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 > 正文

南京青奥大使,2014南京青年奥运会中国选手(南京青奥会 张继科)

摘要: 如何评价许吉如? 徐继儒毕业于清华大学法学院,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研究生,也是南京2014青奥会形象...

如何评价许吉如?

徐继儒毕业于清华大学法学院,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研究生,也是南京2014青奥会形象大使和奥体俱乐部形象大使。徐继儒是一名法律从业者,喜欢唱歌和演讲。2019年10月参加《奇葩说第六季》,2020年12月参加《奇葩说第七季》。徐继儒一路在鲜花和掌声中成长,获得了很多荣誉。他在《奇葩说》的表现也非常突出。他对辩论题目的分析立场坚定,观点鲜明。徐继儒一上台就给人一种美女学者的感觉。因为经常演讲,徐继儒的辩论风格也像演讲一样,言辞犀利。徐继儒还在2016年9月参与了《我是演说家》,2017年8月参与了《我们来了第二季》。根据徐继儒参加过的《我是演说家》和《奇葩说》的对比,徐继儒更适合参加演讲类节目。演讲可以轻松而精细,不像辩论那样激烈激烈,徐继儒的状态更自然舒适。但是《奇葩说》也很重视徐继儒,在辩论中密集输出一套论点,表明自己的观点。

如何评价许吉如?

许吉如的介绍

徐继如,女,1992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曾就读于南京外国语学校,已从清华大学法学院毕业,并将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录取为研究生。南京申办2014年青奥会形象大使,2010年2月随中国代表团赴温哥华申奥。奥林匹克体育俱乐部形象大使。曾获全国优秀团员、江苏省十佳青年学生、“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高中组冠军、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冠军、2008年北京大学最高模拟联合国奖最佳代表奖、单项奖最佳口语奖。

许吉如的介绍

关于青奥会的资料

新加坡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Youth Olympics,YOG)简介,简称青奥、青奥、青奥。青奥会是专门为青少年设立的体育赛事,融合了体育、教育、文化等内容,将会对这些领域与奥运会的共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和奥运会一样,青奥会每四年举办一次。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为期12天,将在仲夏举行。2001年,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提出了举办青年奥运会的想法。2007年7月5日在危地马拉城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9次全体会议上,国际奥委会一致同意设立青年奥运会。青奥会的目标包括:1。聚集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运动员,为他们庆祝。2.以独特而有力的方式宣传奥林匹克精神。3.以创新的形式激发关于奥林匹克精神和社会挑战的教育和讨论。4.在节日的气氛中分享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5.向全世界不同的青年群体宣传奥林匹克精神。6.提高年轻人对体育的认识和参与。7.成为奥林匹克发展运动中的创新平台。8.成为能够代表最高国际体育水平的赛事之一。青奥会原则:青奥会旨在聚集世界各地所有有天赋的青年运动员,14-18岁的——名选手,组织一场竞技水平高的赛事;此外,它应该是一个奥林匹克精神的教育项目,让年轻人从运动中获得健康的生活方式。青奥会项目设置已原则确定,包括游泳(跳水、游泳)、射箭、田径、羽毛球、篮球(奥运篮球或街头篮球)、拳击、赛艇、自行车(小轮车、山地车)、马术(障碍)、击剑、足球、体操、手球、曲棍球、柔道、现代五项、赛艇、帆板。除了体育比赛,青奥会更注重比赛期间的教育和文化活动。这包括教育互动和奥林匹克价值观论坛,并讨论如何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反吸毒使年轻人成为真正的运动员。来自教育、体育、文化领域的著名冠军和国际专家将以其丰富的经验直接指导年轻运动员如何处理相关的社会问题。这些活动也将通过在线聊天和博客与外界互动。这些活动将与奥运象征性仪式(火炬传递、奏国歌、升国旗等)相结合。)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强调奥林匹克价值观。此外,青奥会将通过多元文化的城市艺术、街头音乐庆典和电影放映得到进一步提升。国际奥委会还将在青奥会前后通过电子数字平台等最新媒体在全球青少年中进行交流和沟通,以吸引他们对青奥会的关注。新加坡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简介第一届青年夏季奥运会将于2010年8月在新加坡举行,届时将有约3200名运动员、800名裁判和教练参加这一盛会。比赛为期12天,比赛项目原则上已确定为26个大项。同时,所有国家和地区奥委会也将派代表参加青年夏季奥运会的教育和文化项目。奥运会的年轻运动员年龄在14-18岁之间,这是由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确定的。国际奥委会只规定了一个原则,每个项目只能选一个年龄组,比如14到15岁,15到16岁或者17到18岁。会徽:青年之星1月10日,2010年第一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在新加坡揭晓,名称为“青年之魂”。“青年之星”的会徽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顶部是“热情的火焰”。燃烧的红色火焰代表着对知识的热情,以及知识的积累。

极正面思考的力量。此外,红色也是代表新加坡的颜色。  中间部分是紫色的星星,称为“冠军之紫星”,它象征着卓越和代表自己国家的荣誉感。  在紫星之下是“明日之新月”,新月代表着朝气蓬勃的青春,充满无限的可能。新月由绿色和蓝色构成,绿色代表着新加坡这个岛国城市的绿色环境,而蓝色说明了岛国的平静。  最后,“新加坡2010”则由独特的字母和号码组合而成,显示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参赛者能够和睦共处。  吉祥物  利奥(Lyo)是“青奥之狮”(Lion of the Youth Olympics)的缩写。他是一位体育爱好者,十分风趣,希望鼓励青年人积极锻炼,保持健康,享受体育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利奥象征着青年人的无限活力,以及青年人希望生活丰富多彩,充满热情,不断追求卓越的决心。  梅利(Merly)的名字取自“mer”(表示海)和 “ly”, 代表着青春与活力。作为一  利奥和梅利  位环保主义者,梅利认为每个人都应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共同为营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而努力。同时她还倡导青年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彼此间相互尊重。  2009年8月14日至9月6日,市民受邀参与了吉祥物的命名活动。活动期间共收到来自20个国家约375条建议。为利奥取名的是Sean Pang Yi Wei,而为梅利取名的则是Tung Chi Jun。Sean和Chi Jun均为新加坡人,他们也因此有幸成为发布仪式上最先目睹利奥和梅利风采的人。  利奥和梅利将在未来几个月现身众多新加坡2010年青奥会活动,为青奥会造势  体育图标  新加坡青年奥运会组织委员会20日公布了2010年青年奥运会26个比赛项目的运动标志图案。  这一组26个运动项目标志图案是在本届青奥会标志“青春之星”的基础上演变形成的。图案中运动员头部为火焰造型,身体演化为紫色星星,代表着激情、奉献和运动精神。  新加坡青奥会总裁吴启元介绍说:“这组图案能让大家立即辨认出各项青奥会运动项目。动感的图案风格激发人们对青春、冒险、开放、趣味的向往。”  南京申办青奥会胜算几何?  国际奥委会日前正式宣布,中国、印度尼西亚、摩洛哥、墨西哥、波兰和土耳其的国家奥委会已经向国际奥委会递交了申办2014年第二届青年夏季奥运会的申请,其中中国确定为南京市。  在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广州紧张筹备2010年亚运会的背景下,中国另一个重要的大城市自信地朝着青奥会这项全新的国际大型综合性运动会迈开步伐。  青奥会是在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倡导下诞生的,其初衷是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参赛运动员的年龄限制在14岁至18岁。与奥运会一样,青奥会也有夏季和冬季之分。2010年,首届夏季青奥会将在新加坡举行。  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为什么会对这项年轻的赛事感兴趣?申办成功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  从南京近几年对体育赛事的热情,不难看出这个在经济上充满活力的古都希望通过体育进一步塑造城市品牌形象、带动经济发展的雄心壮志。  江苏省是2005年第十届全运会的东道主,南京在2006年和2008年还承办了斯坦科维奇杯和钻石杯等高水平篮球赛事,新近出炉的国际象棋超级赛也是相当大的手笔。由此来看,申办青奥会应该是一脉相承之作,这些高水平赛事的背后或许是南京迈向国际化都市的宏伟蓝图。  那么,南京有能力举办夏季青奥会吗?著名体育社会学家卢元镇教授认为,青奥会至今为止还没有办过,赛事的规模和各种情况还不十分清楚。不过,青奥会的设项比奥运会少得多,而全运会设项基本上是参照奥运会而来,举办青奥会的难度应该不会大于全运会。南京在4年前刚刚举办过全运会,又依托着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从各方面看应该有能力举办青奥会。  众所周知,奥运会的申办非常激烈。相比之下,青奥会目前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申办的难度要小得多。目前,同样提出申办的还有印度尼西亚、摩洛哥、墨西哥、波兰和土耳其,其中并没有发达国家的身影。在卢教授看来,南京还是有一定机会的。  长期关注中国体育发展的卢元镇认为,青奥会接近于大运会,参赛运动员基本上是业余性质的。与奥运会相比,青奥会更接近文化教育的范畴。卢教授表示,举办青奥会对于中国体育的发展是有益的,因为它提倡青少年体育和业余比赛,这项赛事对于中国体育的体制转变或许会有些好处。  卢元镇强调,面对青奥会这项赛事,千万不要把金牌看得太重,如果那样就违背了举办青奥会的初衷和理念,更不要说采用一些超常手段追逐金牌了。另外,中国运动员隐瞒年龄的问题比较严重,而青奥会对运动员的年龄要求更加严格。举办青奥会本来就是图个热闹,如果南京申办成功应该把它办成青少年体育、业余体育的盛会。  青奥会能给南京带来什么  再过50多天,国际奥委会将在温哥华投票选出2014年夏季青奥会举办城市。作为分别来自亚、欧、美洲的三个申办城市之一,南京机遇难得。毕竟,此次竞办青奥会的城市不是太多。不过,南京面对的压力也可想而知——北京刚刚举行过一届“无与伦比”的夏季奥运会,2010年首届夏季青年奥运会又将在新加坡举行,这些都近在眼前。  但是,压力面前,南京依然充满热情地全力以赴申办第二届青奥会。“申办青奥会、以及如果最终能够胜出举办第二届青奥会,将从各个方面提升南京这座城市。比如进一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改善城市环境、扩大城市国际影响力等,最终受益的将是700多万南京市民。”南京体育学院副院长王正伦说,“而且,由于现有场馆能基本满足青奥会比赛需要等因素,南京申办、举办青奥会本身的成本并不高。”  奥运理念提升城市文明  根据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设想,青奥会的主题不仅仅是比赛,它看重的是运动员之间的交流以及和全世界青年朋友的互动,并以此让奥林匹克的核心价值——卓越、尊重和友谊能更广泛地被青年群体接受。  和奥林匹克运动打了30多年交道的原北京奥组委对外联络部部长张清对此有着自己的解读。“近年来,世界青少年营养失调、肥胖症居多、沉迷网络等社会问题已引起国际奥委会的关注。”他说,“这种背景下,和奥运会侧重于竞赛不同,青奥会更注重对青年人身心健康的教育,国际奥委会希望青年人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  南京申办青奥会的诉求正契合着国际奥委会的这一理念。“南京有700多万市民,其中有230万人是青少年。”南京市社科院的周庆刚博士说,“他们是南京未来的主人,让他们接受奥林匹克精神和价值的洗礼,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这些无疑会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水平。”  行动早已开始。11月,南京市百万青少年支持申办青奥会活动在南京奥体中心举行。现在,走在南京的大街小巷,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正参与到申办青奥会志愿者的行动中……这些行动不仅仅是支持南京申办青奥会,更是让奥林匹克精神和价值在南京青少年和整座城市中传播和普及。  城市将因青奥更美丽  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三年级学生周璟豪是南京青奥会申办形象大使,去年奥运会期间,他在北京参加了奥林匹克青年营,除了领略到奥运带给城市的激情和荣耀,他最直接的感受便是北京“天很蓝,水很清,很美丽”。他认为,如果能承办青奥会,那南京的城市面貌一定也会有很大变化,这座古老的城市将因青奥会更加美丽,也更加宜居,每一个市民未来都将从中受益和感到快乐。  在南京提供给国际奥委会的青奥申办文本中可以看到,南京交通网络及基础设施到2014年完全能够满足青奥会的办赛要求,不需专门新建其他交通设施。据了解,一旦成为青奥会举办城市,一些既有的城市规划虽可能会提前拉开建设序幕,但城市整体的现代化建设仍将有序地进行,不会出现到处是工地的情况。  南京在城市环境保护方面也会因青奥会有“跨越式发展”。“2003年至2008年,南京环境保护直接投入达到累计近70亿美元,年均增幅达到20%左右。”市环保局有关人士接受采访时说,“可以预计的是,若申办青奥会成功,南京在继续完善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加快推动节能减排和促进工业生态化升级转型等方面都会有‘跨越式发展’。”  “能代表国家申办青奥会,这对南京而言是一次宝贵的重大的历史机遇。2005年在南京举行的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就给城市的面貌和形象带来了诸多积极的变化。”周庆刚博士认为,“若能最终申办青奥会成功,必将极大促进南京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推动南京更早实现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宏伟目标。”  申办青奥无需新建场馆  事实上,在去年北京奥运会后,国内很多城市都在积极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去年哈尔滨举行了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广州将举行2010年亚运会,深圳将举行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天津将举办2013年东亚运动会……作为一个承办过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的城市,南京拥有良好的体育比赛设施,不需要多大成本便可承接青奥会这样的世界高级别赛事。  和现代奥运会略有不同的是,青年奥运会明确提倡节俭办赛,不鼓励新建体育场馆。市青奥办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南京不会为青奥会比赛新建任何新的体育场馆,“南京现有的奥体中心等体育场馆已完全可以承接绝大多数赛事。”这位负责人说,“国际奥委会对我们现有的体育设施也比较认可。”据了解,南京在现有体育设施方面比竞争对手波兰的波兹南和墨西哥的瓜达拉哈拉更有竞争力。  国际奥委会希望青奥会举办城市能有专门的地方供参赛运动员在比赛之外进行交流,南京将建设青奥村供运动员居住。值得一提的是,青奥村也并非专门为青奥会建设,而是利用市场手段和商品房开发结合在一起。在我市提交给国际奥委会的青奥会申办报告中,青奥村是距河西奥体中心往南10分钟车程的一城市商品住宅开发项目的一部分,有关人士告诉记者:“青奥会结束后,这些住宅将作为商品房向市民出售。”  一次积极的“城市营销”  南京申办青奥会正引起世界的关注。上周,有德国哥廷根市市长签名参与的“支持南京申办青奥会”横幅从万里之外的德国寄到南京,里面落满了德国人的签名。  “这就是申办青奥会带来的,申办让世界认知、了解和支持南京。对南京而言,申办青奥会也是一次面向世界的积极营销。”周庆刚博士说,“我们倘若申青奥成功,将会进一步提升南京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增进南京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合作与友谊,我们这座城市也将因此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和奥林匹克运动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张清对南京申办青奥会还有着更高的期待。“青奥会是国际奥委会的‘创新产品’,包括国际奥委会内部都有对它认识不清楚的地方,2014年才是第二届青奥会。”张清说,“若能获得举办权,南京或许不只是办一届‘无与伦比’的青奥会,更会设定出一个‘南京模式’,在青奥会的发展中树立一个标杆,‘南京模式’或许能引领青奥会的发展,那将是南京留给奥林匹克运动和世界的一笔财富,世界也将因此更加注目南京,我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