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寺 钟,上海静安寺恐怖传说(静安寺事件是真的么)
- 创业
- 2022-06-08 15:23:26
静安寺的钟怎么掉下来了?
昨天(5日)23点53分,一位名为“JowYoKee”的网友发了一条微博,并配图称当晚看到静安寺的钟声掉落。发布的图片显示,一口大钟立在地上,顺着钟口,地上有血迹。一张聊天截图提到,人被困在钟罩里,脚断了。安思寺工作人员表示,5日上午确实有一人被砸伤,但不清楚伤者身份和事故原因。记者从上海市消防支队静安中队证实,5日上午9时许,静安寺一人被坠钟砸伤,后送医院抢救。上海华山医院急诊室值班护士告诉我们,5日上午9点54分,一名腿部受伤的女性患者被送到医院接受治疗。经过抢救,人已经转移到ICU。
上海静安寺大钟坠落 一女子被砸伤送医是怎么回事?
好像连佛都不保佑!昨日(5日),有网友发了一条配图的微博,称当晚静安寺的钟掉了,砸伤了人。随后,新京报记者从上海市消防支队静安中队证实,上午9时许,静安寺有一人被坠钟砸伤,随后送医抢救。上海华山医院急诊室值班护士告诉记者,伤者手术后已转入ICU。昨天(5日)23点53分,一位名为“JowYoKee”的网友发了一条微博,并配图称当晚看到静安寺的钟声掉落。发布的图片显示,一口大钟立在地上,顺着钟口,地上有血迹。一张聊天截图提到,人被困在钟罩里,脚断了。随后,新京报记者致电静安寺。工作人员称,5日上午确实有一人被擦伤,但伤者身份和事故原因尚不清楚。新京报记者从上海市消防支队静安中队证实,5日上午9时许,静安寺一人被坠钟砸伤,后送医抢救。上海华山医院急诊室值班护士告诉记者,5日上午9时54分,一名腿部受伤的女性患者被送往医院救治。经过抢救,人已经转移到ICU。
上海时常听到的钟声是哪里出来的?
海关大楼!上海海关大楼的钟上海海关大楼最著名的是高耸的钟楼和钟。这座建筑的海关钟安装工程始于19世纪下半叶,1893年完工的教堂式江海北关建筑上也安装了一座海关钟。关于为什么安装这个钟,有几种说法。第一,建于1893年的海关大楼是当时外滩最高的建筑。从吴淞口驶入黄浦江的外国船只,远远地就看到了海关大楼,听到了钟声。它们将很快停靠在港口,为船只入境和装卸进出口货物办理海关手续,并发挥航标和灯塔的作用。其次,高耸的海关大楼和委婉的钟声给城市带来了立体的生活节奏和旅游风景的点缀;第三,海关大楼安装时钟有其历史原因,也有海关自身业务工作的需要。从19世纪开始,海关向西方国家的海关学习如何以天为单位计算船舶吨税,晚上12点以后再加一天。由于进出口船舶来自世界各地,船舶提供的时钟存在较大误差,经常引发纠纷。为了统一报时,以海关钟楼敲响的钟为准。建于1893年的江海关大楼已装有钟表,后来的广东海关、潮汕海关、江汉海关等大楼也装有钟表。1925年,江海关投资430.2万两白银修建新馆时,税务部门和海关监管人员决心重建中国最大、世界闻名的大钟。两年后,海关钟与大楼同时建成。海关钟由英国惠特彻奇公司设计制造,总造价5000多两白银。它是1927年制造的,同年8月从伦敦运到上海。原包装木箱连同时钟共重6.25吨。当6吨重的木箱被吊装到72米多高的钟楼上时,外滩路上的行人纷纷驻足观望吊装的奇观。1928年元旦,第一声钟声敲响,每时每刻都在“奏响威斯敏斯特音乐”。这座钟楼在亚洲排名第一,在世界排名第三。海关大楼的顶部是一座钟楼,四面逐步折叠起来。每日时钟准确而悠扬的钟声使它在年代成为外滩建筑群的核心建筑之一,与南侧的原汇丰银行大厦一起。钟楼位于北纬31 14 " 20.38,东经121 29 " 0.02。它成为20世纪20年代上海的地标,也是外滩最高最宏伟的建筑。分为钟楼活动室、铜钟座、旗杆台三层。机芯是钟表的心脏,有数百个齿轮相互啮合。直径12mm以上的钢丝绳代替了普通钟表中的细钢丝。下面的钢丝绳上连着三个巨大的钟摆,一个准时报时,一个负责行走,一个负责雕刻。最大的钟摆重量超过1吨。周四四个钟面,每个钟面由100多块0.3-1m的乳白色钢化玻璃制成。资料显示,这种玻璃是特制的。当时只有德国等少数几个国家能研制出来(现在我国也能制造这种玻璃)。每个钟面的直径为5.4米,有72个带自动开关的电灯。晚上很亮,几英里外就能清楚地看到巨大的数字。钟面上的铜制分针长3.17米,重49公斤;铜制时针长2.3米,重37.5公斤。钟的发条是用0.01米粗的钢丝拧成的,长达156米。每周开钟上发条三次,每次需要四个人操作一个小时左右(现在已经改成电动了)。机器的楼上有一个大钟和四个钟昀呈。每15分钟,四个钟昀呈环。每小时,一个135公斤重的铜锤敲击几吨重的大钟,发出雄壮的声音,持续约10秒。1928年1月1日凌晨1点,海关的大钟敲响了第一声,上面永远刻着那首著名的英国歌曲《威斯敏斯特》。1966年5月,一群“红卫兵”闯入海关大楼,威胁要逮捕他们
。于是钟面的中心部分从4只圆圈玻璃图案变成了“金黄色的向日葵”,报刻的《威斯敏斯特》乐曲改为《东方红》,钟锤钟铃停止使用,改为电子打点和奏乐,钟铃端每边置放12只扩音器,四面共放48只扩音器,按时向全市播放。1986年10月英国女皇伊丽沙白二世访问上海,经批准,决定将海关钟楼恢复原状,又从国外进口了相同的玻璃。沪东造船厂特地赶制了大钟里面的铁框架,专供拼装一块块玻璃之用,钟面恢复原状,机械打点也恢复,“文革”中使用的电子打点终止,海关钟楼又响起了《威斯敏斯特》乐曲。1997年上半年,陆续有些华侨和旅游者,出于爱国主义感情,写信给有关部门要求海关大钟停放《威斯敏斯特》乐曲,上海海关按上级有关部门通知,从1997年6月30日零时起,停奏海关大钟报时《威斯敏斯特》乐曲,海关大钟照常机械运转,钟声仍准点响起,但无乐曲伴奏。经专家论证并经市委、市府领导同意,决定于2003年5月1日起海关大钟恢复播放《东方红》报时音乐,关党组接到市委宣传部公函后,高度重视并立即组织专人实施上海海关大钟奏乐报时系统改造工程,经过夜以继日的努力,终于顺利地按时恢复播放《东方红》报时音乐。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