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房价最难负担城市,全球买房最难的前十座城市(房价最高的城市)
- 创业
- 2022-06-06 00:40:28
全球核心城市房价对比:京沪深到底有没有泡沫?
全球来看,中国房价是否存在泡沫?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国际比较是很好的参考,但是直接对比中外房价是很危险的,因为中国房价相差太大,直接对比容易产生系统性偏差。因此,我们选取了目前全球最大的在线协作数据库网站Numbeo的数据。通过用户的在线协作,实时更新世界各国、各城市的生活成本信息,方便数据对比。为了提高可比性,我们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全球核心城市作为样本,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伦敦、新加坡、纽约、旧金山、巴黎、波士顿、东京、悉尼、洛杉矶、孟买、罗马、柏林、台北、莫斯科和芝加哥,自上而下分析全球核心城市的绝对和相对房价。01绝对房价:修正后仅次于香港。我们直接选取一线城市中心区和非中心区的平均房价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中国一线城市的京沪深中心区平均房价名列前茅,但与排名靠前的港、伦敦、新加波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核心城市中心城区Numbeo最新2021年6月房价数据显示,香港以32218美元/平方米遥遥领先,其次是新加坡和巴黎,分别为18023美元/平方米和16709美元/平方米。深圳、北京、上海分别以16490美元/平方米、15987美元/平方米、15515美元/平方米的价格位列第四、第五、第七,排名非常靠前。深圳、北京中心区房价已经超过伦敦,上海已经超过纽约、旧金山、巴黎、波士顿、东京等国际一线城市。可以看到,mainland China一线城市京沪深的房价位列前十,与巴黎、新加坡、伦敦、纽约、三藩市等世界知名城市相比,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但与香港、新加坡、巴黎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京沪深闹市区的房价是香港的一半左右。打开应用程序,阅读最新报告。但考虑到mainland China常用的建筑面积,核心城市多为带电梯的住宅,选取75%的得房率。换算后可以发现,深圳、北京、上海中心区的实际房价分别为21986美元/平方米、21316美元/平方米和20687美元/平方米,已经超过新加坡和巴黎,仅次于香港,与香港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再来看看非中心城市:全球20个核心城市中,非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的房价差距显著。部分城市的非中心城市房价不到中心城市的一半,但非中心城市的整体排名几乎没有变化,只有少数城市的排名发生了变化。Numbeo网站2021年6月核心城市非中心城市最新房价数据显示,深圳、北京、上海核心城市非中心城市房价均价分别为8968美元/平方米、7800美元/平方米、7596美元/平方米,约为中心城市的一半,分列第五、第八、第九位,虽然依然排名靠前,但相对于中心城市有所下移。非中心城区按75%入住率折算后,深圳、北京、上海非中心城区房价分别为11958美元/平方米、10400美元/平方米、10128美元/平方米,仅次于香港和巴黎,成功超越旧金山、新加坡、台北和伦敦。02相对房价:全球最高,无一不是第一指标:房价收入比仅次于修改前的香港,修改后全球最高。一般用来衡量房价相对于居民收入的合理性。比如深中心城市北京上海的平均房价收入比达到34倍,这意味着家庭需要34年以上的积蓄才能在中心城市买一套普通的房子。
Numbeo网站使用公寓价格中位数与家庭可支配收入中位数的比率。选取中心区和非中心区的公寓均价。公寓价格中位数是90平方米。假设50%的女性劳动力,家庭净可支配收入定义为平均净工资的1.5倍。2021年6月,核心城市中心城区最新房价收入比数据中,香港以44.95排名第一。深圳、北京、上海分别以43.48、41.85、34.16的房价收入比位列第二、第三、第五,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第四名孟买,35.19,和上海差不多。第十名之后的城市房价收入比都在20以下。如果用购房率换算修正后的房价来计算房价收入比,那么京沪深比更高,深圳、北京、上海分别达到57.97、55.80、45.55,超过香港,成为全球住房负担最高的城市。第二个指标是房价租金比:深圳全球最高。直观地说,衡量房屋租赁投资回报率的每平方米房价与年租金的比值,可以用来判断买房还是租房划算。此外,租金可以更好地反映实际的住房需求。如果房价远高于房租,说明房价中有投机金融成分,可以理解为泡沫。北京上海深中心和非中心城区的房价租金比处于前列,租房性价比高很多。Numbeo估算每平米的租金,假设一居室50平米,三居室110平米,不考虑税收或维护成本。2021年6月,核心城市房价租金比最新数据显示,深圳、北京、上海中心城市房价租金比分别以82.15、60.39、47.97位列第一、第五、第六;非中心城市深圳也排名第一,北京和上海各下降一位,房价租金比超过49。国际临界点是25。超过临界点,说明这个区域的房产投资价值变小,租房比买房划算。前面说过,租房是实际居住需求,买房是投机需求。房价租金比高,说明投机需求超过实际居住需求,存在一定泡沫。
地产泡沫最大的城市有哪些?
我国城市的区域差异很大,要限定城市房价的范围。比如厦门、三亚、深圳的面积分别只有1699、1920、1997平方公里,而重庆、北京、杭州、成都的面积分别是8.24。
万、1.64万、1.66万、1.46万平方公里,谈论平均房价是没有意义的。在本文中,我把参与比较的房价限定在“中心城区”,而且以二手房价为准。因为北上深等一大批城市,其中心城区新盘不多,价格往往被单个楼盘所左右。10年后,有资格竞争“中心城区”房价前十名的城市名单如下: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台北、厦门、广州、杭州、三亚、南京、天津、福州、青岛、苏州、武汉、郑州、重庆、成都、宁波、大连、合肥、济南、珠海、温州、东莞我的判断是,10年之后,以下城市将成为10大房价最贵城市:第一名:香港如果没有大的偶然性事件(比如地震、战争、海啸等)的严重影响,10年之后香港仍将维持“中国房价第一”的地位。目前香港中心城区房价,基本上是北、上、深中心城区的两倍左右。虽然香港的经济总量会被更多内地城市超过,但其作为“中国经济面向世界的最大门户”不会改变,中国吸引外资的65%,中国对外投资的接近60%,都通过香港进行。香港还是中国内地资金境外配置资产的第一站,庞大的内地资金和稀少的供应量,将继续推高香港房价。第二名:北京北京目前面临的楼市调控,在内地城市里是最严厉的。展望未来10年,北京将成为中国唯一的“超一流城市”。北京有三大优势,都是不可替代的:第一,北京是国企总部的汇聚地,目前拥有的世界500强总部全球第一;第二,北京是中国最大的资金中心,目前汇聚的资金是上海的1.3倍,也是香港的大约1.3倍;第三,北京是全球独角兽企业最集中的城市,独角兽企业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占中国的超过一半。其中第三点,是北京的最大优势。这意味着北京新经济的体量,可能相当于“深圳+上海+杭州”。未来独角兽企业将给北京带来更多的资金,并批量制造亿万富翁。雄安新区的出现,并不能分流多少北京楼市的购买力,因为雄安新区的房子是基本上不卖的,所以华北地区的富豪仍然会集中在北京买房子。而京津冀的自然环境,在未来10年将有极大的改观。第三名:深圳目前深圳汇聚的资金,大概相当于上海的60%;深圳的实际生活人口,大概相当于上海的80%。但深圳的面积,只有上海的30%。也就是说,深圳的人口和资金密度,都至少相当于上海的2倍。深圳拥有的PCT国际发明专利,占全国的一半;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相当于“上海+广州”;深圳的独角兽企业,只比上海略少一些。大型科技企业,深圳则比上海多得多。深圳事实上是中国仅次于北京的第二大新经济中心,深圳的市场自由度、创新文化氛围,也都显著好于上海。深圳的“可出售住宅”用地供应量在2017年是零,如果以10年平均来看,在实际生活人口超过2000万的四大一线城市里,深圳住宅用地平均供应量不到北京、上海的四分之一。而深圳每年新增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是四个城市里最多的。深圳未来的房价将如何控制,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第四名:上海上海仍然是“不断被北京加冕”的城市。一旦有好事,而北京不准备留给自己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基本上是上海。2018年内,上海将建设内地首个自由港,举办代表中国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去年的2035年版“总规”中,上海获得了中国城市最高规格的定位。上海目前汇聚的资金超过了香港,仅次于北京。中国金融要素市场,基本上都在上海。此外,上海还是中国经济联系世界的第二大门户。但遗憾的是,上海在新经济发展上不仅远远落后于北京,还被深圳超过、杭州逼近。上海的文化从骨子里讲究秩序和情调,跟新经济的草根、野性、坚韧并不契合。这是上海的软肋,很难改变。第五名:杭州杭州经济非常活跃,目前独角兽企业数量超过深圳,在有的统计里甚至超过上海。杭州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广州。综合评价,杭州在新经济中的地位仅次于北上深,稳居前四。目前杭州汇聚的资金总量大约3.7万亿,仅次于北上广深。背靠中国民营企业最发达的浙江省,杭州经济结构比较合理,所有制上充满活力,是目前强二线城市里最接近“北上广深”的城市。再加上自然条件优越、人文积淀深厚,杭州未来房价也非常值得看好。第六名:三亚海南楼市在2017年9月发生了重大转折,很多人还没有充分意识到。2017年9月22日,海南实施全面禁止围填海,永久停止中部生态核心区开发新建外销房地产项目。9月29日,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曾发布通知,停止批准套型建筑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下(含100平方米)的商品住宅建设。在2018年“两会”上,海南省委书记强调:海南不能成为房地产的“加工厂”,不能“外面想要多少,海南就建多少”。这意味着海南房地产的供应量将被严格管控,尤其是海景房将变得非常稀缺。三亚等一批拥有良好海岸线的海南城市,其优质住宅将进入“贵族化”时代。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演化结果告诉我们,两类城市的房价将长期居高不下:第一类是金融中心、科技中心,尤其是“金融、科技通吃型”的城市;第二类是有美丽海岸线的、气候温暖的度假胜地。在美国,第二类城市分布在夏威夷、佛罗里达。在中国,只能分布在海南。最典型的,当然是三亚。第七名:厦门厦门的房价很高,很多人不理解。因为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总量,厦门都不突出。即便在福建省内,论GDP它也不如泉州,论汇聚的资金它不如福州。但你别忘了:厦门拥有“温暖的气候+美丽的海岸线”,仅仅这一点它就足以比肩三亚,为高房价找到了第一个理由。此外,厦门还是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当然,厦门还有活跃的民营经济和新经济。2017年厦门在A股的IPO公司10家,超过绝大多数省会城市。所以,厦门有点“深圳+三亚”的意思。至于厦门岛,海中有岛、岛中有湖,天生丽质难自弃。人口增速,过去几年厦门维持全国前8。在福建,摆脱了“地域特征制约”的城市,也只有厦门。所以,虽然厦门的房价有点透支,但会长期维持高位,尤其是空间稀缺的厦门岛上。第八名:广州在最近一波牛市里,一线城市房价的上涨顺序是“深圳—上海—北京—广州”,广州在一线城市里属于跟涨、补涨性质。下一波行情,恐怕也会如此。广州目前汇聚的资金总量为5.2万亿,不到北京的一半,相当于深圳的72%,杭州的140%。这说明,广州经济实力雄厚,仍然对“强二线城市”保持相当大的优势。但问题是,广州在独角兽企业数量、上市公司市值、民企活跃度等方面,都已被杭州超过。所以,未来10年是广州非常关键的10年——搞好了,可以拉近跟深圳的距离;搞不好,就可能真的被杭州超过。至于房价,由于广州仍然在做大城市规模,大力度发展南沙,广州的中心区域在扩大,所以中心区房价上涨幅度会受到制约。第九、第十未来10年,中心区房价的九、十名,将在台北、南京、成都、天津、青岛之间产生。目前珠海房价也比较高,但未来10年的排位或许会下移,因为珠海城市级别低、人口总量少(达不到修建地铁的标准),公共服务资源不如老牌省会城市、直辖市(比如天津)。至于温州,由于远离中心城市,自身很难发展为中心城市,房价将继续高位横盘,没有显著的投资价值。温州商人掌握了大量财富,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托住温州的房价。从2015年末到2017年末,温州小学生人数是下降的,这是一个不太好的信号。明星地级市的“星光暗淡”,以及强省会城市的崛起,是过去10年中国城市竞争的基本特征,而且将持续贯穿下一个十年;下一个十年,“二流直辖市”也会“星光黯淡”。未来,杭州、南京、成都、武汉、郑州、长沙、西安、合肥等城市,将迎来大发展时期。全球房产泡沫最大的8个城市瑞银集团提醒,世界上有一些城市的房价攀升速度已经呈现出潜在的不可持续状态,其中有八座城市面临泡沫风险,图中以红色标出。多伦多:在瑞银的报告中,多伦多的泡沫风险指数高达2.12,名列全球第一。在过去5年,这个加拿大城市的平均房价比2011年上涨了近50%,泡沫风险急剧上升。斯德哥尔摩:泡沫风险指数2.02,仅次于多伦多列全球第二。经过通胀指数调整之后,这个北欧城市的房价在过去12年涨了一倍。慕尼黑:泡沫风险指数1.92,次于多伦多和斯德哥尔摩列全球第三。温哥华/悉尼:泡沫风险指数均为1.80。就悉尼而言,从1980年以来,这个澳洲最大城市房价的年平均涨幅为3.5%,就这个指标而言,悉尼在全球各大城市中首屈一指。伦敦:泡沫风险指数为1.77。过去10年来,这个英国城市的房价涨了15%。香港:泡沫风险指数为1.74。香港的人均居住面积只有14平方米,或150平方英尺。相比之下,在意大利的米兰,你只要工作5.7年,就足以买一套60平方米,或650平方英尺的公寓单位,难怪米兰的泡沫风险指数低至0.09!阿姆斯特丹:泡沫风险指数为1.59,超过了1.50的水平。按照瑞银的定义,指数超过1.50的城市存在房地产泡沫风险,指数越大,风险越高,以上8个城市就属于这个情况。若指数在0.5至1.5之间,就属于物业过高估值的城市,这一档中的欧洲城市有巴黎(1.31),苏黎世(1.08),德国的法兰克福(0.92)以及瑞士的日内瓦(0.83);美国有旧金山(1.26),洛杉矶(1.13);亚洲则有东京(0.90)。若指数在-0.5至0.5之间,就属于物业合理估值的城市,包括波士顿(0.45),新加坡(0.32),纽约(0.20)及米兰(0.09)。若指数在-1.5至-0.5之间,就属于物业估值过低的城市,美国的芝加哥就是例子,其指数只有-0.66:再看去年一年房价的年涨幅,经过通胀指数调整之后,多伦多高达20%,同样全球称冠,香港近20%居其次,阿姆斯特丹、悉尼及慕尼黑均超过10%。而从过去5年来看,经过通胀指数调整之后,旧金山、慕尼黑及悉尼达到或超过10%;多伦多和斯德哥尔摩则接近10%。银行家们认为,一旦一座城市的年均房价以10%的速度增长,那么连续七年就有望翻倍,而这看起来并不能长久持续下去。去年,在瑞银追踪的城市中,只有三座主要城市的房价没有明显上涨,它们分别是伦敦、米兰和新加坡。如果换一个角度,从房价负担能力来比较,中国香港冠绝全球。引述美国城市规划咨询机构Demographia的“2017年国际房价负担能力”榜单发文称,香港已连续八年稳坐第一,当地房价属于“极度负担不起”之列。报告称,香港的房价负担能力过去两年进一步恶化,从2016年的18.1倍升至19.4倍,如今处于空前高位。这意味着,一个普通香港家庭要不吃不喝19.4年才能买得起住宅。
世界生活“最有压力”的城市排名,是怎样的?
世界生活“最有压力”的城市,北上广落榜,第一仍然属于中国城市化的代价是什么?每一位去一线城市的朋友或许在心中早已有了答案。在这个世界上,有休闲的慢节奏生活的城市,就有这压力巨大忙忙碌碌的城市,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便是世界上最有生活压力的城市,远超北上广。目前全世界排名第一的有三个城市,香港、巴黎和新加坡。今天就给大家重点介绍一下香港到底多有压力吧。从09年开始,香港就已经得到了全国生活成本最高城市的第一名。虽然很多人都觉得这座城市作为免税天堂,什么都便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抛开游人不谈,在香港生活,压力的确是巨大的。香港的平均工资比内地高,但是也基本只有一万多港币一个月。但是香港的饮食和房租压力是很大的。光是租一个床位,都在三千港币左右,加上每天三顿饭也要二百多港币,在香港生活不算别的开销,一个月都要上万港币,想要存钱,相当难。如果再把交通和平时的社交费用、通信费用算上的话,绝大部分香港人不仅没有储蓄,甚至可能出现负债的情况。至于买房,虽然香港的房子首付很低,但是房屋单价非常高,就算还房贷,也基本上等于一辈子甚至下一代也要一起给房子还贷打工。我们为什么会觉得香港很富有呢?其实香港的贫富差距是相当大的,有钱人豪宅豪车,中产阶级至少也能够负担得起房贷和教育,但是香港的普通人,和内地普通人相比,幸福指数其实是很低的。当然了,以上存在的问题是不可否认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香港创造的经济价值是很高的。城市越发达,生活压力就会越高,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不知道生活在大城市的各位,又有着怎样的压力呢?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