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隐身衣,隐身衣发明者(光学隐身衣)
- 创业
- 2022-07-26 11:00:41
浙江大学隐身衣的简介
他19岁保送浙大,26岁留学美国研究出“隐身衣”,后来怎样?
在各种科幻电影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种神奇的装置,——隐身衣。简单来说,戴上这个装置会让你隐形,让其他人和生物很难发现。科幻电影中的大部分装备都是想象出来的,但隐身衣是现代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实现的装备,因为“隐形”这一技能在未来战场上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试想:如果你的敌人看不到你,那是多么大的优势。如今,有一位世界各地的中国科学家,他是隐身衣研究的领导者。在美国克服了隐身衣的技术问题后,被严密监视,禁止回国。他就是被誉为“中国麝香”的刘若鹏。刘若鹏,在中国科研工作者中,应该算是个“小伙子”。1983年9月出生,80后。中学时,刘若鹏的数学和物理成绩特别突出。2002年,只有19岁的刘若鹏有资格走在中国四大顶尖大学的任何一所。最后刘若鹏选择了全国排名前五的浙江大学。2006年,在浙大读了四年之后,刘若鹏获得了杜克大学(美国前十,世界前二十)的全额奖学金,继续赴美留学。仅仅三年后的2009年,刘若鹏这个名字轰动了美国科技界。今年,他带领他的团队成功研发了“隐身衣”。原理是开发一种被全世界科学家称为“超材料”的尖端材料。这种材料可以引导微波“转向”,从而防止物体被发现。这一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刘若鹏作为第一作者引起轰动。同领域的英国物理学专家约翰彭德里(John Pendry)预测,军方有望在5年内使用这项技术,防止船只和坦克被雷达的微波探测系统发现。也就是说,谁先拿到“隐身衣”的研究成果,谁就尽快让军队使用这项技术。当时我还在美国刘若鹏,很快就被美方“记住”了。美国想吸引刘若鹏,但不希望他把这项技术带出美国。但在各方努力下,刘若鹏终于回到了祖国。他和团队的几个核心成员一起回国。回国后不久,个人开始筹钱创业。现在刘若鹏创办的科技公司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化集团。资料显示,刘若鹏公司成立至今,已申请专利3000多项,其中在“超材料”领域申请的专利占过去10年全球超材料领域申请专利总数的86%,该领域专利数量已超过美国。试想,如果刘若鹏没有回国,这一切都很难发生。获得五四奖章后,刘若鹏曾说“我不是一个想成为超人的人,但我希望把所有人都变成超人”。我不知道他以后能不能实现这个梦想,但是现在刘若鹏有了更多的身份,他是福布斯榜单上的首富,一家年轻的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但是,我们还是更希望看到科学家刘若鹏,期待他和他的团队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浙江大学否认研发隐身衣是怎么回事?
近日,网上一段视频称中国某大学研发出“隐身衣”,有网友称该大学为浙大。近日,网上一段视频称中国某大学研发出“隐身衣”,有网友称该大学为浙大。网上视频显示,一位老人展开一张“塑料布”,下体“消失”了。老人收起隐身衣后,身体又出现了。昨天,浙大专家认为该视频是后期合成。网上视频说国产“量子隐身衣”出来了;浙大专家说,现有技术还做不出“隐身衣”。一位老人正拿着一张塑料布,面对镜头,摊开举过头顶。画面中,老人“消失”了,眼前只剩下背景中的花草树木。这几天,一个主题为“大叔瞬间消失”的视频引起了网络关注。多个自媒体微信账号在转发此消息时表示,浙大成功研发出国产“量子隐身衣”,可以类似于魔法功能的“隐形”。昨日,新京报记者从浙大证实,虽然隐身技术的研究在多年前就已开始,但网传的所谓“研究成果”与浙大无关。隐身技术专家、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马云贵表示,隐身技术目前在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但在具体实践中还有很多困难,尤其是民用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镜头前,一位衣着普通、笑容满面的老人,右手拿着一张“塑料布”,从花木上走下来。然后,老人抖掉“塑料布”,慢慢举过头顶。随着“塑料布”的升起,老人渐渐“消失”了,只剩下握着“塑料布”边缘的手,在空中“漂浮”。这样一段视频近日引起广泛关注,“大叔瞬间消失”迅速成为网络热词。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不少微博、微信公众号在转载中声称,老人的手不是“塑料片”,而是国产“量子隐身衣”,可以实现人体隐形的功能,是浙江大学研发的“重大技术突破”。2013年10月,浙江大学陈洪生研究团队在权威科学期刊《自然通讯》上发表了论文《在可见光波段实现大型物体的隐形——电磁波“隐身衣”机理》。但当时媒体报道称,这种“隐身”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吸收反射的电磁波,使其最小化。项目组曾表示,由于材料参数苛刻、轻便度不够等技术瓶颈,让隐身衣穿起来还是很困难的。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