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 > 正文

9省上调高温津贴,江苏高温补贴发放标准2020文件(病退和正式退休的区别)

摘要: 高温津贴下月起陆续发放哪些地上调金额? 5月29日和6月,我国多地将迎来高温期。随着气温的上升,许多地区...

高温津贴下月起陆续发放哪些地上调金额?

5月29日和6月,我国多地将迎来高温期。随着气温的上升,许多地区将从下个月开始继续为员工发放高温津贴,一些省份也提高了高温津贴的标准。根据江苏、天津等地《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户外作业,且未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公开报道显示,目前我国大部分省份都明确制定了高温津贴标准。从高温津贴发放的时间来看,各地气候条件存在差异。如北京、山西等北方地区的发放期为6-8月,海南省发放期长达7个月,为4-10月。在补贴标准上,各省的标准也不一样。最近一些省份也提高了高温津贴。江苏的高温津贴标准由每月200元提高到300元,每年发放时间为4个月(6月、7月、8月、9月)。天津的防暑降温费和高温津贴与去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挂钩。根据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通知,2018年本市职工防暑降温费标准为每月168元,高于上年的10元,高温津贴标准为每天31元,高于上年的2元。河北去年调整了高温津贴标准。根据规定,从事室外户外作业的劳动者由每小时1.5元调整为2元;没有防暑降温设备或者有防暑降温设备但达不到降低工作场所温度效果的室内作业人员,每小时由1元调整为1.5元。扣除高温津贴或重罚。近年来,高温津贴被克扣或替代的现象备受关注。为了防止高温津贴变成“纸上谈兵”,很多地方也出台了具体措施,确保发放到每一个高温作业人员手中。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出台了各自的高温劳动保护办法,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具体情形和主要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加大了处罚力度。比如根据《山东省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用人单位强迫劳动者高温天气作业,或者未按照规定标准支付防暑降温费的,由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责令改正袜;逾期不改正的,处以2000元至20000元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外,很多地方也明确,绿豆汤等夏季饮品不能冲抵高温津贴。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四部门近日联合下发通知,强调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和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不含高温津贴,用人单位不得以发放高温津贴为由降低劳动者工资,用人单位提供的防暑降温饮料、药品等劳动保护用品费用不得冲抵高温津贴。日前,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有关人士也提醒用人单位发放高温津贴时要遵守规则,谨防陷入三大误区,即:一是用绿豆汤等实物抵发高温津贴;二是考虑到员工高温工作几个小时,不发高温津贴;第三,高温津贴不能算在最低工资标准里。如果拿不到高温津贴,该部门的工作人员关心如何维权表示,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依法支付高温津贴,劳动者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或投诉

2012年发布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户外作业,未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并计入工资总额。高温津贴标准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及时调整。今年以来,江苏、浙江、江西、四川、天津等五省市相继调整了高温津贴标准,成为继2013年之后各省调整幅度最大的一年。据悉,自《防暑降温管理办法》发布以来,至少有22个省区市调整了高温津贴标准。今年调整后,出现短缺。江苏高温作业人员和浙江企业户外作业人员高温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300元。江西为高温作业人员设定了不低于300元的基准线,共同刷新了山西、江西此前保持的每人每月240元的最高标准。四川的高温津贴标准也从每人每天8元至12元提高到每人每天10元至18元。天津根据去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进行动态调整,标准由每人每天29元提高到每人每天31元。一些省份探索简化计算和分配的方法。长期以来,各地高温津贴发放政策不一。在计算方式上,有的是按月计算,有的是按日甚至按小时计算;在工作岗位上,有的还区分室外工作、室内高温工作、室内非高温工作等。

多地调整高温津贴了吗?

多地调整高温津贴了吗?

1.28省份补贴标准一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28个省份公布了高温补贴标准。在这28个省份中,高温津贴分为月、日、小时三类。从发放期限来看,明确规定高温津贴发放时间的省份,大多在6-8月或9月之间。其中,海南省发放时间最长,为4月1日至10月31日,时间跨度为7个月。从支付金额来看,按月来看,上海、江苏、浙江、

江西这4省份的津贴最高。上海、江苏两省份高温津贴标准均为300元/月,浙江和江西则有“室外”“室内”之分。浙江现行的高温津贴标准为室外作业人员300元/月,室内作业人员200元/月;江西则规定,从事室外高温作业的并租仔劳动者高温津贴不低于300元/月,室内非高温作业的劳动者不低于200元/月。按天计算,陕西和江西分别排名第一、二,陕西的津贴标准为每人25元/天,江西为每人不低于20元/天。同样按天发放高温津贴的天津,发放标准与职工月平均工资挂钩,计算方法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21.75×12%。例如,按照2018年度天津职工月平均工资5871元计算,天津2019年的高温津贴标准为32元/天。另外,上述28省份中,河北省是按小时发放高温津贴,室外作业工人2元/小时,室内工人1.5元/小时。二、部分地区延续历年标准截至2020年5月30日,28省份中仅陕西发布了2020年版的夏季防暑降温通知,其余27省份仍在延用去年甚至更早之前的政策,其中部分地区的高温津贴标准多年未变。例如,河南省的高温津贴标准从2008年延用至今,未曾变过。2008年,河南省公布高温津贴标准为每人每工作日10元。用人单位在制定或调整岗位工资标准时未考虑高温作业因素的,或者高温津贴标准低于每人每工作日10元的,均按每人每工作日10元的标准执行。2012年施行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高温津贴标准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绝汪况适时调整。因此,多年未上调高温津贴标准的省份或可能对标准进行调整。三、谁能享受高温津贴?2012年6月,人社部等4部门制定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了具体的高温津贴制度。【拓展资料】《办法》规定,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谁能享受高温津贴?《办法》适用于存在高温作业及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也就是说,只要用人单位安排了高温作业,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单位的劳动者都可依法享受高温津贴。如果单位不发高温津贴怎么办?如果用人单位在发放高温津贴上违规,劳动者可以向工会寻求帮助。《办法》指出,工会组织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用人单位应当及时改正。用人单位拒不改正的,工会组织应当提请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监督。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