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攻占总统府,占领南京总统府时间(攻占南越总统府)
- 创业
- 2022-06-10 10:16:27
攻占总统府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京,…
我军攻占总统府后,为何下令24小时警戒呢?
1949年4月,我军强渡长江,与敌展开最后的战略决战,以百万兵力,解放东北沈辽、华北平金和粟裕将军,在淮海战场歼敌55万余人。当时,我军两个野战军,在陈、刘、邓、苏等人组成的渡江总前委指挥下,在炮火掩护下迅速突破敌江防线,解放了以芜湖、常州、镇江为首的长江南岸,为我主力顺利渡江奠定了坚实基础。百万大军过长江。4月21日,我军决定渡江战略后,敌人赖以生存的长江天险仅一天就宣告失守。第三野战军奉命挺进南京,以最快最短的时间完成对敌指挥中心的围剿。根据我军地下党组织成员提供的信息,敌人的高级指挥官早就逃走了,守军也不知道被疏散到哪里去了。城市里只剩下维持当地治安的警力。于是两天后的半夜,我军一个团在南京起义警察的带领下,毫无顾忌地率先突入城门,接到上级领导的密电:“进城后,必须迅速攻占敌总统府。一定不能有错!”南京解放后的第24天凌晨,我军将士顺利抵达总统府。在城市微弱的灯光下,总统府三个烫金大字清晰可辨。那时候,偌大的总统府空无一人。大门虽然关着,但没有上锁。于是,我们的士兵鱼贯而入,不费一兵一卒就攻占了这个地方,并立即按照上级的指示搜查了每一个角落。主要目的是检查敌人高层撤退时是否留下了秘密档案。一路走进敌人主要的高层办公场所,——超楼,一张巨大的豪华办公桌上,除了整齐排列的文房四宝和《曾文正公家书》,一封电报的内容让我军哄堂大笑:“徐州大决战”。总统府难怪敌军会这么快被击溃。我军在淮海战场清剿敌军55万余人,击溃其最精锐的兵团。不过,真的很搞笑的是,敌人的高层办公桌上是徐州战争胜利的简报。原来是下面的人合伙骗他。因为他们以为自己不在乎一时的得失,敌人高层在撤退的时候虽然不甘心,但是并没有惊慌失措。政府不仅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国宝、豪华的进口汽车、古董瓷器和清朝东陵的皇家文物,办公室里的一切都布置得整整齐齐,没有任何混乱和损坏。这一幕让我军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可惜敌人高层撤退再也没有回来,所以我军从南京撤退时,只带走了机密文件,汽车、万文等其他古董没有,只留了一小队士兵24小时把守,防止闲杂人员入内抢掠,直到有大军入城交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总统府一直作为我党的临时办公场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为了保护历史建筑,所有的政府机构和单位都被撤走了,它也被改造成了中国近代史博物馆,现在是4A级的旅游景点。
占领总统府的作品赏析
《占领总统府》(又称《蒋家王朝的覆灭》)是陈逸飞和魏景山在1977年创作的。堪称陈逸飞最经典的作品,也是艺术史上赫赫有名的杰作。表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升起红旗的场景,标志着蒋王朝的结束,新中国的开始。场面壮观壮丽。即使在今天,它仍然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20世纪七八十年代,陈逸飞的一批作品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留下了痕迹,如《黄河颂》、《占领总统府》、《踱步》等。其中《占领总统府》最为经典。当时国内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写实油画,其中《占领总统府》是重要的一幅,它在艺术语言、艺术技巧、描绘角度等方面都给人以震撼。在谈到这幅画时,著名画家王琦说,“当时,他被自己扎实的素描基本功、强烈的色彩感、严谨的造型能力、宏大场景的群体构图以及表现不同人物生动的形式和表情的艺术技巧深深吸引住了”。说到《占领总统府》的画面,除了俄罗斯写实油画技法,似乎还有什么东西隐藏在里面。你想想,他们两个可能都没有意识到。只有历史才会被不带偏见地记录下来。要解释的话,只能说说这个大上海地区的特殊环境。如果把这幅《占领总统府》的油画和法国画家德拉科的名画《自由引导人民》比较一下,人们会发现一些共同点。或者说师生之间是一种图式关系。“《占领总统府》”跳出了当时一统天下的作曲规则,突破了旧规则,这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采用三角形框架的立体结构,画面中人们的目光都聚集在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上。构图严谨,形式感强,使得这一历史题材的创作具有纪念意义。这部作品也能表现出作者强大的造型功力,浑厚的笔法,轻松豪放的风格,但也使人感到平静而美好,具有高尚而平常的精神气息,表现出突出的艺术效果。那种雕塑般的形象充满了英雄主义,那些坑坑洼洼的弹孔充满了艺术张力。它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历史感。《占领总统府》对于大多数社会群体来说,除了他们绘画语言的纯粹形式美,还有传统的“叙事”在起作用。正如乔托被誉为美术史上的讲故事专家一样,陈逸飞和魏京山的《占领总统府》这幅画,也是一个感人至深的人民革命悲剧故事。在目前很多人批判创作主旋律的时候,这部大作可以挡住所有的理由。这部作品无论是主题还是画面结构,都在中国艺术史上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这也是这部作品的重要价值所在。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