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洲,王延龙(王衍森)
- 创业
- 2022-07-06 15:31:13
王延洲的基本简介
山东日照东临黄海,钟灵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东夷太公岛至今还流传着吕尚捞刺的传说。莒国福来山三千多年的银杏树,春秋流淌,魏晋墨香,南北朝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勰的《文心雕龙》,使此地名扬四海;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王尽美就出生在这个地方;也是当代著名高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丁肇中的故乡。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一位勇士,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击落击伤敌机7架。他成为中国战争史上击落日美飞机的两位飞行员之一。他就是中国第一代王牌飞行员王延洲。在中国空军的历史上,王彦周这个名字不应该被遗忘。王彦周不是什么大人物。他的前15年是在他的家乡山东日照的农村度过的,后50年也是如此。但从1940年到1957年的17年间,王延洲的空军军旅生涯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三个重要历史时期,先后在国民党空军、中美混合空军团和解放军空军服役。他在部队的最高军衔只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上尉,最后的身份也只是一个副处级的退休干部。但他曾在抗日战争中击落过侵华日军的飞机,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美国空军战斗机,参加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中的空军受阅部队,在那里驾驶战斗机,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检阅。因为政治形势的原因,王延洲在山东农村做过端茶送水这样的将军级工作,但他有陆军军官学校的学习经历,仅此一点就足以让后世在军中艳羡。所以,说这位老人有传奇经历,一点也不为过。和千千成千上万从农村走出去报效祖国的中国军人一样,曾经穿了17年军装的王延洲,1920年10月初四,出生在山东日照县城东乡大孙家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35年,王延洲在家乡办完私塾,去青岛当学徒。当时的青岛,在日寇的统治下,一片混乱,灯火不展。王延洲在青岛当学徒,不禁感慨日本侵略者吞并中国的野心。当时,王彦周的表弟王彦德是国民党二十九军的连长。受表哥影响,当兵抗日救国成了王彦周的迫切愿望。在表哥的安排下,1936年春,16岁的王延洲到29军北平南苑军训团进行军训,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事件发生后,在29军副军长童将军的指挥下,军训团在南苑机场阻击了进攻北平城的日军。王延洲毅然和同学们走上了硝烟弥漫的战场。军训团没能抵挡住日军的猛烈进攻,打了又退。在那次战斗中,汤将军在嘲笑3000多名军训团的年轻士兵时牺牲了。十七岁的王延洲和其他四个战友,趁着天黑,冒着大雨突围,逃到陕西。逃亡的生活并没有让王延洲失去当兵的梦想。似乎当山河在,但国破家亡的时候,这个年轻人唯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与入侵者相见。1938年,王延洲参加黄埔军校第十六期入学考试,进入黄埔军校Xi安分校,开始接受系统、正规的军事教育和训练。两年严格的军事训练将使王延洲成为一名军官。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写了王艳
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开始在他的骨子里涌动,他心想:“如果你能开着飞机去打一个魔鬼,那不是更享受吗?”虽然他在部队当连长的表哥出于安全考虑,不赞成他申请当空军飞行员,但在战时,只要参军,就意味着牺牲。在王延洲看来,做陆军和空军,本质上是为了生命安全。王延洲这次没有听表哥的劝说,偷偷报了名。凭借着良好的体质和优秀的个人素质,他顺利被录取。王彦周最初在昆明航校学习飞行理论。因为身体条件好,工作努力,1941年被送到美国空军强化训练。1943年春,学成归国的王彦周被分配到飞虎队创始人陈纳德领导的中美空军混合团第三大队第八中队,终于实现了当飞行员的梦想。成为正式空军后,王彦周才真正意识到中国空中力量的薄弱。日本空军凭借其精良的武器和熟练的飞行技术,在与中国空军的战斗中一直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日本空军在狂轰滥炸中国的同时,还经常降落在我们的机场,扯出机场的旗帜。如此狂妄、肆无忌惮的挑衅,让王彦周无比愤怒,他发誓要还这个人情。入侵者进行了报复,这样的机会在王彦周执行首飞时出现了。1944年6月2日,穆拆上级下达指令:派出22架战斗机掩护15架轰炸机轰炸日军占领的郑州火车站。这是王彦周第一次驾驶战机执行任务。整个轰炸过程没有遇到太大的抵抗。当轰炸任务完成,即将凯旋时,发生了一个小意外。——王彦周驾驶的战斗机发动机突然停止工作。此时,战友们已经回到家中,王延洲心急如焚。这时,控制盘上的红灯亮了。3354原来是左油箱耗尽。王延洲松了一口气,拧动转换开关,迅速升起飞机,准备返回去追上先走的战友。这时,他突然发现自己面前出现了一个黑点,他知道此时出现的飞机很可能是敌机。果然,随着距离的拉近,飞机的轮廓越来越清晰。凭着良好的视力,他清楚地看到了机身上的太阳旗,同时,他认出那是一架日本“九九”大型运输机。王彦周迅速打开武器开关,做好战斗准备。与此同时,日本飞机也发现了王彦周。由于运输机没有武器可以对抗,无法抵抗战斗机,日机迅速调头,想要逃跑。王兖州不松口,紧追不舍。他迅速转向日机右后方,按动一个按钮,六挺机枪同时开火。子弹打在了敌机的油箱上,日机变成了一个火球直奔地面。回到机场,军械官发现,击落这架运输机王延洲只用了18发子弹。首战告捷后,王延洲告诉自己:虽然我们的装备不如日本。
本人先进,但是,凭借刻苦的训练提高准确度也一样可以帮助我们在对敌过程中取得胜利。王延洲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训练战斗中,后来,王延洲驾驶自己的这架P-40N战斗机先后击落3架零式战斗机、1架东条战斗机,其中,“东条战斗机”是日本当时的最新机型。打掉日军的大型运输机,是王延洲一次偶然的胜利。这是靠他的机智和勇敢取得的。在中美空军混合团,王延洲的机智和勇敢,还表现在先后8次穿越被称为飞行禁区的“驼峰航线”。1942年春,日本侵略军占领缅甸,切断了中国从东南亚运输物资的通道。在其后差不多三年的时间里,美援物资到达中国的唯一途径就是经由喜马拉雅山空运。这是一条令人毛骨悚然的航线,全长800多公里、横跨喜马拉雅山脉的航线沿线山地海拔均在4500-5000米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米,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故而得名“驼峰航线”。 在这条航线上执行任务绝不比直接与日军作战轻松。高海拔加上恶劣的气候,强气流、低气压以及经常发生的暴风雪、冰雹和霜冻,再加上日军战斗机的围追堵截,飞机随时都有坠毁和撞山的危险。从空中俯视,下面是陡峻的高山,丛林覆盖的大河,若是出现临时状况紧急迫降,即使是安全着陆也是凶多吉少,因为在森林中杳无人迹,飞行员即使活着,也几乎不可能走出原始森林。抗战期间,有近600架飞机在这条航线上坠毁,超过1000人牺牲在驼峰航线上。而王延洲则凭借着自己高超的飞行技术和坚定的意志品格,一次又一次穿越这条航线,从印度等国运进大量的抗战物资,居然次次平安,这不能不说是又一个传奇。抗日战争胜利后,王延洲被调到济南国民党空军第九战区司令部。又是一次偶然的事件,使他的从军生涯出现了重大转折。1946年4月20日,王延洲驾驶飞机由四川飞往济南,飞过徐州后,天气突变,能见度极低,导致飞机偏离了航线。凭借多年的飞行经验,他操纵着飞机降落到了一片麦田里——这里是当时的解放区河北省清河县。在国民党军队中,王延洲曾听说过许多关于共产党残酷对待俘虏的“事实”,比如“飞行员如若落到共区,运输机的驾驶员要打百棍,战斗机的驾驶员要活剥皮”,比如“凡是国民党,一旦被俘虏,决不宽恕”等等。他心中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地想把自己隐蔽起来,可是最终他还是被一个民兵俘虏了。他在心中作了最坏的打算,准备接受共产党的“酷刑”,但万万没想到,他首先被安排到一户人家吃饭休息,所有的人见到他都很热情。在解放区生活的短短的时间中,他被安排到许多地方参观,实际接触了解放区军民生活。他回想抗日胜利初期,全国军民在八年艰苦的抗战之后终于看到了和平的希望与曙光,人们希望战争可以永远的消失,共产党最大限度地争取民主与和平、维护人民的利益,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独裁和内战政策,进攻解放区,挑起了国内革命战争,这在当时就曾经引起过他的不满。到了解放区之后看到的一幕幕景象,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作为一名深爱着自己祖国的中国人,他心中的天平明显地倒向代表人民利益的共产党这边。所以,当解放区的领导问他是否愿意留下来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毫不犹豫地参加到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队伍中,先后在解放区和牡丹江航校任职。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在开国大典上,要进行盛大的阅兵式,王延洲被选中参加开国大典的飞行编队,接受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那是接受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啊!”谈起参加开国大典,王延洲总是神采飞扬。开国大典上的空军飞行部队共设6个飞行编队,17架飞机。前三个分队有9驾P-51战斗机,呈三个“品”字形成一个跟进队形通过天安门上空。王延洲在第二分队,和飞行员阎磊分别担任左、右僚机。那天天空碧蓝,地面清晰可见。飞机接近东单牌楼时,已经可以看到地面上的人流和红旗,再往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坦克、骑兵、炮兵部队,浩浩荡荡。机群轰鸣着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广场上成了一片沸腾的海洋,王延洲甚至能听到群众的欢呼声和飞机马达的轰鸣声汇合在一起!9架战斗机刚穿过天安门上空,又接到地面指挥员的命令:再次通过天安门上空。已经通过天安门广场的飞机随即加大速度,在复兴门上空作右后转弯,沿西直门、德胜门、东直门、再转向建国门,到达东单上空时,正好与第六分队的教练机相衔接,所以在地面观看的群众都以为受阅的飞机是26架。”新中国的成立是令每一个炎黄子孙自豪的事,不过当时国内外反动势力不甘失败,妄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随即采取武装干涉政策,我国的边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面对这一形势,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果断决定: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当时,王延洲被调到上海空二师四团任飞行中队长。朝鲜战争爆发后,1951年11月,王延洲随部队奔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这样,王延洲再次走向了战场,只是这次的对手是他曾经学习并和他一起并肩战斗过的美国的空军。但是不管过去怎样,当与国家的尊严和利益相比较时,所有的一切都是次要的。朝鲜战场上的第一次战斗是在一个大雪天的午后。我方的机群是由驱逐机群、轰炸机组成的混编大队,浩浩荡荡经过安东(现辽宁省丹东市)上空飞入大海上空。不久,他们发现后方出现一片黑点,飞行速度很快,并且越来越近。原来,这一队飞机都是美国性能最优良的王牌飞机F-86,来势汹汹,装备精良。在第一个回合中我方就损失了3号、4号僚机。但是,王延洲和战友们并没有慌乱,在惊险的格斗中,王延洲凭着高超的驾驶技术和敏捷的思维,把握住了两次进攻的机会。他先是看到一架敌机尾随自己所驾驶的轰炸机,并且距离很近,便一串炮火打过去,为自己的轰炸机解了围。紧接着,又一架敌机企图攻击他所驾驶的轰炸机,王延洲趁其向右上升转弯之际,用瞄准器锁定了目标,一阵猛烈的炮火攻击后,那架飞机拖着黑烟一头扎进了大海。在这场战斗中,王延洲分别击落击伤美军F-86飞机各一架,荣立二等功。至此,王延洲在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共击落击伤7架敌机,成为中国战史上既击落过日军飞机又击落过美军飞机的两位飞行员之一。朝鲜战争结束后,王延洲原来所在单位作了大调整,他被调到空九师。1955年,他服从组织安排,转业到了地方工作,这时,他的工作还是和航空沾边的。1957年7月,“反右”运动开始,由于所谓的历史问题,王延洲最先受到冲击,先是被迫与妻子离婚,接着又被判刑入狱。1961年6月,他被遣回了老家山东日照孙家村务农。“少小离家老大回”,在外南征北战了20多年,王延洲终于在战争结束后回到了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在农村,做农活是必需的,而王延洲在15岁读完私塾后就离开了农村,他的两只手端过枪,杀过敌,但是从没有拿过锄头,因此“种地”就成了他要攻克的首要难关。开始的时候他不会锄草,第一次就把禾苗铲倒了一大半;推独轮车的时候,由于没有掌握好技巧,有一次磕掉了两颗门牙。不过王延洲凭借自己的认真和毅力,慢慢摸索,终于变成了种庄稼的一把好手。“文革”期间,王延洲被诬陷为现行反革命,在村中接受监督改造,他没有争辩,默默地接受下来。1983年初,县里的统战部部长夏良柏来到孙家村大队视察工作,大队派王延洲为客人端茶倒水。这时的王延洲已经当了20多年的农民,身边没有人知道他在战场上的光辉事迹,但王延洲挺直的身板,坚毅的目光,雷厉风行的作风,都透露出自身那难以消磨的军人气质。这引起了夏良柏的注意,他开始与王延洲攀谈。长谈之后,王延洲的传奇经历让这位统战部长吃惊不已,他十分不解地问王延洲:“你为什么不上访申诉,要求平反?”王延洲用平淡的口气说:“在这里已经习惯了。”钦佩与感叹之余,夏良柏部长对王延洲讲:国家不会让任何一个曾经为之作出贡献的人埋没的。他决定亲自为王延洲写信联系,落实政策。1983年12月,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审定,恢复了王延洲驾机起义人员的待遇。次年,他的原单位也派人到日照找到他,宣布了平反结论,并为其办理了离休手续。王延洲终于在晚年恢复了自己的身份,历史遗留在他脸上的痕迹,时光雕刻在他手上的烙印,一点一滴都在向人们诉说着老人血与火交织的过去,更向我们诉说着这不平凡的经历之后的历史的沉重。王延洲的传奇,在于他特殊的从军经历,在于他对中国共产党的特殊情感。早年在国民党空军中,王延洲曾经是一名国民党员。因为那次意外的降落,王延洲来到了解放区,并宣布退出国民党。1951年,王延洲奉命参加抗美援朝。在驾机奔赴朝鲜战场的前一天,王延洲向组织递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请组织上在战场上考查自己。其后虽然命运坎坷,脱下军装回乡务农,政治名誉屡屡受损,但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愿望,始终在他心底。“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发生在我身边的事使我认清一个事实,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我看到,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共产党员总是冲在最前面。这让我认识到入不入党大不一样。现在,我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可以接受更多党的教育,一方面可以在有生之年为党和人民多做点事情……” 2004年8月20日,84岁高龄的他再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05年6月28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85岁的王延洲终于了却了半个世纪的夙愿,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为他的人生传奇添上了新的光彩。数十年的风雨兼程,王延洲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传奇的一生;也用自己的经历,飞越了广阔的历史天空。
王延洲的介绍
王牌飞行员的中国王牌
他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空军飞行员旁枯态,在抗战中曾先后击落日军飞机5架。他曾亲历开国大典,驾驶战斗机飞跃天安门城楼运源,在空中见证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他曾遭诬陷入狱三载,出狱后隐居农村23年。85岁高龄的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在中国空军的历史上,王延洲这个名字是不应忘记的。王延洲不是什么大人物,前半生的15年,后半生的50年,都是在他的山东老家日照农村中度过的。但是,从1940年到1957年,这17年间,败森王延周的空军军事生涯,却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三个重要历史时期,且先后在国民党空军,中美混合空军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服役。他在军中的最高军衔只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上尉,最后的身份只是个副处级离休干部,但他曾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打落过日本侵略军的飞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打落过美国空军战机,并参加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空军受阅部队,驾驶战机接受毛泽东主席的检阅。因为政治时局的原因,王延周在山东农村曾干过端茶倒水这样的极一般的工作,但他有着陆军军官学校的学习经历,仅凭这些经历,就足以让军中后人羡慕不已。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