重庆投资公司有哪些,重庆两江投资集团薪酬(中铁建重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创业
- 2022-04-06 11:08:25
重庆八大投具体是哪些公司?
重庆八大头:重庆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重庆高等级公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重庆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重庆市建设投资公司。重庆水利投资有限公司重庆水务集团重庆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重庆地产集团。一、渝富——地方财务控制样本。金控,金控股份公司的简称。以控制其他公司的股份为主营业务。按照控股关系形成母子公司关系。母公司除了控股子公司之外,还有自己特定业务的控股公司作为业务控股公司。没有具体业务,专门控股子公司的控股公司称为纯控股公司。重庆渝富和广安爱众集团都是商业控股公司。渝富,全称渝富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本10亿元,由SASAC集中管理。重庆是地方金控集团,负责不良资产处置、金融控股、土地储备、参股国企;在“九大投资”中,渝富是一家金融投资集团,与其他八家建设投资集团不同(渝富在国企运作上确实很高明)。御府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不良资产处置、资本运营和储备房地产。他巧妙地在这三种模式下改头换面。他推出大量现金资本进行直接投资已经成为常态。面对不良资产,它以资产管理公司的身份出现。我们大举进入金融资本领域,现在又回到了金融控制。土地储备大,类似地产集团;善变的俞父忠实地充当着重庆国资委的工具。和其他政府投资平台一样,它充当的是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工具,还是操盘手黄。(1)不良资产处置。御府初期的运作有“空手套白狼”的色彩。2000年,重庆市政府开始通过处置烂尾楼、债转股等方式解决当地企业尤其是国企遗留的不良资产。2003年,萌芽将单独进行的各类债务重组统一到一个平台、一个系统进行集中运营。这和当初集中国债项目成立各类建设投资公司一模一样。同年3月,裕福成立。(广安区捆绑使用项目资金与此类似)渝富著名资本市场的代表作是对工行重庆分行一个107亿元资产包的处置。当时,重庆市政府以市财政局持有的重庆商业银行、上海常发集团、交通银行国有股权3.18亿元,以及评估后的国有土地资产7.02亿元作为公司实收资本,共计10.2亿元,成立重庆渝富。后来,重庆渝富以政府注入的土地资产为抵押,获得重庆CDB 21.7亿元长期贷款,再一举拿下重庆工行107亿元不良资产。当时的实际偿还率是债务企业将回购公司持有的债权。(二)资本运作国企面临困境时,俞父不是输血,而是“一锅汤,各配一杯”。俞福利用资本优势帮助SASAC旗下的产业集团进行投资。他不仅支持国有企业,还支持工业。重庆市国资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渝服自成立以来,已为国企改革、改制、重组提供流动资金181亿元。(三)储备地产2007年底,渝富总土地储备达37052亩。可以猜测,渝富的储地方式应该和城投、高投、水投大致相同,只是侧重点不同。渝富帮助市区国企“退城进园”和产业升级,同时盘活土地和企业,是一种
2002年,为加快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重庆重新界定城投公司职能,明确其为城市建设资金总渠道;主城区道路桥梁建设总决算;城市建设资金所需土地储备总量(又称“三个总量”)的位置。目前,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项目管理为基础,初步形成金融、土地整治管理、大型市政设施管理、房地产开发等综合性、跨行业、多元化产业结构的大型国有集团公司架构。截至2009年6月,重庆城投总资产已达604亿元,累计融资近800亿元。投资主城区桥梁、立交、道路等市政公用设施项目70余项,已建或在建跨江大桥8座。鹅公岩大桥、解放北广场、人民广场相继建成,重庆万州机场、黔江机场得救。现任董事长华玉生,1953年出生于重庆,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重庆城投主要是在城市建设方面发挥作用。一是根据重庆市城市规划和年度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建设主城区重大公益性基础设施,包括城市道路、桥梁、广场、展览馆、会展中心、植物园等。这些建设几乎都是公益性的,投资规模比较大。二是对投资项目进行管控,主要是资本运作。三是参与旧城改造。重庆城投最好符合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要求。投资范围基本都是城市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其巧妙的管理手段能使自己不亏损,收支平衡是最成功的地方。融资模式有四种,分别是:(1)信托投融资信托与银行、保险、证券共同构成了现代金融业,相比之下更加专业,对交易者的技能要求也更高。重庆城投通过控股子公司重庆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国投)运用信托投融资,“以基础设施和金融为重点,不断拓展信托主业。”这是超级操盘手黄对重庆的定位。2002年之前,重庆国投管理的信托资产只有4000多万元,短短4年间,就增加到168亿元,其中大部分投向了基础设施。包括:重庆沙坪坝区凤中路改造,信托支持2亿元;大渡口区基础设施投资2.69亿元;牛地路改造9500多万。城投最激动人心的一幕是信托资金实现渝富高速公路的运营控制权。渝富高速总造价49亿元。如何筹集资金以完成当年的道路建设是个未知数。问题是如何收回投资,这已成为当地政府头疼的问题。2003年,重庆国投与重庆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简称重庆高速)合资成立渝富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简称渝富高速)有偿接管高速公路经营权(本
里面应该有TOT的原理)。新公司注册资本20亿元,重庆高速出资6亿元,重庆国投出资14亿元。可是重庆国投并没有14亿的真金白银,于是其设计了渝涪高速公路股权信托计划来募集这14亿元的资金。该信托计划为国内最大规模的集合信托计划。之后,渝涪高速过路费收入2004年为3.78亿元,2005年为4.03亿元,重庆国投效益可观。试作猜测:按照黄奇帆的思路,除了上市融资与银行借贷之外,还有外资、民资可以利用。而外资与民资最青睐的莫过于政府性垄断行业与项目,总投资49亿元的渝涪高速正属于资本密集性、市场化程度低、垄断性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故而采取股权信托必然受到外资与民资的欢迎,可以说重庆国投无疑是利用股权作为杠杆撬动社会资本的典范,我们学习重庆国投的此一经验,精华是股权利益的杠杆作用,关键是垄断行业这个收益保证。(二)发行企业债券2002年,重庆城投发行15亿元债券,主要用于“半小时主城”建设,这是西部第一家经中央特批向全国发行的企业债券;2005年,重庆城投又发行20亿元规模的企业债券。其后,重庆城投还发行了一次企业债券。目前,重庆城投是西部唯一一家发行过三次企业债的企业。(三)BT与BOT模式这两个模式主要被城投运用在桥梁建设上。BT模式主要针对本身无法经营的桥梁,往往是城区范围内的桥梁,于是与桥梁附近的土地挂钩,充分运用土地增值这个杠杆,撬动社会资本,而BOT模式则无须与土地挂钩,直接用经营权融资,“用时间换空间”,往往运用在远离城区的交通要冲。城投运用BT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是2004年朝天门长江大桥的修建,这座桥工期3年,建成后,按照审核投资额度进行回购。而回购大桥的钱来自土地增值。大桥开工前,城投在大桥连接的主要地区拥有7000多亩土地储备。这些土地的价格无疑随着大桥的修建而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试作推测:大桥附近土地随着大桥建成而升值的预期是BT模式被重庆城投成功运用的关键,要借鉴的话,何止是桥梁,城市中任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只要能使附近土地增值,都可以考虑土地增值的杠杆作用,运用BT模式。城投采取BOT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投资20亿元的重庆嘉华嘉陵江大桥。这座大桥采取BOT模式来承建,其经营期限为27年,然后再还给重庆市政府。结合广安区思考:流杯滩大桥可否采取BOT模式,现在广安河东工农业均有巨大的发展,河东河西之间的交通需求非常大,而广渝城际高速很有可能会在花桥镇设出口,流杯滩大桥对于广安统筹渠江两岸发展意义重大。城投综合运用BOT和BT模式最成功的一年是2004年,这一年城投开工建设了5座跨江特大型桥梁,投资总量达120亿元。目前,石板坡长江复线大桥、菜园坝大桥、朝天门大桥、嘉华大桥、鱼洞大桥都已投入使用。这是重庆城投采用新型融资方式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创造的一个奇迹。(四)上市融资与银行借贷重庆府投平台公司均有上市直接融资的打算。重庆城投获得各大银行的综合授信达131亿元。三、地产集团——政府意志的忠实执行者地产集团全称为重庆市地产集团,2003年成立,是重庆市政府的直属企业,注册资本20亿。集团下属子公司包括:重庆中振土地治理公司、重庆市城市建设发展公司,重庆大宅物业管理公司、重庆康田置业公司,以及参股的中新大东方人寿(保险公司)、重庆航空等公司。当初设立地产集团的目的是通过土地的储备来搭建一个优良的投融资平台,为经济和公益事业筹集资金。所以,地产集团所有活动都体现了重庆市政府的意志,体现重庆发展经济的思路,地产集团是政府意志的忠实执行者。所以集团的职责是:建设用地的征用、土地收购储备和耕地的占补平衡,以及廉租房建设等。具体而言:一是建立政府主导型土地储备供应机制,调控土地供应市场,保证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通过市场运作机制进行土地整治,提供“熟地”交由政府拍卖,为政府积累资金;二是落实市政府关于土地开发整理的要求,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提供新的耕地资源;三是承担市政府确定的廉租住房项目建设;四是结合土地储备,承担市政府涉及旧城改造建设等交办任务。(一)经营土地重庆大学城是地产集团的代表作。整个大学城建设资金投入在100亿元左右。地产集团运作的核心是:把基础设施弄好,把“生地”变成“熟地”。全过程是:从政府那里征地,以土地向银行抵押获得贷款,以此贷款来平整该土地,再卖已经平整好的土地,最后从中获利。地产集团主要大手笔还有:重庆中央商务(南部)开发区、重庆西永微电子工业园(该园区定位于建设全国领先、西部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IC产业基地,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微电子工业园区)。(二)进军保险业黄奇帆认为,“一个完整的物流体系是由加工平台、金融平台、运输平台三个平台构成。” 地产集团为此早已埋下伏笔。2004年4月,地产集团和新加坡大东方人寿签立合作意向书,并向国家保监委递交保险公司成立申请。2005年8月,双方正式合资设立了中新大东方,该公司注册资本3亿,双方各出一半。董事会6人,双方各派3人,董事长为地产集团的李英儒,财务经理也来自地产集团,总经理为新加坡大东方人寿的陈建才。地产集团进军保险业,准确是说是重庆市政府进军保险业,有其不得不为的原因。一方面,重庆经济发迅速展,其经济地位已直指长江上游经济中心,一个区域性经济中心不能不发展金融业,而保险业是金融业必不可少的产业,但是,重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属于自己的保险公司。另一方面,重庆市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但是,重庆保险资金却大部外流。之前,在重庆开展业务的保险公司总部都不在重庆,因此重庆市每年有40亿-50亿元的保险资金流出。而中新大东方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总部设在重庆,可以保证保险资金留在重庆。试作猜测:一个地方的资金外流,无法参与本地经济建设,这就是一种损失。所以我们认为“西钱东用”是对西部地区不公平的“抽水机效应”,落后地区的银行将存款拿到发达地区去放贷是不道义的。而且,通过中新人寿的组建,还牵出更深远的金融布局。新加坡大东方人寿是新加坡大东方(控股)的独资子公司,而后者又是新加坡第二大银行——华侨银行的子公司。目前华侨银行正积极参与重庆市商业银行的重组。(三)以高端资本运作回归府投平台支持公益的本质目前,重庆铁路、公路、水运的枢纽框架性要素基本齐备。但是,重庆没有自己的航空公司,设立重庆航空可以使重庆的交通枢纽更加完善。他将以江北机场为基地,开展重庆市始发至西南地区以及国内大中城市的公共运输业务。航空是一个资金密集性行业,航空公司亏损的居多,但是重庆却要反其道而行之,这实在是大担当与大智慧。第一,在重庆所有府投平台中,地产集团的“利润”最丰厚,按照其收支平衡的思路,“吃亏”之事理当承担。第二,重庆高标准打造区域经济中心,高标准提供公共基础服务,航空服务必不可少,这是对区域经济中心地位的维护。第三,我们不能只分析航空公司本身的亏损,而忽略其对旅游、国际贸易等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这实际是重庆市政府高瞻远瞩的谋划。四、高发司——逼出来的高速高发司全称为重庆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是重庆所有高速公路的开发商和运营商。业务归口于重庆市交委,注册资本为20亿元人民币,总资产500亿元人民币。主要任务是负责全市高速公路的建设运营、养护、融资等工作。截至2003年底,重庆建成高速路581.7公里。而从2004年至今不到6年时间,高发司完成了此前14年的高速公路建设量,建设速度比以前快了一倍多。高发司前身为重庆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和重庆高级公路建设指挥部。1998年为改变原有高速公路管理单位过多,机构重叠,各自为政的局面,改组重庆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2000年,重庆市交委做出完善高发司体制的决定,把全市高速公路建设、营运划归高发司统一管理。2003年,在重庆市提出“二环八射”高速公路规划背景下,高发司对下属建管合一的全资子公司实行建管分离,分时序按照片区组建专业化的建设、营运公司,承担2000公里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重任,高发司真正高速发展的时期也就在这个“二环八射”背景下,这是加压驱动的结果,逼出来的高速度。高发司主要采取债权融资、统贷统还的的银行贷款融资以及BOT合作、转让经营权等融资模式。采取BOT模式的高速公路有:渝邻高速、垫忠高速、渝遂高速等。转让经营权的高速公路有成渝、渝涪两条高速公路。试作推测:由于高速公路是收费公路,所以收益没有问题,高发司融资面临的问题是资金量大、部分线路收益差、以及建设与管理的问题,其运作模式简单,而且是越简单越好,就3个思路的结合。一是总的思路,他是重庆所有高速公路的开发商与运营商。二是统的思路,不只是银行贷款采取统贷统还,其他融资方式也是“统贷统还”。三是分的思路,建管分开,承建的不同时间段,不同路段都实行总公司控制下的分开管理。五、从高投到交旅——华丽转身背后是更高深的谋略高投成立于2002年,全称为重庆高等级公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业务归口于交委。成立背景是“8小时重庆”交通规划,有储备土地,经营土地的权利。2006年更名为重庆交通旅游集团公司。(一)高投主要大事1、“8小时重庆”公路建设。2000年,重庆市提出建设“8小时重庆”工程。建设辖区内四十几个县级行政区域的高等级公路路网、将所有区县到主城区的时间距离缩短到8小时。要求在2003年底,重庆最边远区县到主城的时间也要缩短在8小时内。为实现这一目标,重庆市先前采取的投资途径为:1/3国债投资,1/3市政府专项补助,1/3由各区县筹措。但是由于区县政府财力单薄,施工单位融资又很困难,各地10多亿元的自筹资金很难落实。到2002年11月,时间过去2/3,工程却只完成1/3。这时,黄奇帆提出组建重庆高等级公路建设的投融资平台,将分散使用的各种资金集中起来,形成规模优势和提高融资信用度,再向银行贷款,解决资金不足的困境。高投可谓临危受命,应运而生啊。其用重庆市政府注入的13.7亿元注册资本金撬动了各大银行总计约118亿元的授信贷款,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2003年底,“8小时重庆”工程相继竣工。2、回购1680公里区县公路。高投用5年时间回购重庆市各区县公路40条、里程1680公里,撤销21个收费站。这虽有点“官进民退”的味道,但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本来就应该由政府来主导,这也府投平台的初衷。3、建设县际联网公路。继“8小时重庆”工程之后,重庆公路干线网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新建36条、3000多公里县际联网公路。每两个相邻的区县之间,至少有一至两条高等级公路相连接。重庆市约70%的乡镇、近2500万人直接受益。4、在西部率先取消所有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2009年,国家出台“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政策。虽然西部地区的二级公路并没有纳入此次取消的范围,但黄奇帆还是决定重庆市境内所有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全部取消收费。高投因此每年少了8个多亿元的营运收入,但重庆市却获得了超过100亿元的中央补贴。这是继三峡工程之后,中央对重庆第二个单个项目直补超过100亿元的项目。5、从高投到交旅。旅游线路离不开道路将景点串连起来,再好的旅游景点,没有路就只能是藏在深闱无人识, 2006年,重庆市将高投改名交旅集团。这是重庆市政府对高投的战略转型。这里面包含了重庆市政府对于旅游产业相对交通设施依存度的精准认识,充分发挥了高投修路的优势,使交通与旅游两相互动,共同促进。由高投华丽转身过来的交旅集团很快提出了“旅游管理一体化”的概念,并相继成立“长江三峡”、“都市旅游”、“乌江画廊”三个子公司,用最快的速度对重庆各景区实施整合和打造。(二) “以路换地”模式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是长寿区长江大桥的修建。其运作方式为,高投负责大桥修建,长寿区则划出大桥附近土地5000亩给高投,高投以土地为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将桥建好后交长寿区。这时高投所有的5000亩地已经增值了将近3亿。试作推测:一般认为,路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路修到那里,哪里的土地就会升值。而对于许多区县政府而言,他本身大多财力受限,想修路又拿不出钱,重庆的模式就是由高投与区县合作,由区县先圈了一点地给高投,高投如果需要融资就拿圈来的地去抵押贷款,然后由高投负责给区县修路,路修好了,土地也增值了,区县利用修好的路搞开发搞产业都容易了,“以地换路”的思路其实是一种为了加快发展,以空间换时间的思路。六、开投—— 公交建设营运集团开投全称为重庆城市交通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由重庆开发投资公司(此开投可视为老开投)、公交集团、站场集团三大国企合并重组而成。主要负责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融资及建设。侧重于铁路、轻轨、公交、站场、民航等方面的建设营运。注册资本34.64亿元,目前资产总规模为300亿元左右。现任董事长为原市交委主任丁纯。开投重组仍然由黄奇帆亲自担当推手,其背景有三:一是重庆计划在2008年至2012年新建180公里轻轨(重庆在过去10年才建成20公里轻轨)、69个公交站场,这需要巨量的资金,需要通过开投融资来实现。二是理顺体制,整合资源。整合前,有时一件很简单的事也要分别听取3个企业的意见,程序复杂。整合后,对于城市交通如何发展,直接在公司董事会上讨论解决,什么地方建公交线、什么地方铺轻轨、什么地方建站场,统一协调安排。预计2017—2020年,重庆将发展成中国第六个、内陆第一个特大城市,这需要有一个大手笔。黄奇帆甚至打算利用开投投资百亿元建城市铁路环线,市民坐火车上下班。开投成立较晚,在运作上暂时没有渝富、城投等平台的亮点与大手笔,但可以想像的是,开投几乎整合了重庆所有公交系统的存量资产,垄断了重庆所有的公交产业,而公交对于一个特大城市来说,那是最基础的公共服务,只要能保持畅通,这本身就是一个大手笔。通达通达,既然通了,能不达吗?奇帆市长,奇人也!七、水投——水产业的缔造者,全国水投的样本水投全称为重庆市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重庆市水利建设的投融资平台,也是全国水利行业首家省级水利投资集团, 2003年成立,注册资本16.39亿元。主要业务有:大中型水源工程、治污工程、中小水电站项目开发、主城区外17个区县的水务一体化经营,有储备土地的职能。水投成立的背景是重庆“九五”水利工程与“泽渝”水利工程。其在投融资方面可谓是亮点纷呈。
重庆城市建设投资公司 有那些分公司
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控股子公司:重庆渝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万州机场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嘉世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市黔江舟白机场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江北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重庆市城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市城南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重庆洲际酒店投资有限公司、重庆普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重庆市城投路桥管理有限公司公司上市的意义?1.利用资本市场可以推动企业实现规范发展。企业改制上市的过程,就是企业明确发展方向、完善公司治理、夯实基础管理、实现规范发展的过程。企业改制上市前,要分析内外部环境,评价企业优势劣势,找准定位,使企业发展战略清晰化。改制过程中,保荐人、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众多专业机构为企业出谋划策,通过清产核资等一系列过程,帮助企业明晰产权关系,规范纳税行为,完善公司治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改制上市后,要围绕资本市场发行上市标准努力“达标”和“持续达标”,同时,上市后的退市风险和被并购的风险,能促使高管人员更加诚实信用、勤勉尽责,促使企业持续规范发展。上市后,企业可以建立以股权为核心的完善的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核心管理人员以及关键技术人才,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2.利用资本市场可使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资本性资金。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的研究表明,中国私营公司的发展资金绝大部分来自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不到1%,我国企业面临着严重的直接融资瓶颈。企业通过发行股票进行直接融资,可以打破融资瓶颈束缚,获得长期稳定的资本性资金,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可以借助股权融资独特的“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机制实现股权资本收益最大化;还可以通过配股、增发、可转债等多种金融工具实现低成本的持续融资。例如,深万科1988年首次上市时融资额为2800万元,此后通过六次再融资累计筹集资金51亿元,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发展成为总资产近百亿的房地产业巨头,其中持续稳定的资本供给作用巨大。与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不同,直接融资不存在还本付息的压力。企业将可以投入更多资金用于研发,企业上市将有效地增强企业创业和创新的动力和能力。3.企业上市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传统意义上讲,企业传播品牌或形象主要有三个途径:口碑、广告和营销(或公共关系)。而实际上,公开发行与上市具有更强的品牌传播效应。进入资本市场表明企业的成长性、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得到承认,本身就是荣誉的象征。同时,改制上市对企业的品牌建设作用巨大。路演和招股说明书可以公开展示企业形象;每日的交易行情、公司股票的涨跌,成为千百万投资者必看的公司广告;媒体对上市公司拓展新业务和资本市场运作新动向的追踪报道,能够吸引成千上万投资者的眼球;机构投资者和证券分析师对企业的实时调查、行业分析,可以进一步挖掘企业潜在价值。4.企业上市可以发现公司的价值,实现公司股权的增值。股票上市,相当于为公司“证券化”的资产提供了一个交易平台,增强了公司股票的流动性,通过公开市场交易有利于发现公司的价值,实现公司股权的增值,为公司股东、员工带来财富。上市后股票价格的变动,形成对公司业绩的一种市场评价机制,也成为公司并购的重要驱动力,对公司管理层形成有效的鞭策作用。对于业绩优良、成长性好、讲诚信的公司,其股价会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不仅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持续筹集大量资本,不断扩大经营规模,而且可以将股票作为工具进行并购重组,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公司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实力,增强公司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后劲,进入持续快速发展的通道。而对于管理不善的绩差公司来说,在价格机制的引导下,资本流向好公司,逐渐淘汰差公司,股价的下跌使公司面临着随时被收购的命运。
重庆做投资理财的私募投资公司有哪些?
重庆亚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隶属于亚盟产业集团,于2000年成立,是一家专业的投资基金管理公司,重庆市政府金融办股权流转中心会员单位,现下辖三大投资基金,为重庆地区少有的规范型,安全型,持续型理财顾问机构。拥有一群专业的金融投资管理团队,建立了以“稳健为核心”的投资业务管理标准,成为全国首家大规模开设“理财中心”门店,拥有300多名员工及4000多平方办公面积的新型金融创新企业。 (1)综合投资,10—100万预期年化收益15% (2)综合投资,100—300万预期年化收益18% (3)综合投资,300—1000万预期年化收益20% (4)综合投资,1000万以上预期年化收益22%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