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 > 正文

彭明盛,彭明兴(彭晶辉)

摘要: 彭明盛的人物经历 1972年,彭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毕业后进入IBM。他从销售做起,之后在IBM日本、IT服务、PC部门...

彭明盛的人物经历

1972年,彭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毕业后进入IBM。他从销售做起,之后在IBM日本、IT服务、PC部门和大型机部门都有工作经验。当他还是郭士纳的前任约翰阿克尔的行政助理时,他被后者称为“最佳助理”。1994年,在IBM工作了21年后,彭去了IBM的外包子公司(集成系统解决方案公司)。在彭去之前,他已经在IBM内部因为挑战最高管理层、尝试新方法和取得成果而声名鹊起。80年代后期,包括柯达在内的一些大客户对IBM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希望IBM卖给他们大型机和PC,还希望IBM帮助他们管理整个IT系统。IBM及时意识到这是一个市场,这就是ISSC的诞生。虽然能够维持惨淡经营,但其下属的咨询和系统集成业务上一年亏损数千万。彭要求他的下属扭转这一局面。当他的副手戈登迈尔斯(Gordon Myers)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深入研究这项业务时,他带来了一个坏消息:不可能盈利,甚至最好的预期也是保本。听完彭的汇报,先是像往常一样笑了笑,然后说,“古登,我们已经制定了今年的利润目标,你必须想办法完成它。我不想接受你做不到的事实。”这是典型的彭式管理:严酷的纪律和彻底的乐观主义的混合物。而最终的结果是彭的:古登要求员工提交改进建议,并要求各部门支持这项业务和交叉销售。到年底,这项业务开始盈利。在时期,彭充分展示了他强硬的一面,以便在扩大业务的同时保持本部门的独立性。从绩效考核到利润率设定,他一直向高层宣布,这个业务和其他业务差别太大,不应该是同一类。“如果ISSC遵循了IBM适用于大型机业务的规则和程序,它就永远不会成功,”一位ISSC的老员工说。一旦客户需要,“山姆会跳上任何一架飞机去见客户,无论是早上、中午还是晚上。”彭努力的回报是越来越认可这项业务,并将其视为拯救IBM的关键,成为IBM全球服务部。然而,矛盾也逐渐显现:其他业务的员工曾热切期望服务业务能够实现他们原有业务的销售提升,但全球服务部门却经常使用IBM竞争对手的产品来表明他们在客户服务方面的中立性和客观性,这很快导致了IBM其他部门的强烈抵制。全球服务部门的员工越来越傲慢,让其他员工更难认同他们。彭参与了领导的维和进程。IBM重新安排了管理人员的工资,使他们的收入与公司的整体业绩挂钩。与此同时,彭重组了PC生产流程,迫使员工更多地倾听用户意见。他还重塑了IBM的服务器品牌,增强了其差异化,并将UNIX提升为操作系统的服务器。这些行动应该是“双赢”的:对客户、IBM和员工都有好处。2002年10月,彭接替出任IBM首席执行官。从2012年1月1日起,罗睿兰将接替彭,成为这家拥有百年历史的IT巨头的首位女性掌门人。罗睿兰将从10月1日起增加董事长一职。

彭明盛的人物经历

IBM的CEO彭明盛,名字怎么和中国人一样?

彭:彭明盛

IBM的CEO彭明盛,名字怎么和中国人一样?

彭明盛的介绍

彭早万和,英文名,是IBM(中国国际商用机器有限公司)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