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院院士2015,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数(第一批1995工程院院士名单)
- 创业
- 2022-06-24 20:13:41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各应增选多少人
根据中国科学院第七届主席团第十三次会议决定,2015年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人数不超过65人,其中:李洪数理物理系10人,化学系10人,生命科学与医学系12人,地理系10人,信息技术部7人,技术部11人,新兴与交叉科学纳布书5人(化学生物学1人, 1名来自环境科学,1名来自能源科学)在公开披露的信息中,中国工程院并未透露2015年将有多少名院士增选。 只是在去年12月9日中国工程院主席团会议通过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中,规定增选名额总数和各部门名额分配由主席团决定。记者就此问题查阅了相关资料。近一段时间,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基本不超过60人。2009年新增院士48人,2011年新增院士54人,2013年新增院士51人。估计今年增选院士不会超过60人。
2015年工程院院士遴选办法
201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于1月1日正式启动。这是2014年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中国工程院章程》(修正案)后的首次增选。根据院士增选日程安排,2015年增选申报材料将于3月31日截止。资格审查通过并正式受理后,公布有效候选人名单。6月,各部门第一轮考评公布第二轮考评候选人名单,组织候选人材料公示。7月底,投诉信关闭,进入第二轮测评的候选人被调查。10月,各部门组织第二轮评估。当选院士名单将在全院应投票院士最终选举产生并经主席团审议后确定。与往年补选工作启动时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不同,今年的补选低调启动。中国工程院网站公布了10篇相关文献,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中院士行为规范》。在这些文件中,有许多新的规定体现了《中国工程院章程》(修正案)的精神。比如院士候选人的提名方式:候选人可以由院士(包括由院士组成的专门提名小组)或相关学术团体提名;候选人本人只能从一个渠道接受提名,并在《提名书》确认;工程院不接受多渠道提名或个人申请。每名增选院士最多可提名3名候选人,院士可单独或联合提名。一名候选人由三名院士提名有效,且该部院士不得少于两名。文件明确提出“院士要负责提名”。增选院士不超过65名,名额分配如下:数学物理系:10名化学系:10名生命科学与医学系:12名地理系:10名信息技术科学系:7名技术系:11名新兴与交叉学科系:5名候选人推荐将于3月31日截止。按照新修订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院士候选人由院士和相关学术团体推荐。教育部主席团可根据学科发展需要设立专门的候选人推荐小组,不接受本人申请。院士候选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5岁。65周岁以上的候选人,由6名院士提名有效,且本部院士不少于4名。70岁以上的候选人只被提名一次。在程序上,将增加全院所有应投票院士的最终投票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违纪违规行为处理拦枣办法》规定:候选人材料弄虚作假,侵占他人科技成果,候选人及其所在单位或部门为候选人当选提供协助、拉票,干扰补选的,终止候选人资格,并在相关学术部门内部进行通报;情节严重的,除终止其本届候选人资格外,还将取消其下次提名资格,直至终身取消提名资格,并记入诚信档案。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学术称号。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增选名额总数和各系名额分配由主席团决定。阅读《建设青年院士队伍的重要内容》去年院士大会期间,全体院士以《中国工程院章程》(修正案)表决通过。本次增选方案原则内容已基本讨论完毕,相关文件进一步细化,原则上无重大变化。”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茂华在接受330010至30000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工程院院士吕耀如认为,新的院士遴选制度更看重学术贡献。“以前是哪个部门推荐的,哪怕是哪个部门,
70岁以上的候选人只被提名一次。“之前规定70岁以上的候选人由6位院士提名,有效,突然降了5年。”罗表示,新的增选规则对促进院士年轻化非常重要。“院士队伍年轻化是现在院士队伍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王茂华感慨地说:“我63岁的时候还年轻。”王茂华说,具有创新意识的青年学术骨干和领军人物活跃在科技创新的前沿,带领一批青年科技骨干齐心协力推动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培养选拔优秀。
的年轻一代,对于国家科技智库建设非常重要。” “此次增选活动的开始,是中国工程院探索精神的一并高种体现。”卢耀如说。
2015人文社科中国院士有哪些
据中国工程院网站消息,中国工程院今天公示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共选举产生了70位新当选院士。新当选的院士中,来自高等院校的有34人,占48.6%。 据悉,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选工作于1月正式启动,通过中国科协组织学术团体提名和院士提名两条途径,共提名了521名有效候选人。6月8-13日,召开了院士增选第一轮评审会议,从521位有效候选人中产生了203位进入第二轮评审。 第一轮评审会议结束后,中国工程院委托进入第二轮评审候选人樱迅侍的主管部门组织对其材料进行了公示,并集中受理和认真处理了对候选人的投诉。 10月下旬,召开了院士增选第二轮评审会议,经过各学部初选和全体院士终选等程序,共选举产生了70位新当选院士。其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9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8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9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8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8人,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6人,农业学部9人,医药卫生学部7人,工程管理学部6人。 新当选的70名院士中,男性67人,占95.7%,女性3人,占4.3%;最小年龄47岁,最大年龄73岁,平均年龄56.2岁,比2013年下降0.7岁;60岁(含)以下的56人,占80%;61岁至70岁(含)的12人,占17.1%;70岁以上的2人,占2.9%。新当选的院士中,来自高等院校的有34人,占48.6%;研究院所15人,占21.4%;企业及医院21人,占30%,比2013年增加8.5%,更多来自企业和基层一线的工程科技专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共有6个尚无院士的二级学科产生了新当选院士,激光增材制造、大数据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学科方向均有新当选院士。 本次增选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达到852人(其中资深院士322人),院士队伍的学科覆盖更趋全面,地区分布更加广泛,这将更有利于发挥院士的群体作用,推动我国工程技术的发展和激励优秀人才的成长。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全体院士大会选举,产生了8名新当选外籍院士,比2013年增加2名,其中,美国籍5名,英国籍、加拿大籍和奥地利籍各1名。本次增选后,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总数达到49名,将更有利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我国工程科技界的影响。 中国工程院经过12次院士选举,对院士增选制度不断进行改革完善。在本次院士增选中,中国工程院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进完善院士制度的要求,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例如:改革候选人提名途径,脊吵取消了国务院各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有关大型企业等“归口遴选部门”的提名途径,仅保留院士提名和学术团体提名两种途径;完善院士增选机制,增加了全体院士终选环节;调整了候选人年龄、身份等规定;完善了候选人材料公示和投诉调查机制;加大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等等。 总体上看,中国工程院将改进完善院士增选制度与完成本次院士增选任务紧密结合,新的改革措施得到了较好昌祥的落实,院士增选的制度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这为今后进一步改进完善院士增选制度做好院士增选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