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洪简介,黎元洪墓(黎雄才简介)
- 创业
- 2022-07-29 11:15:43
历史上黎姓的名人
1.李世宏: (公元1618 ~ 1697年),石弘人,名叫曾子;福建长汀人。清代名臣。参观邵丽世雄门,在佛顶僧院与世一师兄学习。清朝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举人。历任江西光信府官、永新知府、陕西赣州同知、江南常州知府。他在官邸清正廉明,清理荒地,行善积德,惩治汉奸,缴纳狱饷,亲自视察仓库并加以封存,做出了许多成绩,为百姓所称道。他被钱等人宣传为中国名人。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为了平息河东之乱,他被提拔为参议员,参与陕西政治。之后因为母亲求援,在家住了近二十年。擅长诗词、绘画、古物。作者《西陲闻见录》,《托素斋集》,《仁恕堂笔记》,《理信存稿》等。2.(公元1748 ~ 1799年),字建民,号乔,道士;顺德人。清代著名的画家和诗人。朱升。山水画,淡而简,皱而松,纯似书生之雅。番禺的张金芳、黄丹书、陆健三人都有诗歌才能,并与他们有交往,他们都以诗歌著称。作者《五百四峰草堂诗钞》,《药烟阁词钞》,《芙蓉亭乐府》等。3.李继筠: (公元1795 ~ 1854年),本名乔岳,原名广恕,本名乔岳;湖南湘潭人。清代名臣。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庶吉士被选为进士,他被任命为翰林院的编辑。查色素库,杜绝一切滥用。军部司掌印地事情。病后离岗,照建议东山再起。鸦片战争以来,当痛苦解除,时事处理,话更直白。太平君兴,奉命巡城,向王坦白,并被贬五级,于是做官。工作手册。与何友好相处。作者《黛方山庄诗集》等。4.李富畴:(公元?~ 1863),字寿民;湖南湘潭人。清代名臣。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进士。在濠城做县令,父亲去世,扶他回湖南。宣曾国藩的军队,在江西、安徽筹办粮饷军械。1861年代理武威国务。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任宁国府,摄泾县。三月,在位时病死,赠太仆寺卿。5.李雅依:(广告?~ 1883),黎族;广东儋州(今广东丹县)。晚清李玟起义的著名领袖。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他和姜、率领一千多黎族群众起义。曾攻占田头、王五等地,坚持斗争数月。被清军镇压后,起义失败。
北洋军阀的五虎上将都有谁
有:段、冯、王世贞、张勋、曹锟。1.段,段(1865年3月6日-1936年11月2日),字志全,原名。晚年有“正道老人”之称,生于安徽合肥,故又称段合肥。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人称“北洋之虎”,安徽军阀首领,是孙中山讨伐护法的主要对象。从1916年到1920年,他是北洋政府的实际统治者。1924年至1926年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1926年3月18日,段政府镇压北京学生运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胁迫段在东北组织傀儡政府,但段严词拒绝。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日,段病逝于上海医院。被称为“六总理”,历任四任总理、四任陆军参谋长、一任总参谋长、一任国家元首。他是中国现代军队的第一任陆军参谋长和炮兵司令。曾任中国第一所近代军校——保定军校总经理。2.冯、冯(1859年1月7日-1919年12月28日),直隶河间县西石井村人,直系军阀首领。他与王世贞、段并称为“北方三杰”。冯早年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历任北洋步兵学堂总经理、训练业务处总经理。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冯被任命为中央训练部军事学院总司令,后任第一军总司令。他也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人,但他聪明,好学,勤奋。辛亥革命期间,率领北洋军镇压武昌起义。之后奉命率军攻打南京,镇压“二次革命”。又任江苏巡抚,坐东南。袁世凯称帝后,被任命为幕僚,后又被要求接替段出任滇军总司令,但两人均未上任。联合五将军,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供电。袁世凯死后,李继任大总统,冯被国会选为副总统,在宁工作。此后,李与段之间爆发“官院之争”,引发复辟,后被段镇压。李辞职,冯赴京任代总统,段改任总理。民国七年八月十三日,冯受电辞去副总统职务,一九一九年回到河间老家。民国八年(1919年)十月,冯抵京,于十二月二十八日病逝,享年六十岁。3.王世贞王世贞(1861年8月19日-1930年7月1日),生于直隶正定(今河北正定)牛家庄,本名青,本名关如。近代政治人物,北洋三杰之首。他凭借过人的才智和卓越的政绩,受到袁世凯的青睐,担任重要军政职务,直至陆军大臣、总参谋长、宰相。1918年,他退出政坛,隐居北京。1926年5月,任首都临时公安主席兼首都救济会会长。1930年7月,他患肝癌,在北京去世,享年70岁。4.张勋,张勋(1854-1923年9月11日),原名张合,名少宣、少宣,江西奉新县人,中国近代北洋军阀之一。清末任云南、甘肃、江南知府。清朝灭亡后,张勋为了表示对清朝的忠诚,禁止其部剪辫子,被称为“辫子帅”。1913年,袁俊遭到镇压。之后历任长江巡抚、安徽巡抚。1917年以调解‘官院之争’为名,率军入京,于7月1日与康有为恢复溥仪,但12日被皖系军阀段的起义军击溃,逃往荷兰驻华使馆。他病逝于天津,谥号忠武。5.曹昆(1862年12月12日——马
堂毕业后任毅军哨官;1919年被拥为直系军阀首领。1923年6月,曹锟将黎元洪逐走天津;1923年10月5日,重金收买议员,贿选而被选举为第五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927年移居天津。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拒绝日本出面组织新政府的要求。1938年5月17日,曹锟病逝于天津。1939年12月,曹锟被国民政府追封为陆军一级上将军衔。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士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冯国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段祺瑞
请介绍一下历史上“府院之争”(黎元洪和段祺瑞)的具体内容
简介 :府院之争指民国五至六年(1916年至1917年), 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概述:先是在国务院秘书长人选问题上,黎元洪和段祺瑞发生了争执,最后由徐世昌出面了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要不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宣战这个问题上,双方斗争更趋激烈。为了达到主战的目的,段祺瑞将其手下的十几个督军叫到北京,组成“督军团”,对黎元洪施加压力,但未获成功;后来段祺瑞又叫人写了对德宣战书要总统盖印,黎元洪为了平息风波,勉强在文件上盖了章。即使这样,段祺瑞仍不满足,在国会开会讨论时,又大肆干涉,终于触动了众怒。恰在这时,段祺瑞私自向日本借款一事被揭露。1917年5月21日,黎元洪瞅准时机在这时下令撤销了他的总理职务,段祺瑞愤然离京去津,并且根据临时约法,总统无权撤销总理职务,不承认黎的免职令。因一方为总统府,一方为国务院,所以它们间的争斗被称为“府院之争”。之后黎元洪请督军团团长张勋于6月14日入京调解。张勋入京后,拥立宣统复辟。事件为段祺瑞所镇压,黎元洪于事后辞去总统职,总统改由冯国璋担任。府院之争告一段落。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