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 > 正文

大连漏油事件,大连开发区油罐爆炸是哪年(大连漏油事件造成的影响)

摘要: 中美两国是如何应对漏油事件的 1.政府部门:漏油事件发生后,中美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墨西哥...

中美两国是如何应对漏油事件的

1.政府部门:漏油事件发生后,中美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后,事故责任方英国石油公司第四天给出了漏油的数字。此后,美国官方定期更新漏油的相关数据,人们可以随时从官方获得这些信息。但大连漏油事件发生后,政府部门并没有给出漏油数据。一开始网上流传的数字是1500吨。后来有专家估计这个数字应该在6万到9万吨之间。虽然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给出官方数字。考虑到中美原油泄漏总量的估算难度(前者在深海,没有泄漏率的直接测量方法,后者多为已知容积的储油罐中的油),更令人费解的是,中国官方至今仍未给出相关数据。对于溢油造成的不确定后果,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对于这个问题,中美两国政府有不同的答案。美国政府相对更保守,当问题不确定时,他们倾向于考虑坏的情况。例如,漏油事件发生后,尽管有数据显示墨西哥湾现有的水产品没有受到明显污染,但美国政府仍然选择在墨西哥湾约1/3的海域禁止捕鱼,以防止市民食用可能受到污染的水产品。相反,大连溢油事故发生后仅10天,大连政府部门就宣布海洋污油已基本得到控制,大连的水产品并未受到影响。请随意吃它们。考虑到原油中有许多非常稳定的有机污染物,且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在没有准确了解石油扩散范围和全面环境评估的情况下,采取一些保守措施,无疑是对公众更负责任的态度。在清理溢油的过程中,尽管中国和美国都采用了类似的方法(添加化学扩散剂、撇油等。),美国在规范处理流程方面做得比较好,可能与其多次溢油事故有关。一个明显的例子是,美国的清洁工人必须穿戴防护设备。由于原油中含有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为了保证洗消人员的健康,在洗消过程中防护装备是非常必要的。相对来说,国内清洗原油的工艺还不够规范。这种不规范不仅体现在油污清理设备的种类繁多,还体现在工作人员保护的缺失。从媒体公布的照片来看,很多工人连最基本的手套和口罩都没有,大部分都是直接接触油,没有任何防护。考虑到石油对人体的损害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政府应该对许多工人进行全面的体检,以避免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中美两国政府在事故责任的认定和对受害者赔偿的处理上也存在一些差异。漏油事故发生约10天后,美国政府确认英国石油公司是事故的责任方,它负责清理的所有费用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美国政府还设立了一个超过200亿美元的特别基金来处理与漏油相关的问题。此外,美国国会还起草了多项法案,加强对石油行业的监管。与美国不同,大连漏油事件的责任方似乎还没有完全确定。暂时确定的责任方是两家不知名的中石油承包商,中石油这种大型国有公司是否负连带责任还需要进一步确定。再者,漏油事件造成的渔业和旅游业的损失以及相关员工的损失如何赔付,目前还没有看到确切的方案。2.科学界: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后,美国许多与科学相关的职能部门都积极参与了应对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设立了一项特别基金

他们还联合组织了多次科学会议,主要讨论溢油处理及其后续过程中的科学问题,如溢油速度的估算及其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针对公众和媒体对相关科学信息的需求,NOAA还建立了一个关于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专门网站。与美国相比,中国没有一个好的机制来支持环境突发事件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比如支持基础研究的自然科学基金没有应对环境灾害的资金,而受资助的环境和海洋部门很少支持从事相关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因此,当类似的环境灾难发生时,我国科学家很少提出相应的对策。此外,国内相关职能部门似乎也没有建立一个便捷的途径向媒体和公众传播相关科学知识。中美研究所之间也存在类似的差异。墨西哥漏油事件发生后,许多美国科研机构积极配合政府和媒体,尽最大努力向政府部门和公众提供相关科学知识。很明显,他们把帮助政府部门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向公众传播相关知识视为自己的社会责任之一。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也建立了相关网站,在这些网站上可以看到有关溢油和相关科学问题的信息。虽然,从公开的信息来看,中国的科研机构在此次漏油事件的处理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很少看到他们专门向公众介绍相关知识,更不用说为这一事件建立相应的网站了。看来我们的研究所还不够热情,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社会重大事件做贡献。许多独立科学家也在美国漏油事件的处理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例如,一些科学家根据英国石油公司发布的漏油实时图像进行了独立估计,数字远高于官方最初公布的漏油速度。后来事件的发展也证明了官方的数据不够准确。此外,一些科学家怀疑,使用化学耗散剂会导致原油和甲烷混合物悬浮在水中,从而增加潜在的环境危害。起初,这种说法没有得到英国石油公司和美国官员的认可。然而,后来的观察确实发现了海面下悬浮的石油,这促使许多科学家开始评估其对深海生态的影响,以便做出回应。大连漏油事件后,很少在媒体上看到中国独立科学家的声音,尤其是与官方说法不同的声音。在谈到漏油的科学问题时,媒体引用的很多材料都来自外国科学家,这对本土科学家是一个极大的讽刺。关于科技产品在政府决策和信息传播中的应用,中美之间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为了探测原油的扩散,美国充分利用了这颗卫星。

星遥感和航空图像等先进的科技方式,而且其生成的图片被媒体广泛的引用。政府决策者和公众可以很直观的了解到石油扩散危害的范围和程度。而大连的漏油事件后,虽然有关专家提到我国也利用了类似的卫星遥感技术等来监测原油的扩散,不过并没有找到任何卫星遥感图来显示大连海域原油的扩散状况。不知道这是要保密的原因,还是有其他隐情。放着一个如此直观有效的科技产品不用,实在是有些让人难以理解。3. 公众: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后,美国很多地方的民众都举行了抗议活动。这些抗议活动一方面体现了美国民众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另一方面也给事故的责任方英国石油公司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促使其加速解决相关问题。在我国,也许是因为公民环保意识不够强,以及关于游行的相关法规不够健全,我并没有在媒体上发现有类似的抗议活动。另外,美国民众还以多种形式参与到原油泄漏的处理过程中。比如在听到头发和动物毛发做成的垫子是一种非常好的石油吸附工具后,有很多人就把头发和自家宠物的毛发给剪掉捐出去了。还有人是直接捐款,捐物,甚至有人把自己的船捐出去收集浮油。当然美国民众的这些行为与媒体的介绍也有相当大的关系。相信如果有切实的需要,再加上媒体的宣传,咱们中国的民众也会积极参与到类似活动中去。在处理墨西哥湾泄漏原油的过程中,除了有相关的专业人员及英国石油公司雇佣的人员,还有很多志愿者的参与。这些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对保护河口近岸的环境以及营救受到石油污染的生物等辅助工作有很大的贡献。另外,各种非政府组织(NGO)的参与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他们组织志愿者,组织捐款,可算是除官方之外的又一大力量。与美国类似,在网上已经能看到大连的志愿者帮助进行清理活动的消息,不过似乎其组织性及规模都不算大,也没有得到媒体的重视。另外,国内的非政府组织,尤其以绿色和平组织为代表,在大连石油泄漏事件发生后,积极进行现场的考察,并通过自己的网站,新浪微博等途径发表自己的调查结果以及搜集到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公众了解事件的真相有很大的帮助,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在网上能找到的关于大连漏油事件的非官方信息大多来自于绿色和平组织。结语:通过中美两国在石油泄漏事件后的表现,可以看出我国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向美国学习,尤其是政府部门和科学界。政府部门应当加强信息公开性,并吸取别人的经验建立相应的法律和规范,在事件的影响不确定的时候采取保守的以人为本的态度。科学界内部的管理部门增加对突发环境事件科研的支持;科研院所积极加强与媒体的联系,把正确的科学知识传递给大众;最好科学家个人也能积极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解决后续问题出谋划策,并提醒决策部门可能忽略的地方。可喜的是虽然我国民众的环保意识还不够强,但通过这次事件之后众多网友的发言可以看出大家的环保意识是在迅速增加的。各种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也会推动全民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当然,最有效的还是政府部门加强监管,杜绝这种事情的再次发生。

中美两国是如何应对漏油事件的

大连输油管爆炸事件的事故追踪

海上漏油开始扩散截至18日14时许,大连保税油库爆炸现场黑色烟雾逐渐稀薄,除了零星几个点还在喷水降温外,爆炸事故现场的消防官兵多数已经撤离。18日,最大的10万立方米原油储罐被烧毁,现场数台消防车仍在向它喷水。据现场灭火专家介绍,这个油罐顶部是一个大圆铁盖,着火后,油罐里面温度很高,仍需不断降温,防止复燃。在这个油罐东侧10米远,两根输油管线扭曲变形。大连市公安局副局长宁民说,这两个管道即是引发大火的起始点。在海上,前一天用沙袋毛毡隔离的一片漏油区开始向外扩散。据了解,油水扩散与海水潮汐和风向有关。已影响100平方公里海域,重污染海域10平方公里。油污海区小岛上聚居的海鸥因害怕油污不敢贴近水面多数已飞逃。已有28艘专业清污船舶由各地赶往油污水域实施清理工作。目前除了采用投放水面护栏防止油污扩散之外,还采用投放吸油毡和直接回收两种方法清污。前者主要用于厚度1厘米左右的漂浮油污的清理,看似笨拙实际比较彻底;后者主要在港内等厚度2厘米左右漂浮油污进行直接勺舀等打捞回收,及向油污较稀薄水面喷洒消油剂等,预计28艘船清污需至少一周时间。两名消防战士坠海,一人牺牲。大连输油管爆炸事故发生后,2010年7月20日清晨8时,在辽宁省大连市大窑湾大连新港海面执行清理油污任务的两名消防战士张良、韩晓雄在海面风力达8-9级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前方不间断供水,不顾个人安危,用安全绳固定渔船钢索,再次进入海里清理浮艇泵。由于海面突变,一个巨浪将二人吞没,张良不幸牺牲,韩晓雄被成功救出。经全力搜救,张良遗体于14时25分被捞出。鉴于张良的英勇行为,公安部追授张良为烈士,大连市政府追授张良“灭火英雄”荣誉称号。 从外省急调400吨泡沫据了解,油管爆炸后,随着原油泄漏流淌,火舌以极快速度蔓延扩大,火势曾一度直逼旁边存储易燃易爆、剧毒的二甲苯罐区。在被烧的10万立方米油罐周围,还有20多个同样级别的储油罐,中间相距不超过10米。辽宁消防采用“先控制,后消灭”战术,利用水泥和沙土围堵外溢原油,设置移动水炮和车载水炮对受威胁罐体进行冷却抑爆,采取泡沫喷射、沙土覆盖等措施对起火管线和地面流淌火进行压制消灭。截至17日15时,事故现场除少量管线和一个油罐外,明火已基本被扑灭。辽宁省公安厅称,辽宁公安消防用15个小时成功扑灭大火,关闭所有油管阀门,创造了世界火灾扑救史奇迹。这次扑救过程中,大连市消防打完所有存储的消防泡沫,又从天津、河北、吉林、黑龙江等地紧急调运400多吨泡沫到达现场。 调查组登外籍油轮调查18日上午,辽宁省成立事故调查组,分别有安监、公安、监察、总工会等部门参与,下辖技术、管理、综合小组,全面开始调查事故原因。18日下午,调查组对事故当日当班人员进行询问,开始调查涉及的三四家企业。当日,调查组又登上“宇宙宝石”号外籍油轮,对相关情况进行收集。据大连安监局副局长孙本强说,目前这艘油轮已被中方暂扣。 储油区管线起火引事故18日,大连市政府在关于此事故的汇报材料中称,7月16日18时10分许,位于大连大孤山半岛的大连保税油库一期(简称大连中联油)仓储罐区原油管道起火。经初步调查,事故发生前,一艘利比里亚籍30万吨原油船“宇宙宝石”号在大连新港卸油过程中,原油储油罐陆地管线在加催化剂作业时起火。事故发生后,“宇宙宝石”号油轮立即撤离。起火的管线为直径900毫米的原油储罐陆地输油管线,后引起直径700毫米管线起火。两根管线起火后,引燃旁边10万立方米原油罐。另据辽宁省公安厅透露,消防官兵赶到现场时发现,一罐区泵房配电室遭到损坏,一时难以实施关阀断料。经过12小时努力,17日6时,成功关闭漏油阀门,火势得到基本控制。

大连输油管爆炸事件的事故追踪

大连漏油事件

我认为大连渔夫是理智的,不需要安慰!!! 现在的事实是大连海面上油污清理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了,每个浴场都是人满为患,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海鲜没有因此而出现滞销现象,作为生活在大连人的老百姓也没有放弃各种海鲜美味。在我看来这就是最好的安慰。也是最有说服力的。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