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 > 正文

美现首例埃博拉患者,埃博拉病毒是人为的吗(埃博拉中国医疗队牺牲多少人)

摘要: 埃博拉。 埃博拉病毒也被翻译成伊波拉病毒。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和刚果(金)南部的埃博拉...

埃博拉。

埃博拉病毒也被翻译成伊波拉病毒。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和刚果(金)南部的埃博拉河地区(原名扎伊尔)发现其存在后,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因此得名“埃博拉”。它是一个通用术语,用来指属于纤维蛋白学的埃博拉病毒的一组病毒。它是一种烈性传染病病毒,可在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中引起埃博拉出血热。它的死亡率很高,从50%到90%不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性休克或多器官衰竭。埃博拉病毒,生物安全4级(艾滋病3级,SARS级,级别越大防护越严格)。病毒的潜伏期可为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至10天。2014年这种病毒在非洲的爆发是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2014年10月1日,美国出现首例患者。基本信息中文名:埃博拉病毒中文名:埃博拉病毒世界:病毒总科:单链抗链病毒科:丝状病毒科:丝状病毒属:埃博拉病毒危险:病毒出血热在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中的传播方式:死亡原因不明:中风、心肌梗死、低血容量性休克等病毒来源于:“丝状病毒科”家族概述。埃博拉(英文:Ebola)是一个总称,用来指属于埃博拉病毒家族的一组病毒,可引起埃博拉出血热。一旦人们患上这种疾病,他们可能会死亡。它包含几种不同程度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皮肤变色、全身疼痛、内出血、外出血、发烧等。),而且感染者的症状与马尔堡病毒非常相似,也是纤维蛋白学家族的一员。它有50%到90%的死亡率。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性休克或器官衰竭。这种病毒是以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原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命名的,那里离它最初爆发的部落很近。刚果仍然是最近四次暴发的地点,包括2005年5月的疫情。埃博拉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毒,其主要感染途径是通过患者的体液,如血液、汗液、呕吐物、排泄物、尿液、唾液或精液。目前没有飞沫感染的证据。尽管世界卫生组织进行了艰苦的研究,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能够在疫情中存活的动物宿主。目前,果蝠被认为是该病毒可能的原始宿主。由于其致命性以及目前没有疫苗被证明有效,埃博拉被列为具有生物危害的第四级病毒,也被视为生物恐怖主义的工具之一。

埃博拉。

埃博拉病毒的疫情影响

扎伊尔于1995年1月开始暴发,加蓬于1996年2月开始暴发:扎伊尔基奎特发生316例,死亡245例,病死率78%。在加蓬的Ogooue Ivindo,发生46例,死亡31例,病死率为67.4%。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字,全球已有1100人感染这种病毒,其中793人丧生。医学界还没有找到预防埃博拉病毒及其源头的疫苗,也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来自西非国家几内亚的新一轮埃博拉疫情正在加速蔓延。自2014年2月在几内亚发现疫情以来,已报告1323例确诊或疑似病例,其中729人死亡。一些国际医疗组织指出,这一疫情正面临进一步“失控”的局面。几内亚已有460例确诊或疑似病例,其中339人丧生。邻国利比里亚有329例确诊或疑似病例和156例死亡,塞拉利昂有533例确诊或疑似病例和233例死亡。尼日利亚也首次报告疑似病例,目前已经死亡。在新增病例中,一些是参与治疗患者的医务人员。在塞拉利昂,一名负责治疗埃博拉感染者的首席医生被发现感染了病毒。为了应对疫情的严重性,一家美国救援机构宣布从三个西非国家撤回志愿者。国际医疗救援组织“无国界医生”表示,由于缺乏有效的“整体策略”,埃博拉疫情正在失控,面临前所未有的局面。据联合国下属的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消息,各国航空公司和卫生部门正在考虑调整乘客筛查规定和程序,并可能出台措施加快对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空中救援服务。2014年7月29日,运营泛非航空业务的ASKY航空公司宣布,为防止埃博拉病毒扩散,这家运营商暂停所有进出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的航班。2014年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声明,宣布埃博拉疫情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给其他国家带来风险,需要采取“非常规”应对措施。所有报告埃博拉疫情的国家都应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世卫组织与受疫情影响的国家一起启动了一项总额为1亿美元的密集应对计划。无国界医生组织(MSF)等外界对世卫组织的应对表达了不同看法,称疫情非常危急,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来应对。中国已向西非三国提供紧急物资援助,相关船员已完成防疫培训和防护准备。预计超过80吨的医疗物资将于北京时间2014年8月11日晚抵达西非三国。2014年8月11日下午,中国政府向塞拉利昂提供的抗击埃博拉疫情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抵达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龙吉国际机场。截至2014年8月26日,埃博拉已在塞拉利昂、利比亚和几内亚造成1427人死亡。这包括100多名医护人员,他们在治疗埃博拉患者时被感染并死亡。截至2014年8月28日,尼日利亚已有5人死亡。目前,病毒爆发病例集中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西非国家,已造成至少1400人死亡,2615人感染。尼日利亚新学期原定于25日开学。为了防止致命的埃博拉病毒扩散,政府决定关闭各级学校,利用这段时间培训工作人员如何应对可能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者。2014年9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在

西非肆虐的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速度加快,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威胁,需要各国协同应对,估计要控制疫情需至少6亿美元。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华盛顿联合国基金会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埃博拉病毒被发现已近40年,此次疫情是最严重和最复杂的。截至本周,几内亚、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已有约3500例确诊或疑似病例,超过1900人死亡。 截至2014年9月16日,西非地区累计出现埃博拉病毒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4985例,2461人因病死亡。随着疫情迅速蔓延,过去21天中的新增病例数已占全部病例数量的50%。 截至2014年9月28日,疫情重灾区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累计发现埃博拉病毒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7157例,死亡3330人。 2014年10月1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德克萨斯州达拉斯长老会医院正在治疗在美国诊断出的首例埃博拉病人。联邦疾病防治中心(CDC)主任弗利丹(Thomas Frieden)9月30日证实,那名埃博拉患者是从利比里亚回到美国的。 2014年10月8日,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一家医院宣布,美国本土发现的首位埃博拉患者于当地时间8日上午不治身亡。 世界卫生组织当地时间29日称,此轮埃博拉疫情爆发中感染病例数量已接近1.4万人。不过世卫组织同时也表示,在疫情最严重的国家利比里亚,感染病例增加速度正在减慢。报道称,世卫组织发布的最新消息称,在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这三个国家中,已经有4910人死于确认、疑似或可能的埃博拉病毒感染。在上述三个国家中,已报告的确认、可能或疑似感染病例共计13676个。 日本厚生劳动省2014年11月7日宣布,一名曾在西非利比里亚有过短暂停留经历的60岁男子突然出现发热症状,相关部门正在对其进行紧急检查,以确认其是否感染上了埃博拉。 自11月7日起,在得州的所有埃博拉患者以及与埃博拉患者有过接触的人都已经安全的度过21天。负责监督达拉斯郡对埃博拉疫情反应的法官詹金斯说,11月7日午夜起,达拉斯郡就可宣告摆脱埃博拉了。 2014年11月10日,国际组织“无国界医生”宣布,利比里亚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例首次减少。但专家同时指出,这并不意味着,疫情即将结束。“无国界医生”组织在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的医院共有250个床位,而目前仅有50名患者在此接受治疗。而在该国北部,类似机构中已不再有正在接受治疗的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且没有新的病例出现。该组织指出,利比里亚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例首次减少。与此同时,“无国界医生”组织专家指出,目前称疫情即将结束还为时过早,因为利比里亚的邻国几内亚此前也曾有感染病例减少的情况,但之后患者数量又再次上升。 2014年12月30日,世卫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在西非的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三国中,已经有超过2万人感染致命的埃博拉病毒。根据27日发布的统计数据,在三个遭受病毒侵害最严重的国家,有20081人感染病毒,其中9409人在塞拉利昂。

埃博拉病毒的疫情影响

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的疫情状况

2014年2月,第一次爆发于几内亚境内发生。2014年3月22日,几内亚卫生部宣布埃博拉疫情已导致80人感染,其中59人死亡。2014年3月26日,法国里昂巴斯德研究所证实埃博拉病毒应为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初步报告表明此为埃博拉病毒的新菌株,后来改称扎伊尔毒株的宗族。2014年4月1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统计,截至当日几内亚已有至少122人确认感染埃博拉病毒,其中80人已经死亡。2014年4月4日,根据几内亚卫生部报告,几全境感染埃博拉病毒143例,死亡86人。邻国利比里亚已有7人丧生,其中2人确诊感染埃博拉。2014年4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几内亚埃博拉临床病例202例,其中125例死亡。 2014年4月23日,疑似与确诊病例已达242例,死亡142人,致死率高达58.7%。2014年5月23日,疫情蔓延至几内亚人口两百万的首都科纳克里。非政府组织几内亚计划的国家主任易卜拉希马·图雷表示:“科纳克里大部分地区生活设施简陋,缺乏饮用水和卫生设施,给疫情升级为危机带去严重风险。人们不够水喝而不忍心洗手。”2014年5月23日-27日,三个以前的受灾地区(盖凯杜、马森塔和科纳克里)、四个新地区(博法、泰利梅莱省、博克和杜布雷卡)和一个新的国家(塞拉利昂),报告有新的临床病例。2014年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新闻发言人法黛拉·沙伊卜在日内瓦透露,截至6月23日,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三国共计出现599例埃博拉病毒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其中死亡369人。 2014年6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截止6月26日,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累计报告病例数达625例,其中399人死亡。2014年7月26日,尼日利亚出现首例埃博拉病毒感染死亡病例,全国处于警戒状态。 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呈加速蔓延之势,已报告1323个确诊埋拍或疑似病例,其中729人丧生。 2014年7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新闻公报称,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四国累计报告的病例数已达1323例,其中729例死亡。 2014年7月29日,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数字,几内亚已有确认或疑似病例460个,339人丧生;邻国利比里亚有329个确诊或疑似病例,156人死亡;塞拉利昂报告533个确诊或疑似病例,233人死亡;尼日利亚首次报告1个疑似病例,并已死亡。 2014年8月4日,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截止8月1日,西非四国通报本次埃博拉出血热备液枣共1603例,包括887例死亡病例。 2014年8月6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最新通报称,截至8月4日,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累计报告病例数达1711例,其中932例死亡。 2014年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通报称,截至8月6日,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共计报告埃博拉病毒造成的累计病例数达1779例,其中961例死亡;并宣布埃博拉疫情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对其它国家造成风险,需要做出“非常规”反应,所有报告埃博拉疫情的国家都应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 2014年8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最新通报称,截至8月13日,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四国累计报告2127人确诊或疑似感染埃博拉病毒,死亡人数上升至1145人;并警告称西非埃博拉疫情持续处于恶化状态,此次疫情规模被“严重低估”,有关机构亟须采取更多措施控制疫情。 2014年8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最新通报称,埃博拉病毒已在全球范围内造成1229人死亡,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达2240例。 2014年8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最新通报称,截至8月20日,埃博拉病毒已在全球范围内造成1427人死亡,确诊、仿拆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达2615例。 2014年8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最新通报称,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四国,已有3069人感染埃博拉,其中1552人死亡,这几乎是埃博拉1976年首次出现以来所有死亡人数的总和。与此同时,对塞拉利昂的埃博拉病毒进行基因研究发现,该病毒在人际间传播的过程中,已经发生超过300处的基因变化。病毒的基因组变化速度快而且通常发生在蛋白编码区,其中包括影响埃博拉病毒检测准确率和治疗效果的关键区域。 2014年8月29日,塞内加尔卫生部证实,该国发现首例埃博拉病毒感染病例。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接到塞方通报,并承诺将帮助塞内加尔应对这一情况。 2014年9月3日,世界卫生组织透露,疫情已经确诊或疑似病例约3500例,超1900人丧生。卫生专家纷纷警告,埃博拉疫情有可能超出五国的范围,向非洲更多国家乃至其他区域扩散。 2014年9月5日,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四国肆虐的埃博拉疫情已经造成至少2105人死亡,病例数达到3967例。 2014年9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疫情通报称,截至9月6日,在疫情严重的几内亚、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三国已累计发现埃博拉病毒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4269例,死亡2288人。 2014年9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当日,埃博拉疫情死亡人数已突破2400人,近4800人感染。 2014年9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数据称,截至9月14日,确认、疑似与可能感染病例达到5357例,造成2630人死亡。 2014年9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数据称,截止9月21日,在西非五国共有6263人感染埃博拉病毒,其中2917名患者死亡。 2014年9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数据称,截止9月23日,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三国累计发现埃博拉病毒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6574例,其中至少3091人死亡。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举行的一场国际卫生高峰会议上说,埃博拉疫区国家的“卫生系统濒临瓦解”。 2014年9月30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宣布,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一位成年男性病患被确诊带有致命埃博拉病毒,这是美国本土发现的首例埃博拉感染病例,也是非洲以外确诊的第一例。 2014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埃博拉出血热应对路线图情况报告中显示,截至9月28日,截至9月28日,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四国累计发现埃博拉病毒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7177例,死亡3338人。 2014年10月6日,西班牙卫生部通报称,一名西班牙护理人员在马德里被确诊感染埃博拉病毒,成为首例在欧洲境内感染该病毒的患者。 2014年10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发布的埃博拉疫情最新报告显示,埃博拉病毒病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达4033人,确诊、可能和疑似病例达8399人。其中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三国为重灾区,死亡病例为4024人;尼日利亚、塞内加尔表现为局部传播,西班牙和美国出现了散发病例。 2014年10月13日,世界卫生组织警告说,埃博拉病毒的蔓延威胁到了社会的“根本生存”,并可能导致出现“垮掉的国家”。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表示,这是世界和平和安全所面临的危机,她同时警告说,人们的恐慌感比“埃博拉病毒本身散播地更快。” 2014年10月17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截至10月14日,几内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塞内加尔、西班牙、美国七国共有确诊、可能感染和疑似病例9216例,其中4555人死亡。 2014年10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发布声明,正式宣布西非国家塞内加尔的埃博拉疫情结束。世卫组织指出,尽管塞内加尔埃博拉疫情结束,但因为该国邻近受埃博拉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几内亚等国,该国仍应对任何可能发现的疑似病例保持高度警惕。 2014年10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说,自从埃博拉疫情爆发以来,总计共有13567人感染,死者总数达到4992人。2014年11月3日,“非洲治理促进会”(AGI)警告说,在塞拉利昂,埃博拉病例仍在“以惊人速度”迅速增加。在塞拉利昂农村,埃博拉病毒的蔓延速度比两个月以前快9倍。 2014年11月7日,世卫组织在最新疫情通报中说,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这三个疫情肆虐最严重的国家,确认、疑似或可能病例共有13241例。在这三个国家总共有4950人因感染埃博拉病毒死亡。 2014年11月15日,刚果(金)卫生部长卡邦格宣布,截至15日,刚果(金)已有42天未出现埃博拉新增病例。意味着该国境内的此次埃博拉疫情结束。 2014年12月04日世界卫生组织称,自2013年年底以来,全球已有共计17290人感染埃博拉病毒,其中6128人死亡。 2014年11月30日世卫组织还表示,已知全球共有622名医疗工作者感染埃博拉病毒,其中346人死亡。 2014年12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数据显示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肆虐的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几内亚等西非三国的感染病例(包括疑似病例)已达19031人,其中死亡人数达到7373人。 2015年11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声明宣布,埃博拉病毒的传播在塞拉利昂已经已经终止。继利比里亚之后,塞拉利昂成为第二个结束疫情的西非埃博拉主要疫情国。 2016年1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非洲西部埃博拉疫情已经结束。但在几个小时后,塞拉利昂的卫生官员证实,塞拉利昂又有人因埃博拉病毒而死亡。 综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和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研究成果显示,此轮在西非爆发的埃博拉疫情很可能源于一名生活在几内亚,已经去世的2岁“小病人”,其生前曾被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果蝠叮咬。分析称,在受果蝠叮咬后,这名2岁的婴儿开始发烧,排出黑色的粪便并且呕吐,研究人员认为其是“零号”病人,此名婴儿在发病4天后,于2013年12月6日死亡。研究人员事后追溯了这名婴儿的家族,发现了一系列埃博拉感染病毒的连锁反应。2013年12月13日死亡。然后婴儿的3岁姐姐也在12月29日死亡,并且症状表现为发热、呕吐等。婴儿的祖母后来也有同样症状,并于2014年1月1日死亡。婴儿一家所在的村庄位于几内亚南部靠近塞拉利昂与利比里亚的边境地区。而就在几名村庄外部的人员参加了婴儿祖母的丧礼后,陆续出现了感染症状。由于埃博拉病毒随着前来参加葬礼的人越传越远,疫情范围越来越大。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