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创新创业自我评价50字(23个真实创业故事)
- 创业
- 2022-03-26 20:55:06
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案例
1.景M .郭,景M .郭大学创业,常年占据中国作家收入榜榜首。郭敬明在大学时就成立了“孤岛”工作室,出版了一系列针对其小说受众的杂志期刊,之后又成立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商业版图。2.大学生创业者王兴,毕业后没有丰富专业经验就创业,是国内三大著名网站:校内网、饭否的联合创始人。com和美团。3.聚美优品CEO陈欧陈欧也是一个标准的大学生创业。陈欧16岁时,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录取。作为一名资深游戏爱好者,陈欧在大四的时候决定在游戏领域创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了一个后来影响力很大的GG游戏平台。4.刘,1998年6月18日在中关村创立公司,代理销售磁光产品,并担任总经理。2004年,他首次涉足电子商务领域,创办了“京东。COM多媒体网络”(JD.COM商城的前身)并出任CEO。JD.COM商城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自营电商企业,而JD.COM集团的业务已覆盖零售、数字科技、物流、健康、保险、物流地产、云计算、AI和海外。2014年5月,JD.COM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5.雷军,读完大学,开始进入电脑市场。1992年,雷军和同事合著了《深入DOS编程》一书。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雷军涉猎广泛,写过加密软件、杀毒软件、财务软件、CAD软件、中文系统和各种实用小工具,和王全国一起做过电路板设计、焊接电路板,甚至做过一段时间的黑客,解密各种软件。这两年,雷军和各个电脑公司的老板都成了熟人,在武汉电子街也成了非常有名的人物。来源:百度百科-京M .郭来源:百度百科-王兴(CEO)来源:百度百科-陈欧(聚美优品CEO兼创始人)来源:百度百科-刘来源:百度百科-雷军
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例子???
大学生也能找到赚钱的商机。当许多大学生忙于找工作和玩乐时,于大海开始了餐馆生意,成为名副其实的餐馆老板。昨天中午11点,当拨通于大海的电话时,他说他正忙着送外卖。直到下午2点,于大海才回电,说每天中午11点到2点是送货的高峰期。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07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于大海,也是一家刚刚开业不到一周的“宅时代”外卖店的老板。现在,在东方学院的生活区,经常可以看到一群穿着印有“宅龄”的统一制服的人在忙着送饭,“宅龄”也成了学生们新的流行用语。于大海现在是一名大三学生,他在兼职外卖时发现了商机。他说他大二的时候,曾经兼职过外卖。“那时候外卖送的很多。为了方便,我找出了我的行李箱,把外卖放在里面拖走了。”由于大部分外卖店离学校比较远,即使是坐外卖车去学校也要花一些时间。于大海等着外卖车去学校,拿着外卖,然后按照地址送到各个宿舍。“每次外卖车到了,都会有很多同学过来问,能不能顺便多送几份?”于大海说,就在那时,他突然想到,“外卖市场这么大,为什么不自己去试试呢?”“大三大四学生课少,很多人喜欢待在宿舍不想出门,所以我给外卖店取名叫‘宅时代’。”于大海说,他希望这个名字能让“宅男宅女”感到亲切。外卖从厨房直接送到宿舍找准商机后,于大海开始认真规划这家外卖店。“我们店没有店面,只有厨房,外卖直接从厨房送到宿舍门口,没有店铺式的操作,可以大大节省运营成本。”目前,除了小老板于大海,外卖店的所有员工还有一名厨师,一名蔬菜配送员,一名洗菜阿姨,以及数量未定的客房服务员。“我们的菜每天都不一样。他们被定为四荤六素。价格和附近餐厅差不多。一肉两菜7块钱。”于大海说,昨天的四荤六素卖得很好。红烧带鱼、红烧翅尖、油豆腐炒肉、炸虾、酱茄子、西红柿炒鸡蛋、青椒土豆丝、炒青菜、炒绿豆芽、炒花菜,10个菜一个不剩。“每天早上六点半,我一定会起床。”于大海说,他总是一大早就去学校门口的出租屋,就是外卖店的厨房“盯”着,饭菜一到,就一一核对重量有没有错;洗菜的阿姨到了,还要帮忙洗菜。“一般9点会做好午饭,到11点就迎来外卖高峰。”于大海说,自开店以来,外卖店每天都很忙,每天只有下午2点到3点一个小时可以休息。外卖店送餐员都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外卖,最重要的是方便快捷。”为了突出这个特色,于大海开发了多种订餐渠道,电话、短信、内网、QQ,以及所有学生常用的联系方式,都可以直接订餐。“只需拨打订餐电话,或点击网站,我们会尽快将食物送到。”于大海说,为了加快送餐速度,所有送餐员都是我们学校的学生,他们对送餐路线了如指掌。07东方信息班学生姚玉洁经历了一次“快”外卖。“最多5分钟,外卖就送上门了!”"及时准确的食品配送是我们的经营宗旨."于海认为,只有及时送餐,才能体现外卖的优势,留住顾客的心。第一位嘉宾是辅导员老师。“我的第一个客人是学校的辅导员老师。”于大海说,开学第一天,他就把“宅时代”的快餐直接送到了生活区的辅导员和值班老师的宿舍门口。“让老师们试一试,听听他们的高见
“这种做法得到了辅导员和老师的表扬。东方学院辅导员老师胡认为,“宅时代”的管理模式是在原有校园之外的。
卖的一次创新,而且学生创业,更值得支持。 “干了一周,最感动的还是身边同学们的鼓励。”余大海说,有几次送外卖,送到了同班同学的寝室,他自己还有点儿不好意思,可同学们反倒都很佩服他,还不住地鼓励他要好好努力,说以后做他的长期客户。“我想把外卖店好好做下去,不单单是为了赚钱,更为了以后创业积累经验。”余大海觉得,在这次创业过程中,他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快乐,而这是课堂上学不到的。
有没有一个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实例?
北京易得方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易得方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FanSo.com)是由清华大学学生于1999年月日创建的,它是国内第一家由在校大学生创业、吸引风险投资创办的互联网公司。FanSo作为ICP(因特网内容提供商)公司开辟了“新闻在线”、“环球影视”、“啸林书院”、“打开音乐”、“游戏辞海”和“我的家”等频道,FanSo还提出了一套全新的“CampusAge中国高校电子校园解决方案”,为加速中国高校校园电子化建设进程服务。FanSo已经从一个不到10人的创业团队发展成为拥有60余名员工的初具规模的商业公司,2000年月再次成功融资660万,其页面浏览量已经突破250万,在四个月内就成长为教育网内最大的站点。 FanSo的创业理念就是源于校园、服务学生,其业务内容跟大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FanSo的创业模式和创业的切入点可以说是很有特色的:一是它抓住了互联网发展的契机,互联网是个新生事物,它是一种有效的载体和工具,理论和实践同时表明ICP是一种重要的基于互联网的经营模式,创业者作为在校大学生对互联网具有灵敏的感悟,他们既能认识到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又发挥了自己的长处,是利用新经济机遇的一种典型;二是它以学生和校园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大学为业务背景,这是创业者更主要的长项,他们本身作为在校大学生对大学生的需求和心理有着深刻的感受和理解,又有年轻人特有的朝气、灵敏果敢和想象力,同时他们利用丰富的学校资源,FanSo已经与多家高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合作;三是FanSo引进了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在我国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事物,但对于创业初期的公司尤其是ICP公司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马克.安得森和美国网景公司 美国网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马克.安得森,一位改变Internet历史的青年,刚大学毕业时还没找到更好的工作,于是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编写互联网浏览软件,开发出了Mosaic浏览器。1994年月与硅谷风险投资家吉姆.克拉克联手创立Mosaic通讯公司(网景公司的前身),克拉克投资400万美元,把安得森和他的伙伴们都拉到了硅谷,集中全力开发网络浏览器。不到两个月,安得森和他的伙伴们就成功地开发了Mosaic的新版本,并把它命名“Navigator”(领航员),随后新浏览器的销售在互联网上突飞猛进,一下就占据了80%的份额。 1995年月日,成立还不到16个月、从未赢利过的网景公司在纽约上市,这家创始资金只有400万美元的小公司一夜之间成为20亿美元的巨人。年仅25岁的安得森也仿佛神话般地从一文不名到拥有5800万美元的“互联网富翁”。1997年月,美国《旗帜》周刊把安得森称为“无限制资本家”,预言“技术马克思主义”已经到来。而身为网景公司董事长的克拉克在公司上市的第二天身价就达5.65亿美元,这位出身斯坦福大学的电子工程教授,正是敏锐地感觉到Internet的强大潜力和发现了安得森这样的一位优秀年轻人的价值,才会有这样的成就。 、杨致远和雅虎 提到雅虎,人们马上就会想到杨致远。1993年底,他在斯坦福大学攻读电机工程博士学位,在上网浏览器问世的时候,他整天都泡在网上,博士论文也不做了。他和学友戴维.菲洛决定创办一家网络公司,但自己没有足够的资金,也不能从父母或朋友那里找钱,所以想到得找有眼光的风险投资家。他们很顺利,第一个就找到了硅谷成功的企业家、国际购物网络的创始人亚当斯,一拍即合,成立了Yahoo! 1994年月12日,雅虎在纳斯达克上市,一天之内雅虎的市值达到8.5亿美元,是一年前准备收购者估计的200倍。上市为雅虎筹集了20亿美元的资金,年仅28岁的杨致远也因此成了亿万富翁。今天雅虎的市价已接近75亿美元,用美国《商业周刊》的话说:“Yahoo!就像在沙滩上搭起的楼阁,然而一夜之间四周就建立起了摩天大厦。” 、视美乐——中国第一家大学生高科技公司 “视美乐”被媒体誉为中国第一家大学生高科技公司,核心技术产品叫做“多媒体投影机”,是由清华大学材料系学生邱虹云发明的。1999年月,邱虹云、王科和徐中三位清华学生靠打工挣的钱和朋友、家人的资助,筹集50万元注册了公司。两个月后,上海第一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与“视美乐”签定分两期注入5250万元风险投资的协议,这是中国第一例本土化的风险投资。1999年12月,“视美乐”的专利产品——多媒体超大屏幕投影机中试成功。2000年月,澳柯玛集团投资3000万元与“视美乐”合资注册成立北京澳柯玛视美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澳视),开发、生产、销售多媒体超大屏幕投影机及相关视听产品。2000年月,年产10万台多媒体投影机生产基地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落成,该投影机涉及光学、电子、机械等多方面的尖端专业技术,可播放计算机、电视等多种数字及模拟信号,是与Internet相连的领导世界新潮的产品,目前产品已顺利投放市场。 、互联网实验室 “互联网实验室”的创始人方兴东过足诗人瘾又做IT界主治大夫,如今成了当代创富神话的一个主角。2000年月,方兴东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中国重要的高科技企业家”,业内人士甚至给他打个价,说方兴东的名字至少值486万元。互联网实验室的首席理论家姜奇平这样评价方兴东:“盖茨、杨致远和安德森,至少要等到离开学校才获得他们的第一个100万。这一点上,方兴东(清华在读博士)显得更成功”。国内另一位运用“注意力经济”的高手张朝阳说过:能否得到社会的注意,关键看其手头有多少吸引人的话题。 、迈思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迈思威”成立之初只有30万元注册资金,这是陈旭光和几位清华同学辛苦编程序挣来的。半年后,韩国SK集团投资700万元人民币,使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身为董事长年仅25岁的陈旭光敢这样叫板:“张朝阳肯定没有我活得happy,你公司挣钱了人家才认你!” 以上仅为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部分典型案例,在我们这个时代,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据悉,这些公司都在争取上市。在中国,虽然还没有如美国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也没有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但是这批创业公司已经运营起来,而且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已经宣布,要放宽高科技企业进入股票市场的条件,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变成现实。一旦上市,这些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已持有的股份就有可能跻身亿万富翁的行列。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