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海书展,上海书展海报(2019年上海市最低工资)
- 创业
- 2022-07-01 17:35:34
2017年上海书展晚间半价几点起?
2017年上海书展夜场17:30起,票价5元。
2017上海书展 logo设计为什么底色是蓝色 还有logo的意义和字体
蓝色是感性的,海洋的表观意义。用在这里应该是指学海太吵不亮,博大、精炼、精彩、宽广、深邃。logo的意思是字的变形结合海的意思就像船帆,应该是学海无涯的意思。
热闹的书展背后如何多些冷思考?
为期一周的上海书展在辉煌中落幕。图书15万余种,首发新书500余种,分会场100个,阅读文化活动1150余项。把书展比作一场精彩的文化盛会一点也不为过。人们已经对这项活动给予了足够的掌声和赞美,它正日益成为上海的一个文化品牌。但热闹过后,上海书展最缺的只是一些冷思考。阅读是一种私人活动。如果能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有助于读者快速进入阅读状态。但在上海书展上,这无疑是一种奢望。随着近年来书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参观人数也呈几何级数增长。在拥挤的人群中挣扎时,总会给人一种身处繁华步行街的错觉。上海书展的日益火爆也让前来参观的读者更加多元。属于不同群体的读者聚集在一个大展厅,形成一定程度的冲突,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指望对场馆里的一切都感到新鲜的孩子和只想搜罗一些好书的专业读者在同一个屋檐下和睦相处,似乎不太现实。平心而论,上海书展的组织工作一直很出色,但拥挤的会场和静心阅读的差距越来越明显。值得一提的是,年度书展还有一个活动清单。去年的上海书展举办了948场活动,令人惊叹。今年,超过1150项活动创下新高。指望它,为期一周的书展,每天164场活动。文化明星抓住难得的出镜机会,当然是好事。但如此高密度的活动安排,难免会给人一种走马观花的感觉。现场嘈杂的气氛,嘉宾程式化的发言,给书展增添了一份滑溜溜、轰轰烈烈的形式主义。按理说,书展的唯一主角应该是书。扪心自问,500多本首发新书中,有几本能打动读者?在各大出版社精心布置的展台上,书籍种类繁多,但良莠不齐。五颜六色的绘本,成功学读物,教辅教材,各种心灵鸡汤,甚至手写佛经,都是坑坑洼洼。人们不禁感叹,快餐式阅读的时代真的来了。诚然,图书市场不应该拒绝多元化,图书之间没有绝对的差异。然而,严肃书籍逐渐退居二线的趋势正在将书展推向娱乐化的道路。一个略显冰冷的现实是,读书对中国人来说依然是奢侈品。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7年7月发布的第十四次全国阅读调查显示,只有1.7%的人认为自己阅读量很大,45.2%的人认为自己阅读量很小或很少。与此同时,网络世界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中国与欧美国家的人均阅读量存在巨大差距。虽然数字的准确性需要验证,但中国人没有兴趣看。应该是真实情况。正因如此,上海书展,包括全国各地举办的其他书展,都能成功吸引众多读者,堪称功德无量。但如果把人潮和欢乐的场面作为主办方追求的唯一目标,恐怕书展以后会走弯路。归根结底,让人们回归阅读,爱上阅读,才是书展真正的价值所在。如何让上海书展回归原状,不忘自己的主动心态,奉献更多好书给读者,而不是以眼花缭乱的有趣活动为卖点,或许应该成为更重要的议题。在逛上海书展的过程中,每次路过书摊,总能听到工作人员喊着“打折”。书价的下降并没有让我感到任何喜悦,原因很简单,与各大电商平台的打折力度相比,书展上的折扣实在微不足道。工作人员之间的对话让我的心沉了下去:“这本书只有现在卖得好。
“在我看来,如果出版业无法摆脱夕阳产业的阴影,做书只能靠出版商的情怀,那么一年一度的书展充其量只是灵光一现。要让阅读真正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不应该满足于书展的热闹。或许是时候给上海书展泼点冷水了。来源:长城网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