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政策,选科3+1+2最聪明的组合(上海插班生政策)
- 创业
- 2022-07-29 00:08:37
2021高考有什么新变化?
2021高考新变化:扩大选材范围,增加核心素养内容,创新命题方法,改变科目和分值,取消文理分科,在防疫方面每个考点配备一名防疫助理考官,贫困县名额脱贫后仍享受专项计划和强基计划中优化校考内容、形式和成绩:高考成绩不提供给中学。1.拓展选材范围:围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命题思路,结合表格、图片、统计数据、书面表达等方式呈现问题,涵盖科学、社会科学、现实生活等多个领域。目的是考察考生的综合能力,展示考生的综合素质,为考生提供自由思考的条件和情境。2.增加核心素养的内容:减少程式化的比重,增加部分核心素养的内容。3.创新命题方法:考试目标和内容由“封闭式”向“开放式”呈现转变,模拟生活中真正会遇到的情景给考生命题。4.科目和分数的变化。原高考的考试科目分为文科和理科两类。文科是语文、数学、外语、综合文学(历史、地理、政治),理科是语文、数学、外语、综合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其中语文、数学、外语各科满分为150分,综合文学或综合文学满分为300分。5.取消文理分科。原来高考分文理科,数学题也有文理科之分。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学生将根据个人学习兴趣、学科优势和高校不同专业的选考要求,自主选择和确定选考科目。学生的知识结构会变得更加多元;同时,数学科目没有文理之分,所有考生都会使用相同的数学试卷。6.防疫:每个考点配备一名防疫副考官。教育部要求完善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高考组织工作机制。各学校要提前研究规划,合理安排特殊类型招生的相关考试时间;认真落实国家教育考试组的防疫要求,结合疫情防控实际,进一步细化防疫工作方案,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标准,强化命题、考点、阅卷等场所的防疫措施。确保广大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做好考生和考官的日常体温测量和身体健康监测工作,每个考点按要求配备一名防疫副考官,设置必要的隔离考场和设施,配备充足的防疫物资;认真落实考场入口温度检测、全面消毒、通风、保持距离等措施。各地要成立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考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完善考试突发事件、疫情突发事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重大事件处置决定应向当地省(区、市)党委和政府报告,并及时上报教育部。各地学校也要加强考点管理,严肃考风考纪,加大人员入学考试力度,严格执行"双监考"和考前巡视制度
教育部要求各试点高校改进招生程序和方式,提高人才选拔的科学性;要优化高校考试内容和形式,充分利用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考察其思想品德、职业兴趣、科研志向和吃苦耐劳精神等。努力选拔“有志向、有兴趣、有才华”的优秀学生;加强与中学的联系和沟通,帮助学生了解强基础程序专业的优势、培养模式和发展前景,引导适合的学生报考;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设置多学科课程体系,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能力。各学校要把分类考试招生作为高职招生的主渠道;安排高等职业教育分类招生计划,重点面向区域经济建设急需、社会民生紧缺、就业率高的专业;逐步取消中等职业学校本科招生,在学前教育、护理、养老、健康服务、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适当扩大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9.结果:高考成绩不提供给中学。教育部也明确,加强高校招生批次管理,不得提前安排普通批次招生专业进行本科招生。各地要开展招生秩序专项治理,严肃查处违规宣传、违规通过设置奖金争夺生源、违规承诺录取等行为。严格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疏于管理,造成考场秩序混乱、作弊严重、招生违规严重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追究其责任;对违规承诺争夺生源的高校和工作人员要追究责任。除教育部规定的具体事项外,考生高考成绩信息只能向考生本人和有关高校提供,不得向考生所在中学和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严禁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严禁地方政府、学校和培训机构依据高考成绩对师生进行奖励。2021年高考新变化,对学生的影响:新变化与之前的高考相比,有了很多创新和突破,真正以育人为本,打破了之前的“唯分数”论。那些努力延长学习时间,努力学习的同学影响最大。也许他们在应试教育下通过努力可以取得好成绩,但是新高考改革后,这部分学生受到的冲击最大。新的变化优化了情境设计,增强了试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减少了需要记忆的分数。“机械刷题”的应试教育时代即将成为过去。也就是说,考生要加强命题导向、题型、创新点、反套路分析的训练。在学习中要“重思考、重应用、重创新”,打好基础。
知识的同时,筑牢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图,形成灵活解题的思路。
2021新高考政策主要内容是什么
法律分析:不再区分文理科,考生需要参加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考试,另外在地理、历史、政治、物理、化学,生物中任意选择三科参加等级性考试。高考总分计算方式改变。外语科目可以考两次。合格性考试,现新高考政策下改为合格性高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条 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事业。第四条 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五条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十条 国家依法保障高等学校中的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在高等学校中从事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应当遵守法律。
北京高考新政策2021
法律分析:从2020年起,北京市统一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每门科目满分150分,总分450分。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6门科目选择3门进行高考。即“语数英+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任选3科)”法律依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一)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三)开展高考综合改革1.统一高考招生改革(1)统考科目。从2020年起,北京市统一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每门科目满分150分,总分450分。(2)英语考试。从2018届考生起,英语听力分值保持30分不变,与统考笔试分离,实行机考,一年两次考试,安排在每年12月和次年3月进行,取听力最高成绩与笔试成绩一同组成英语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从2021年起,英语增加口语考试,口语加听力考试共计50分,总成绩分值不变。(3)成绩构成。从2020年起,参加本科院校招生录取的考生的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其中选考科目每门满分100分,即高校招生录取总分满分值为750分。参加高职(专科)统一招生录取的考生,采用“统考+合格性学业水平考试”招生模式,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组成。招生高校根据各专业培养需求从合格性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定2门,所选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考生成绩需达到合格。(4)录取方式。实行高考志愿考后知分填报,普通批次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平行志愿投档。在总结本科二批与本科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经验基础上,2019年将本科一批与本科二批合并为本科普通批。2.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除统一高考外,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包括高职自主招生、单考单招等形式,推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逐步使高职分类考试招生成为高职招生的主渠道。高职院校对普通高中生和中职生分别制定测试办法,普通高中学生综合考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高中生的职业适应性测试情况和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中职生在文化课笔试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3.综合评价录取改革充分借鉴其他省份的经验,在部分高校探索开展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改革试点,综合评价录取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面试成绩、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高考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总成绩的60%。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院校范围。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二)做好政策宣传解读(三)强化高考综合改革的基础保障高考综合改革对普通高中的基本设施、教师队伍和考试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有师资、教室等教育资源面临严峻压力。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支持,做好我市高考综合改革相关条件的保障工作。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