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新政将落地,个人房贷新政(央行 房贷新政)
- 创业
- 2022-07-15 13:32:51
首套25%房贷新政落地成都 业内称影响待观察
央行新政釜底抽薪?多家银行房贷限额 购房者或遭违约风险
一种“激进”的楼市调控手段悄然落地。1月24日,某大V@大元房贷通过微博爆料称,“广州新政中,2020年个人住房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不能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同时,大V爆料,在这种情况下,所有银行都要“暂停接受新的贷款申请”。长三角很多银行的总行和分行也因为1月份房贷额度用完而暂时停贷。“现在几乎所有银行的房贷规模都超过了央行规定的额度上限。因此,几乎不可能给房地产企业增加贷款,尤其是抵押贷款,变得异常困难。”北京住宅地产商会会长李乃超1月25日表示。李乃超预计,如果购房者已经付了首付,会给予一定的缓冲期,可能会发放贷款。但是,在未来,普通人通过抵押贷款购买房屋和获得资金将变得极其困难。李乃超认为,楼市可能会经历很大的变数。“准备入市的只能观望,因为没有杠杆。这对开发者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坏消息。”新政严格指标量化贷款目前,全国多地按下房贷暂定键的主要依据是2020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将银行分为五个等级,并设置了各具特色的“两条红线”指标。第一条红线是房地产贷款占比,第二条红线是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即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一家银行全部贷款的比重。银行越大,其房地产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的余额就越高。以被列为第一家“大型中资银行”的中国工商银行为例。今年,该行房地产贷款占总额的40%,而个人住房贷款占总额的32.5%。被列为第五档的“村镇银行”房地产贷款上限为12.5%,个人住房贷款上限为7.5%(如下图)。光大证券的分析报告显示,目前金融机构按揭贷款的整体占比在20%左右。虽然近两年增量占比有所上升,但总体还是稳定的。按照《通知》的分类监管要求,2021年全部金融机构按揭贷款增长预计在4.5万亿左右,房地产企业预计在1.5万亿左右。根据2020年年中上市银行数据,测算显示,大型银行中,建行、中行、邮储银行超标;股份制银行中,招行、中信、浦发、平安、兴业超标,部分城商行超标。上述银行面临2-4年的过渡期。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员李广子1月25日分析,这一政策的导向作用非常明显,要求各类银行有针对性地防控房地产风险,适当降低贷款集中度。“对于银行来说,第一个解决办法是压缩分子,减少房地产贷款规模,减少新增房地产贷款的投入;二是放大分母,增加其他信贷投放,稀释房地产贷款集中度。”为什么今年刚开始,就有地方银行反映房贷超标?李乃超介绍,新的贷款政策非常严格,主要体现量化。央行规定了各家银行的贷款规模。更重要的是,贷款发放指数首次平均到每个月。“一月份贷款额度用完了,自然就停贷了。已经付了首付或者网签的房子,也就是俗称的‘在路上’房贷审批,只能继续等。”或者买家的违约风险。因为两条红线涉及房地产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这意味着个人按揭贷款和住房贷款都受到限制。采访发现确实有首付还是网上的
如果贷款长期不还完,消费者会不会因为违约而买不到房子?李乃超表示,目前,监管机构还没有明确的说法。“正常情况下,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银行与监管部门沟通讨论。之前已经签约和网签的情况可以计入去年的名额吗?第二种选择是地方建委根据各个城市的情况定调。房子卖不出去,谁来负责?按照违约或者双方都不承担责任,首付款或者定金会退吗?”在1月24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银行保监会首席风险官、新闻发言人肖表示,3336.01万-30000万元对房贷应该影响不大,房贷很分散,对集中度的影响无论从规模还是范围来看都不是太大。肖还表示,未来银监会要根据集中度管理规定和《通知》的要求,密切监控银行业对房地产的融资,确保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1月25日表示,已于1月22日致电沪、深、广等分行及部分同业,了解到“有收紧贷款的可能,但尚未影响市场成交。”张大伟认为,房地产贷款一直在收紧,而且总量增长缓慢,所以这一政策的影响不会很大。对于购房者来说,他认为可能“有点麻烦”。“人们在申请商业贷款时,可以选择利率最低的银行。如果他们不能,那就要问下一家银行,就比较麻烦了。”李广子对此表示赞同。“如果银行集中度超标,可以转向其他银行寻求贷款。从借款人的角度来看,影响也是暂时的。因为整个行业的集中度应该不会特别高,影响不会特别大。”央行严防“灰犀牛”。事实上,早在去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就向70个大中城市下发了2019年新增分配。
的个人住房贷款(包括住房公积金贷款)借款人和商业银行进行摸底。当时央行方面称,调查主要是为了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深入了解居民购房、贷款行为特征和商业银行审贷条件、流程等相关情况,准确把握贷款风险状况,更好地为研究制定住房信贷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去年年末,由于房贷规模巨大,国家在金融监管以及住房政策方面屡次释放管控信号,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等高层屡次提及房地产金融化泡沫是“灰犀牛”。郭树清于去年12月发文:“上世纪以来,世界上130多次金融危机中,100多次与房地产有关。”“目前,我国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业贷款的39%,还有大量债券、股本、信托等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可以说,房地产是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对于央行以及郭树清的警示,李广子此前在接受专访时曾指出,房地产按揭贷款是居民部门债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居民由于债务负担过重导致违约,其风险将传导到银行体系。如果出现大范围违约,对银行造成的风险就会比较大。“从银行角度看,要做好相关风险调控,做好风险分散,避免贷款投放过于集中于房地产等领域,做好贷款集中度管理,防止风险过于集中。”如今,做好贷款集中度管理的靴子落地。“这个政策对房企的存量房源的去库存将会带来重大打击。”黎乃超称。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