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 > 正文

双台风结对来袭,今年的双台风(双台风天鹅和艾莎尼)

摘要: 双台风来袭,各地应对措施有哪些?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表面的低压...

双台风来袭,各地应对措施有哪些?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表面的低压涡旋,是一个强大而深刻的“热带天气系统”。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按其底部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分为六级,其中风力12级及以上的统称为台风。台风的形成需要以下条件:海面水温在26.5以上;某种正涡度的初始扰动;垂直方向的风切变较小;或者低压云扰动距离赤道至少几个纬度。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台风的形成还不够了解,以上列举的只是台风形成的必要条件。今年8月1日,3号台风“森拉克”和4号台风“黑格比”相继生成,打破了一个多月来罕见的“空台”局面。台风“森拉克”已在越南登陆,强度逐渐减弱。台风“黑格比”正在向我国东部沿海逼近,预计将于3日夜间到4日凌晨在浙江温岭到苍南一带沿海登陆,成为今年第二个登陆我国的台风。以应对台风和其他天气的不利影响。8月2日12时,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启动防汛防台风级应急响应。福建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于8月2日17时将防台风应急响应提升至级。在台风命名的国际规则出台之前,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同一台风有不同的称呼。为帮助人们预防台风和灾害,加强国际区域合作,世界气象组织(WMO)台风委员会于1997年召开第30次会议,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对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台风)采用统一命名制度。命名方法是:事先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重复使用。名单上有140个名字。当一个台风名称被使用,给一个或多个成员国造成重大损失时,该名称将被永久移除并停止使用。台风黑格比体积小,强度突然。目前从卫星图像上看,螺旋结构清晰,但体积较小,强度一般。目前没有台风眼。

双台风来袭,各地应对措施有哪些?

闽浙应对“双台风”夹击,双台风效应是怎么回事?

【双台风效应】双台风效应(又称藤原效应)是指当两个台风靠近时,会绕着相连的轴做圆周运动,逆时针旋转。旋转的中心和位置是由两个台风的相对质量和台风环流的强度决定的。正常旋转时,一个走得快,一个走得慢,有时可能会合二为一。这一现象是由日本气象学家藤原博士在1923年的水流实验中首次观察到的,因此也被称为藤原现象。2012年8月1日下午,罕见的双台风当天登陆中国大陆,江苏省启动防台风级应急响应。【双台风效应的成因】藤原效应源于日本气象学家藤原博士在1921年至1923年所做的一系列涡旋实验和观测。他发现两个距离很近的气旋性涡旋会相互影响,沿着两个涡旋中心形成的轴心向气旋方向运动。这两个旋涡倾向于彼此接近并融合。虽然双台风效应的定义是两个热带气旋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旋转,但双台风效应可以是千变万化的,不一定是两个热带气旋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旋转:可以是一个热带气旋完全主导另一个的移动方向,也可以是两个热带气旋互相推开,也可以是一个热带气旋跟着另一个移动,甚至两者之间没有双台风效应。因此,每当两个热带气旋相互靠近时,通常很难预测热带气旋的路径。“双台风效应”一词是对亚洲热带气旋相互作用的独特称呼。在北大西洋,热带气旋之间的相互作用被称为“风车气旋”。一般来说,最常见的热带气旋的相互作用可分为三类:【单向影响型】当强弱特征的热带气旋相互靠近时,较强的热带气旋会主导较弱热带气旋的路径,导致较弱热带气旋绕其逆时针旋转。比如1994年台风Tim对热带风暴Vanessa的影响。【相互作用】当两个热带气旋强度相等时,它们会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旋转,直到受到其他天气系统的影响或其中一个减弱。比如1986年的台风韦恩和那威,2009年的莫拉克和天鹅,2010年的狮子山和南川,2011年的米雷和海马。【组合】较强的热带气旋可能会吸收较小的热带气旋,使其成为自身环流的一部分。情况就像玛姬在1999年初吸收南海低压区一样(但前提是距离足够近,弱热带气旋不受其他天气系统影响)。【历史上众多的台风现象有哪些】1983年台风安比(8305)热带风暴班(8306)热带风暴嘉曼(8307)1985年台风派特(8512)热带风暴红宝石(8513)台风斯基普(8514)和2006年热带风暴玛莉亚(0607)更胜一筹。狮子山(1006)强台风圆规(1007)热带风暴南川(1008)2011年强台风莎娜(1117)热带风暴海棠(1118)强台风尼日尔(1119)2012年热带风暴苏拉(1209)

/闽浙应对“双台风”夹击,双台风效应是怎么回事?.jpg" alt="闽浙应对“双台风”夹击,双台风效应是怎么回事?" />

双台风将“双双登陆”,所经地区需要做好哪些防范?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消息,就在十月二十九日,19号台风天鹅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就在18个小时后,20号台风艾莎尼在太平洋深处生成。到此时为止,在今年的十月份,已经有7个台风生成。事实上,这也是从1992年以来台风最多的10月,创造了一个记录。对于天鹅、艾莎尼这对双台风,从胚胎时期就广受关注,这不仅是因为它们无穷的发展潜力和可观的最高强度,而且还因为它们将延续2015年的天鹅、艾莎尼,发生“藤原效应”。至今为止,19号台风天鹅已经开始猛烈爆发,快到让气象局都来不及升强度。但不管天鹅有多强,它的强度都不会让太高,只有在副高引导、艾莎尼的骚扰下一路西行,先穿菲律宾,再进南海,而后靠近西沙群岛和海南岛,最后在越南登陆,有可能离海南非常近。事实上,天鹅更像是翻版沙德尔或莫拉菲台风。相较而言,其实20号台风艾莎尼非常复杂,也更为重要。由于天鹅已猛烈爆发,它正像一台巨型发动机,排出大量废气;而艾莎尼将受天鹅的“尾气”影响,暂时不能加强,待天鹅登陆菲律宾、明显减弱后,才会加强;下周三前后,副热带高压可能会罕见地逆势西伸北抬,艾莎尼此时的状态特别重要。如果它比较强、比较南,就可能被副高推向西,靠近我国东南沿海;当然,如果艾莎尼比较弱、比较北的话,就会直接向北转向走掉,不会影响我国。那么,对于这两大台风所经地区,应该做好哪些防范?第一点,在台风到来前,应该及时收看天气预报,了解最新的天气动态;第二点,在台风到来前,一定要取消一切露天活动,学校必要时停课,并做好人员疏散工作,同时切断户外电源;第三点,尽量提前准备好食物、饮用水、应急照明灯具及必需的药品等应急物品,以免到时后断水断电,对生活造成影响;第四点,一定要妥善安置容易受台风影响的室外物品,关紧门窗,用胶条在窗上贴上“米”字。第四点,一定要检查电路、炉火、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第五点,对于家里住在低洼处或洪水、滑坡、泥石流等高发地区的居民,一定要提前撤离到安全区域。如果身处危险位置,不能及时转移时,应尽可能联络家人,告知你的具体位置,以便出现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获得救援。总而言之,台风的破坏性是非常强的,一定不能轻视台风,在台风到来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