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 > 正文

arj21交付运营,arj21今年交付多少架(arj21交付第22架)

摘要: 中国商飞什么时候交付arj21第三架 2015年9月12日,ARJ21-700飞机进行了交付前的最后一次演示飞行,搭载了一定数...

中国商飞什么时候交付arj21第三架

2015年9月12日,ARJ21-700飞机进行了交付前的最后一次演示飞行,搭载了一定数量的乘客进行体验试飞。11月29日,106架正式注册号为“B-3321”的ARJ21-700飞机从上海工厂飞抵成都,交付成都航空公司,正式进入运营市场。成都航空已确定成都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Xi安、南京、贵阳7条国内干线航线作为首批5架ARJ21-700交付飞机。不过,首要重点将放在空乘人员的培训上,真正乘客的首航暂定于2016年2月底或3月初。

中国商飞什么时候交付arj21第三架

为什么ARJ21这样一个小飞机,还未量产

只生产了6架ARJ21飞机,因为没有拿到民航总局的生产许可证。生产的6架ARJ 21s中,2架交付成都航空公司,另外4架为试验用原型机。一款新研制的飞机从首飞到投入运营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验证。目的是从一系列的测试和实验中发现新飞机的缺陷和不足,从而改进新飞机。这也是在机场很难看到其他航空公司使用ARJ21的原因。事实上,ARJ21的首飞早在2008年11月28日就取得了成功。2015年11月29日,ARJ21向成都航空公司交付首架飞机,标志着ARJ21开始商业运营。从ARJ21项目本身来说,这一系列事件可以说明ARJ21是成功的,因为她飞上了天,卖了。但总的来说,ARJ的研究、取证、商业化运营之路非常艰难,这反映出国内整个产业链的水平还比较初级。民机制造业是工业之花,门槛很高。COMAC成立才九年。中国民航第一次做大型喷气式飞机适航审查,任重道远。

为什么ARJ21这样一个小飞机,还未量产

谁有ARJ21的资料?急求!!!

新型涡扇支线飞机ARJ21目录、飞机介绍、命名翔凤、产品特点、市场定位和发展历史。新型涡扇支线飞机ARJ21是我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涡扇支线飞机,满足我国西部高温高原机场起降和复杂航线越障的作战需求。ARJ21飞机拥有支线飞机中最宽敞的客舱,为乘客提供更多的行李空间和舒适的乘坐环境。ARJ21飞机从设计之初就严格控制全寿命成本(LCC ),最大限度降低维修成本,提高飞机的经济性。ARJ21飞机具有与150座级干线飞机相近的飞行性能和不相上下的舒适性,同时在驾驶舱人机界面、维修人机界面和相应的操作程序上尽量保持通用性,可以降低航空公司飞行员着装培训的成本,提高飞机调配和使用的灵活性。ARJ21飞机也将向系列化方向发展,ARJ21有四种型号:基本型、扩展型、货机和公务机。ARJ21飞机采用双圆形截面机身,每排五个座位,下翼和尾吊,两个短涵道分离流(SDSF)动力装置,由CF34-10A先进涡扇发动机提供动力,高尾翼和前三点式可收放起落架布局。驾驶舱采用双人制,航电系统采用先进的总线技术、LCD平板显示和综合,常规机械系统采用国际成熟的先进技术。大后掠角的超临界翼型和一体化设计的小翼可以实现较高的巡航升阻比,从而降低巡航阻力,提高运行经济性。二次结构采用复合材料以减轻结构重量。ARJ21项目采用广泛合作的方式。飞机机体各部分在国内四家飞机制造商生产,发动机、航电、电源等所有系统均通过竞争性招标在全球采购,其中许多系统部件和产品也在国内制造。预计首架ARJ21飞机将于2009年第三季度投入运营。翔凤支线飞机,原名ARJ21,是“先进支线飞机”的简称,即“21世纪新一代支线飞机”。它是由AVIC商用飞机有限公司研制的支线飞机.除了飞机发动机由通用电气公司提供,翔凤是中国第一架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支线飞机。预计2008年进行首次试飞,次年取得适航证后交付客户进行商业运营。ARJ21共有四种不同容量的机型,载客机型可容纳70 ~ 100个座位左右。计划2002年开工,预计2009年初投入量产。2007年12月20日,宣布中文名为“翔凤”。翔凤支线飞机(ARJ21)是90座级支线飞机,由涡扇发动机提供动力,全航程2000海里。2003年12月,飞机分别在成都、沈阳、Xi、上海四大飞机制造厂开始制造零部件,并采用“异地设计、异地制造”的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开始了飞机的研发和生产。中国第一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用飞机的研发和制造过程。据介绍,与国外同类支线飞机相比,翔凤的设计以格尔木机场和九黄机场(九寨黄龙机场)为设计临界条件,使用57条西部航线测试飞机的适应性。其标准远高于国外飞机选用的美国丹佛机场,能够保证飞机在国内大部分机场满载起降。据相关人士透露,按照计划,翔凤飞机的总装将于2007年3月开始,2007年底前完成总装和涂装,2008年3月实现首飞。截至目前,山东航空、上海航空、厦门航空等公司已陆续与国航签订了71架ARJ21飞机的预订单。2009年,中国游客有望乘坐中国人自己制造的飞机。翔凤是70 ~ 90级。

的中、短航程涡扇支线飞机,采用每排五座双圆切面机身、下单翼、高平尾、前三点式可收放起落架、尾吊两台发动机布局。所选装的发动机具有低油耗、低噪声、可靠性高、维修方便的特点。驾驶舱采用两人制,航电系统采用总线技术、LCD平板显示并高度综合化,机械系统采用国际成熟的先进技术。  翔凤飞机采用了多专业综合优化设计的、较大后掠角的超临界机翼和与机翼一体化设计的翼梢小翼,使飞机在设计巡航重量范围内的巡航性能得以提高;高效的增升装置使ARJ21飞机具备优异的低速性能;同时,超临界机翼的应用,使机翼的相对厚度增大,从而减轻机翼结构重量和加大机翼油箱容量。采用此项技术,在提高飞行品质的同时,也降低了油耗,加大了航程能力和商载能力。  命名翔凤  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架自主知识产权喷气支线客机ARJ21终于有了自己的中文名称。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简称“中国一航”)2007年12月20日宣布,ARJ21的中文名字最终确定为“翔凤”。  2007年8月28日,ARJ21飞机向社会公布,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征集一个响亮的中文名字。活动启动以来,受到广大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热烈关注,吸引了无数的网友、读者的热情参与。在全球华人中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为ARJ21飞机征名的热潮。据统计,在第一阶段,中国一航总共收到了有效的名字是11万多个,征名网站总浏览量达到了将近500万。此外还有电话传真和来信。  中国一航商飞公司副总经理陈进介绍,在总共收到的11万多个名字,我们采取了投票命名重复率最高的前20个名字,通过专家的评选,最后选出前10名,前十名有些,不一定是数量上重复率位居最前面的,我们挑出的20个,是重复率来说的。变成10个的时候,专家评审,有些可能重复率高的反而放到后面了,但这相差不是很大。  从10月12日开始,我们进入第二轮,把10个名字又放到网络上,进行网络人气投票,就是这10个名字让大家去投,投票率最高的就是我们最后的名字,当然也经过了专家评审的。现在看起来,到12月12日我们就截止了。刚才说的“翔凤”这个名字得票率一直是最高,现在统计是203733个,比第二名“世纪星”高了6万多票。  陈进认为,之所以网络投票“翔凤”能够遥遥领先,是基于广大网民对这个名字,以及它的含义各方面的钟情。“翔凤”应该是矫健、腾飞之凤,“翔”具有翱翔的意思,也有祥瑞、吉祥的意思。“凤”是人们心目中的吉祥鸟,非常珍贵,自古以来就有百鸟朝凤,它体现了一种吉祥、和谐、珍贵,很具有我们民族的特色。  产品特色  适应性--适应以中国西部高原高温机场起降和复杂航路越障为目标的营运要求  我国西部地区具有相对简陋的机场条件和航线上障碍物很多的特点,这既要求飞机有过硬的起飞和爬升性能,在不减载的情况下能在较短的距离内起落,又要保证飞机能在较为恶劣的气候环境中运营,并对飞机性能如单发升限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翔凤飞机可以很好地适应中国复杂的地理环境。ARJ飞机的设计是以未来西部交通枢纽格尔木机场和拟建中的旅游热点九寨黄龙机场作为设计的临界条件,并用西部地区57条航线来检验飞机的航线适应性,以保证在实现经济效益的条件下满足西部的高原高温环境要求。  翔凤21是世界上第一架完全按照中国自己的自然环境来建立设计标准的飞机,在西部航线和西部机场适应性上具有很强的优势。  舒适性--支线飞机中的宽、静机身,为旅客提供良好的乘机环境  翔凤飞机的客舱宽度123.7英寸(3.14米),比竞争飞机宽15-25英寸,在同类支线飞机中,ARJ飞机的客舱是最宽敞的。ARJ采用公务舱排距38英寸、经济舱排距不小于32英寸的宽松布置。其基本型和加长型分别拥有17.7立方米和20.9立方米的下货舱,货舱高度接近1米。这无疑能为旅客提供更多的行李空间。对于客舱的内装饰和服务设备,综合考虑了线条、颜色、图案、照明和实用等因素,以保证乘客获得最大程度的舒适感。  翔凤飞机的乘坐舒适性不仅体现在与干线飞机相当或优于其中某些机型的宽座椅、大排距、边座/侧壁大间距、宽过道、高天花板和低噪声的先进客舱布置,还体现在符合工程心理学原理,前卫宜人的客舱美学设计和全机飞行力学特性决定的优越乘坐品质。  经济性--低于竞争飞机的直接使用成本和全寿命成本  成本的控制是民机成功的基本原则。在民机市场,客户承认的只是飞机的市场价,不问飞机的成本价。  翔凤是新研制飞机,从飞机的开始设计就对飞机的全寿命成本(LCC)进行严格控制。通过采用长寿命结构设计,注重高可靠性、维修性设计,使飞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得以提高,从而降低维护成本;采用低油耗先进涡扇发动机,提高了飞机的使用经济性;运用以IT技术为代表的先进研发手段及和国际接轨的生产管理和质保体系,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研制和生产成本。  共同性—与150座主力机种的性能和使用特征有尽可能多的共同性,保障无缝隙服务  翔凤飞机的另一设计目标是与150座级干线飞机有一定共通性。这不仅体现在与150座级干线飞机具有相近的飞行性能和相媲美的舒适性,同时在驾驶舱人机界面、维护人机界面和相应操作程序方面尽量保持共通性,从而可降低航空公司飞行员换装培训成本,提高飞机调配使用的灵活性  市场定位  替代较小支线飞机,满足中国西部使用要求,实现中国西部热点航线满客营运的突破和远距离直飞, 提高服务水平;  替代较大飞机增加航班频度,满足乘客需求;  用于“点对点”的瘦长航线飞行,提高营运效率;  将枢纽机场中心-辐射式航线延伸到较小的机场;  在非高峰时间为枢纽机场主要航线提供经济的空运工具;  满足国内对公务机和支线货机的发展需求;  为飞行员改装升级提供过渡培训机种。  研制历史  2002年1月,ARJ21飞机项目启动。  2003年6月30日,ARJ21飞机完成预发展阶段的总体方案设计。  2006年4月,ARJ21飞机由详细设计阶段转入全面试制阶段。  2006年6月,一航沈飞ARJ21飞机数控零件开工生产。  2006年8月12日,中国一航新支线飞机项目指挥部在北京成立。  2006年9月9日,一航西飞在西安顺利交付首架ARJ21飞机的第一个大部件——前机身段。这是新支线项目研制转入全面试制阶段后实现的第一个标志性节点目标。  2006年11月4日,ARJ21飞机航电系统综合试验启动成功。  2006年11月16日,一航西飞提前3周交付首架ARJ21飞机的中后机身上部组件。  2006年11月23日,首架ARJ21飞机发动机吊挂在一航沈飞提前交付,打破了飞机吊挂只能从国外购买的历史;  2006年12月20日,首架ARJ21飞机机头在一航成飞顺利交付;  2006年12月27日,首架ARJ21中后机身下部在一航西飞提前交付;  2007年3月7日,一航西飞顺利交付首架ARJ21机翼和中机身部件,它是新支线飞机制造最为复杂的大部件,标志整个ARJ21飞机研制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为整机总装的全面展开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07年3月13日,一航沈飞顺利交付首架 ARJ21的最后一个大部件——飞机尾段。至此,ARJ21飞机机头部件、前机身段、机翼、中机身、中后机身,尾段等大部件均已到位,ARJ21新支线飞机全面总装蓄势待发。  2007年3月30日,首架ARJ21飞机总装在上海开始总装,同时全面启动系统综合试验。项目进入全面总装、试验、试飞、取证阶段。  2007年9月底,首架ARJ21静力试验机完成总装。  2007年12月21日,首架ARJ21飞机总装下线。  2008年3月,首架ARJ21飞机将进行首飞。  2009年第三季度,ARJ21飞机适航取证并交付用户。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