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 > 正文

幼儿园环境布置吊饰,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方案设计(幼儿园环境布置图片墙)

摘要: 幼儿园悬吊饰品的作用 通过悬挂物,学生可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及其作用。幼儿园装饰品的作用:1。提高...

幼儿园悬吊饰品的作用

通过悬挂物,学生可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及其作用。幼儿园装饰品的作用:1。提高孩子的审美和参与能力。把走廊布置得温馨美观,让孩子每次路过都能有一个美好的体验,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机会。同时可以把孩子的作品放到走廊里,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有小主的感觉。2.公园的有效宣传。环境无声,但很厉害。当人们走过走廊时,会不经意间发现花园的品质。因此,优美而富有创意的走廊环境布置也能为园所的宣传加分,也是幼儿园环境营造的一环。3.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要设计构思走廊环境,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艺术创造力。4.提高家长的认知。幼儿园的装饰品可以提高家长对幼儿园的认知。很多家长不了解幼儿园的文化,我们可以利用幼儿园走廊的环境,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最新动态,参与班级活动,成为家园共育的一部分。5.提高互动能力。楼道里的环境最好是活动的,让家长和孩子都参与到楼道环境带来的互动效果中来。这样也可以增进各方面的感情。

幼儿园悬吊饰品的作用

如何布置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

幼儿园区域游戏将活动场所分为建筑、美劳、智力、角色、表演、体育等几类区域。并放入相应的材料让孩子操作和探索。区域游戏活动因其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和充足的自主选择机会,是一个自由发现和探索的过程。它们在满足儿童个体需求、开发儿童个体潜能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是儿童真正感兴趣、容易参与、持久发展的喜爱活动。要想开发出丰富有趣的地域游戏,首先幼儿园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合理、科学的游戏环境,而游戏环境的创设与游戏地点的安排、游戏内容的划分、游戏特色的安排密切相关。因此,我在探索创造儿童地域环境的基础上,研究了游戏空间环境的设置,考虑家乡特色,投放游戏素材等。从而建立一个和谐、自由、有特色的游戏环境,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游戏质量,促进幼儿主动发展。“把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学前教育法规《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游戏是儿童主动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区域游戏将活动场所分为建筑、美劳、智力、角色、表演、体育等几类区域。并放入相应的材料让孩子操作和探索。区域游戏活动因其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和充足的自主选择机会,是一个自由发现和探索的过程。它们在满足儿童个体需求、开发儿童个体潜能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是儿童真正感兴趣、容易参与、持久发展的喜爱活动。随着地域游戏的发展,我也在游戏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以下是几个案例:第一,单个区域游戏应该“还行”。案例一:园区每月一次的游戏观摩活动开始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产阶级的音乐区:天花板上挂着五颜六色的窗帘。靠墙的柜子上是各种音乐游戏的道具,有锣鼓、铃铛、丝带、服饰、帽子帽子等。戴上各种头饰,很温暖。我看见一群孩子随着音乐跳舞。他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表演,一场小型的“音乐会”开始了.看的老师们也玩的不亦乐乎,还和孩子们一起唱歌跳舞。20分钟过去了,原本热闹的小舞台现在变得一片混乱。只有一些孩子躺在地上,一些躺在地上,一些甚至在聊天。整个小舞台“一塌糊涂”,原本井然有序的游戏秩序荡然无存。我觉得这个游戏的无序是游戏区域设置本身造成的。在这个游戏中,老师们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再加工,制作各种音乐游戏的道具,非常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老师们却忽略了孩子在游戏中的顺序,原本以为“孩子可以在美好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优雅”。但由于老师们没有考虑到游戏中座位的安排,这也是游戏无序的原因之一。提供舒适美观的地垫当然可以在游戏中给孩子带来美的享受,但是让孩子在地垫上唱歌跳舞敲锣打鼓,在一定程度上是拥挤的,并没有把孩子分成不同的东西。时间长了,孩子的耐心和热情就会消失。有序的游戏将不复存在。地区性比赛中的座位问题非常重要。首先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中班的孩子思维已经有一定的成熟度,她不会照搬老师的安排,老师安排他们坐就可以坐。相反,他们只使用一些游戏材料来重新制作游戏。但是在游戏中,他们的空间狭小,布局安排不合理,所以会比较混乱。教师要考虑游戏中各种角色的分布,从而安排好每个角色的位置。

比如,跳舞的孩子可以在地垫上跳舞,敲锣打鼓的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在地垫外站成一圈或者组成各种队伍,同时可以把观众放在小舞台的最前面,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正式的“舞台”,让表演的孩子觉得自己是整个舞台的演员、主角、领导者, 并使表演的孩子有更强烈的表演角色的欲望,让唱歌跳舞的孩子有更大的兴趣。 案例二:在游戏中,银行是整个游戏的核心。银行的工作是收集和存放钱。在小班游戏中,孩子们积极去银行取钱存钱。有小朋友赶紧跑过来说:“我要取两块钱!”之后就赶紧跑到工作场所,那时候会有一大批孩子模仿这个孩子的行为。他们没有排队,而是蜂拥而至。有的孩子安静的排队等待,遵守游戏规则。这个案例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信号。在生活中,这些排队的孩子也是文明礼貌的。在游戏中,这些孩子仍然根据他们在生活中的经验来玩。对于不排队取钱的孩子,还有横冲直撞的孩子,我建议

在银行柜台前放置一个凳子,这样孩子在取钱存钱时就可以坐下来了,后面的小朋友也会相应的排好队。同时,银行的位置不应该放在太安静的语言区旁边,这样会影响到其他区域的开展。由于银行是整个活动的领导核心,在不影响其他区域开展的同时既能带动所有区域的开展,所以银行的位置也是极为重要的。我觉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放在“热闹区”为主,比如说,班级走廊都是创游的,应该放在走廊里,这样既不影响到里面桌面游戏的开展,同时能够很好的带动桌面游戏的开展。 二、多个区域活动要“静”案例三:吃过午饭,我班的孩子开始玩区域游戏。有的去图书角看童话书,有的去建构区搭积木,有的去益智区与好友对弈,有的在镜子对面表演……孩子们在各自选择的游戏中愉快而专心的玩着。可是表演的孩子越来越热闹,其他区域的幼儿变得躁动不安了,教室一下子就嘈杂起来了。只见看书的孩子用耳朵捂住,益智区的孩子也渐渐地跑掉了,真个游戏就显得很嘈杂。我觉得孩子们不能安心于自己的游戏,主要取决于区域的设置,布局不合理。热闹的表演区和安静的图书角安排在同一个室内,而且是同一个时间,来自表演区的歌声、锣鼓声传给了其他安静的区域,在一定程度上给喜欢安静看书的孩子造成了干扰,从而看书、对弈的孩子也就无法正常地进行游戏。所以,益智区、表演区、建构区、语言区、美工区、娃娃家等等这些区域游戏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布局。在设置中,我们应该将游戏分为两类,安静的和热闹的两大类。比如:语言区、益智区、美工区可以放在一个相对安静的区域中,表演区、建构区、娃娃家这些相对热闹的我们可以放在教室的外边,两个大的区域互不干扰,而又相互联系,共同促进整个游戏的发展。三、整个区域活动要把好“关”区域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在选择区域游戏时,我们常常会碰到这个现象:有些区域幼儿特别感兴趣,踊跃参加(如娃娃家,超市等);而有些区域却无人问津(如手工区,科学区),所以为了解决这一分配不均的矛盾,教师往往采用“活动区分配指责法”,即教师强行指定幼儿的活动区域,这样做违背了我们设置区域活动的目的本意,也影响了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事实上幼儿对区域活动的选择和活动区内容的“新陈代谢”有关。例如在科学区,提供足量的“摇摇乐”材料时,参加的幼儿往往很少,但减少了“摇摇乐”材料后,物体发出的声音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使活动的情景大变,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涌入科学区,大大超过了区域规定的人数。因此,我们因注意科学地投放材料的量,结合活动的需要,使每个区域活动都能成为吸引幼儿的强有力磁场。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一部份。在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游戏不仅能给幼儿带来乐趣,而且对其身体、认知、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区域游戏的环境设置,能给幼儿提供一个优化的、有利于幼儿活动与表现的良好环境与机会,通过合理安排各项活动,提供充足的能刺激幼儿活动的材料,建立和谐、自由、轻松的气氛。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活动、学习与人交往,发展个性,同时培养自主、自律能力、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不断的实践反思中,我领悟到:要学会观察,真诚地向幼儿学习,真正读懂幼儿的心,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师要“变成孩子”,与幼儿共享“欢乐”。所以,我觉得在安排好游戏的布置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安排好区域的设置才能让还在在游戏的海洋里尽情游戏。

如何布置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

为什么把幼儿园的墙上都装饰了环创??

1、在环境创设中折射本土文化 幼儿园的环境应呈现出当地的文化风情,这是我们的在创设环境的一大特色,从材料器具的使用以及呈现在墙面上的装饰,都可以体现出幼儿园所处地域的风土人情以及地方特色。如 A楼二楼的竹文化吊饰就是收集我们高县常见的竹制品:蒸笼、筲箕、簸箕、蒲扇进行涂色、用中国结装饰,最后贴上小朋友的作品制作而成的。三楼的江南风情吊饰则用的是幼儿园几年前跳舞的油纸伞,放在资料室没派上什么用场,久了就废掉了,我们把它拿出来做吊饰,错落着挂在走廊上,加一些老师和小朋友用卡纸共同剪出的螺旋形彩条,又构成了一道乡土风景线。还有一楼的木饭瓢组合成葡萄,辣椒、大蒜、金瓜串看到这些吊饰,具有独特的高县韵味,这些东西都源自于老师、幼儿及他们家庭的收集,结合主题活动“美丽的高县,我爱你”的开展。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本土文化。有的老师来自乡村幼儿园,你们那里拥有独特的乡土资源,高粱杆、玉米棒、竹筒、竹枝、竹制品等材料比较好收集,发动家长和幼儿带一些到学校,教师多动动脑筋,利用这些材料来布置环境,比如用竹枝造型,在墙上贴成一棵欢乐树,小朋友画上自己最开心的事,剪成树叶的形状贴上去,又比如用竹片、高粱杆组合成房子,这些布置必然会给你们的幼儿园增添独特的环境氛围。 2、在环境创设中渗透教育 “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幼儿的影响虽是隐性的,却是巨大的“。在室内外的墙面画上各种图形、谜宫,贴上数学题,幼儿去想一想、做一做,涂上字母、单词,请学英语的孩子教我们读一读。增大幼儿受信息刺激的机会和供幼儿游戏使用,并通过游戏巩固学过的知识或获得某方面的煅炼。又如A楼楼梯墙壁,由下而上创设一组系统的安全教育图,由小朋友自己绘制安全标志。遇到火警拨“119”,过马路要走人行道,让幼儿在每天上下楼梯时接受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培养自我保护的能力。在墙面上画上中国地图,通过各种游戏形式,认识祖国辽阔的疆土的区域划分和分布,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又如“跳蜗牛”在蜗牛背的螺旋形上分格涂上鲜艳的颜色并写上数字,帮助幼儿做辨色训练和巩固数字的认识。特别是班内的环境创设,我们要取材于孩子们的兴趣点,生成主题墙饰,并在此基础上,完备各区角的环境创设。比如,小班孩子刚入园,对幼儿园比较陌生,老师可以设置宝宝树主题墙饰,把宝宝的全家福贴在墙上,也可以把宝宝的头像做成“苹果”,早上来园时让孩子自己贴到苹果树上,这种互动式的墙饰,不但提高了孩子参与的兴趣,使墙饰最大程度发挥了教育作用,而且对于促进幼儿观察力,手的控制能力各方面的能力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让环境充分发挥了教育作用。 3、环境创设充分利用三维空间 空间布置是通过在空中吊挂各种具有教育性和装饰性的物品来实现,而且更换方便。如一年当中有许多节日,我们用空间布置去配合节日教育,在中秋节挂上灯笼,国庆节挂上国旗和彩旗、端午节挂上粽子等。灯笼可以是小朋友家里用过的,粽子可以由老师和幼儿用各种广告纸、包装纸来折,再配上彩线做的吊穗,既环保又美观还调动了幼儿参与布置的积极性。吊饰使我们的环境创设拓展到空间中,校园和活动室就变得立体而生动。不管我们来自什么幼儿园,关键是要动脑筋想办法把各种东西都做成吊饰,如:洗洁精瓶种花。墙面布置能美化幼儿园,设计个性化的家园桥、充分发挥家长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其中的一个内容。墙面布置还可与主题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幼儿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墙饰内容以近期相关活动的内容为主,例如:“春天的主题活动”,在墙上布置春天特征的植物,动物及人们的活动等。此外我们还设置评比栏鼓励孩子自己设计标志来表扬好孩子,为幼儿提供表现自己,树立自信心的机会。 在室内外开设绘画区、拼图区、自然风景区,作业展览区、天气记录区等,充分发掘可操作性的布置,并根据教育需要灵活更换用途或内容。如要求幼儿观察一年四季的自然变化,用自然物如:树叶、草、花、小动物模型,标本或图片布置在墙上,从而通过幼儿观察、动手布置,掌握四季的基本特征,又符合寓教于游戏中的原则。我们在教室外的平台上开辟了自然角,放了动物和植物,如萝卜、洋葱、大蒜、马铃薯、小鱼、乌龟、泥鳅、蝌蚪、龙虾等,并且采用值日生制度,让幼儿轮流照顾、观察,孩子们因此掌握了许多动植物的知识,大班的孩子对动植物的生长尤其感兴趣,他们会自己动手画观察日记,记录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还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播种,并参与浇水、除草、松土等劳动,在亲手种植的过程中,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在各位老师所在的幼儿园,有着比我们更为得天独厚的条件,开辟自然角并利用自然材料组织幼儿进行手工制作来装扮教室,开展种植和饲养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从小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是可行的。比如老师们可以指导幼儿用玉米粒,西瓜籽、南瓜籽、黑豆、绿豆粘贴成各种图案形象,采集秋天的落叶加工成标本,或拼剪成各种图案,用橘子皮来做菊花,把各种蔬菜和水果进行造型,变成有趣的动物,变成可爱的宝宝。这样,我们的物质环境会变得更有意义。 4、注重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过程的体验。 大家看到,我们幼儿园每个班级都有主题墙,有的在室外的走廊上,有的在室内的墙面上,每一个主题墙都离不开幼儿的参与。教师在环境创设中没有包办代替制约幼儿主体性的发挥。环境创设的目的是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作用,幼儿的思维和创造的发挥。所以,我们幼儿园注重为幼儿提供获取新知识经验、锻炼双手技能的绝好机会,使幼儿对自己亲自动手、动脑布置的环境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满足感。教师不是把精力放在“我想怎么布置,我想怎样创设”上,而是将精力放在“我怎样启发、引导、支持幼儿参与?幼儿怎样参与?我能提供怎样的条件?” 上。这种参与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遵循幼儿年龄特点,组织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参与操作,参与管理的过程。例如:在奥运会召开前夕开辟一个分期知识园地“奥运会知多少”,要求幼儿在家长、老师的协助下,用不同形式(图画、剪报、手工制作等)收集有关的资料,布置园地。如大班孩子创设的《我们爱祖国》、《大自然的语言》的主题,中班孩子创设的《有趣的昆虫》,小班……等主题,都是老师通过组织幼儿讨论,按照幼儿的想法、看法,再同他们一起把大家的作品巧妙地组合在一个整体中的。这种把幼儿的作品组合起来进行环境布置的形式,也使每个幼儿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在亲手参与环境布置的教育过程中,获取了新的知识经验,也得到了能力上的培养。而幼儿对自己布置的环境也有一种特殊的钟爱和亲切感,这样会激发幼儿更充分地与环境相互作用。 此外,幼儿的绘画作品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了他们的所思所想,我们把这些儿童作品来美化我们的环境,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来,孩子们增加了创作的兴趣和信心,因为这是对他们的最高尊重与鼓励。虽然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表现各有差异,但环境建设应努力做到让每个幼儿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不断向上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在教室内的作品栏上,在各个楼梯间的墙壁上,甚至是在天花板上都有我们每个孩子的作品,客人到我们的教室做客,孩子们会争先恐后地向他介绍自己的作品,他们对自己的每一幅画,每一件手工作品都非常的得意,作品栏是他们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用武之地。在教育活动中你们的孩子也能够画出漂亮的画,制作出各种手工作品,因此要创设作品栏,尽量把孩子的这些作品进行造型、组合、整理展示出来。 5、环境创设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幼儿园环境,既是丰富多彩的,又是整体而系统的,只有这样,才能带来美感,才能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在一些幼儿园,经常见“一棵大树”就占用了墙壁的很大面积,但又没具备什么教育作用,或者在同一个楼层的班级的走廊布置风格迥异,显然是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而已。那样单一的创设手段,影响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减少幼儿动手操作及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的机会。为此我们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坚持了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合作与分工相呼应,以创建“美丽和谐的校园文化”为基调,努力创设温馨、舒适、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制定环境创设的总体规划,再分解到各个小组,各个楼层,各个班级,根据幼儿注意对象广泛、好奇心强的特点,布置内容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如下操场旁边的艺术墙,以抽象图案为主,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重重叠叠的圆圈被孩子们想象成宇宙中的星球,飞碟、外星人、跳舞的娃娃,飞舞的泡泡,闪耀光芒的太阳;组合巧妙的三角形被孩子们想象成花间的蝴蝶,天空的风筝。B楼的二楼和三楼同样使用了彩纱布置走廊,但是在色彩和造型上却不相同。如在A楼的各层楼梯间都用到了蝴蝶结,但搭配确别出心裁,有挂成片的,有几串设计成弧形的,也有个体在花篮里做点缀的。不管你所处的是一所幼儿园还是一个幼儿班,在进行环境创设时首先要有一个大致的规划。 一般说来环境创设要与教育目标相契合,为教育目标服务,主体环境如走廊、户外主墙体要考虑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发展孩子的美感,也可以是幼儿园与家长的互动板块,如家教之窗,幼儿的活动风采展示等。而每个活动室内的环境创设可以考虑与活动主题相呼应,并在相应的活动区,如美工区,科技区,劳作区体现。比如开展鸟的主题,环境布置可以紧紧围绕鸟类进行,如鸟的图片,模型,玩具等等。这些都是环境创设的范围。再比如开展主题活动蛋,可以在美工区投放蛋壳画,鸡蛋壳手工制作,科技区可投放醋蛋,语言区可投放有关于蛋的故事等等。我们给环境创设要有一个总体定位,室内外墙面、平台、吊饰究竟怎样做,孩子们对于环境有什么想法和需要,这些在你的心里要有个谱、设计好之后再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布置,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环境变得和谐,才能提升我们幼儿园的形象,才能避免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为什么把幼儿园的墙上都装饰了环创??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