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 > 正文

合川最萌和尚兄弟,兄弟2一个和尚一个老大(魏和尚多好的兄弟啊)

摘要: 和尚兄弟是真和尚还是编个假和尚忽悠我们? 心里有真有假,和尚哥也是我们自创的一个代号。至于他们是做...

和尚兄弟是真和尚还是编个假和尚忽悠我们?

心里有真有假,和尚哥也是我们自创的一个代号。至于他们是做什么的,无所谓。我们由此认识到,真理其实是有用的,就是这个真理。

和尚兄弟是真和尚还是编个假和尚忽悠我们?

“和尚兄弟”是假的吗

是假的。已经暴露了。前几天,北京地铁里穿长袍吃肉喝酒搂女人,在星级酒店开房的“和尚兄弟”,影响非常恶劣。今天他们两个去法源寺耍花招继续炒作。虽然在厕所里躲了一会儿,但还是被和尚、居士、群众和随后赶来的警察抓了个正着,被警察带走了。假和尚打不过真和尚。好成绩,一般祝好运。南国无药师,琉璃光如佛。

“和尚兄弟”是假的吗

合川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钓鱼城濑潭古镇钓鱼山钓鱼城原为钓鱼山,位于合川区东北部,距县城约5公里。山上有一块平整的巨石,位于护国门之上。这意味着钓鱼台就是钓鱼台。钓鱼台是巴蜀著名的古遗迹。据说古代三江泛滥,人们纷纷跑到山里避难。就在他们快要饿死的时候,一个巨大的神突然从天而降,在山顶上举着一根长长的鱼竿,给灾民献上鲜鱼,人民赖以为生。从此,巨神留下脚印的石台被称为钓鱼台,前面有五个洞的巨石被称为插杆石。钓鱼山三面嘉陵江、涪江、曲江环抱,形势险峻,倚天拔地,独霸一方。这座山是在13世纪变成了一座钓鱼城。在山上建城是战争的需要。那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也不是一两年的战争,而是一场持续了36年的攻防战。这不仅仅是南宋与蒙古军队之间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而是一场改变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意义重大的战争。钓鱼城之战3354。现在钓鱼城的古军营停车场就是原来的游乐场。操场东南侧是古军营别墅,里面有几个古军营。古军营是以前钓鱼城的驻军。它的位置适中,道路四通八达。只要一有军情,部队就能迅速出击,不分东西南北。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王力开城后,金碧辉煌的田野和一片军营被元军焚毁,之后荒废了七个多世纪,只剩下模糊的残迹。1987年至1989年,国家拨专款平整场地,修缮部分营房。古军营别墅前有一条宽阔的赛马场,是钓鱼城军民修建的军事交通生命线,贯穿全城。遇到军事情况,守城部队可以通过赛马场快速到达战斗现场。钓鱼城欢乐谷路站点全长8.5公里,路宽3.5米,可供“三马并进,五人并进”。沿着赛马场,你来到嘉陵江。陡峭的海岸是坚固的城墙。据说渔城古城墙依山傍水,长17里,有望洞和堡口,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城墙上有一个堡垒遗址。南宋后期,威力巨大的管状火器在战争中被广泛使用。回想当年,蒙古军队覆没江面时,钓鱼城军民在城墙上安放巨炮,从远处攻击蒙古人。这可能是一个“消失在灰烬中”的战斗场景.护国门,护国门,是钓鱼城八门中最宏伟的屏障。它位于城南的第二道防线上,左边靠着绝壁,右边面对着万丈深渊。据说当年是用栈道进出,采用“过河后踢倒桥”的方式(去的时候栈道修了,回来的时候拆掉),是守卫城内外交通的重要通道。宋、孟双方在此浴血奋战数百次,但此门未被攻破,不愧为“一人守之,万人敌之”的险要之地!站在护国大门上,俯瞰江面,可以看到700多年前嘉陵江“一字城墙”的遗迹。国门内外的山崖上有许多题字,包括蒋介石题写的“艰苦奋斗”和何题写的“十年教训”。登高梯登高梯“登高梯”是南宋末年钓鱼城军民在岩壁上开凿的栈道。梯子下面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守城设立的刑场。根据《钓鱼城志》的记录,在

明弘治七年(1494年)重修,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培训寺院住持智慧僧。门上一幅石对联:城门上钓鱼,三江之水开巴护国寺护城河;寺护社稷,孤张控蜀河。讲述钓鱼城保家卫国的重任。现在护国寺已经改建成了钓鱼城博物馆。该馆以钓鱼城36年抗战史为主线,从“历史风云、独钓中原、钓鱼城之战、神鞭、忠义、宋代兵器、宋代居民生活场景、名家字画”八个方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展示。还有以油画为背景的战争沙盘,宋、孟双方12位历史人物的雕塑,以及王德臣向中国雷石、孟投降的呐喊。钟毅庙合川钓鱼城钟毅庙,始建于明清时期,是钓鱼城重要的古建筑群。神社占地4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钟毅寺正殿内,“忠义千年”的牌匾下,陈列着钓鱼城守卫者玉洁、冉进、冉普、王建、张珏的牌位,斑驳的红蜡烛,淡淡的忧伤。钟毅庙正殿的左室供奉着王力,

李德辉、熊耳夫人三人的长生牌位。王立虽然因为开城投降不能算“忠”没能供在正堂,但他与李德辉、熊耳夫人的活城之功却不能忘却,正所谓“丹心云表”。悬空卧佛  护国寺西南边,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悬空卧佛。雕刻于晚唐时期的悬空卧佛,就一尊悬空的崖壁凿成,雕刻精美,造型大气。卧佛身长11米,肩宽2.2米,着双领下垂袈裟,凭虚而卧,端庄慈祥,情态自然,“一卧千 悬空卧佛古”。虽然没有世界闻名的大足石刻的卧佛之宏大,但其悬空雕刻成像亦 堪称全国一绝。这尊悬空卧佛,虽然历经36年硝烟战火的洗礼,仍然保存完好。   悬空卧佛脚下,有一眼井,井水从崖缝中渗出,据说,山上有很多眼这样的井,这些井水,可是当年在山上坚守抗元的南宋军民的生命之源呐。三圣岩  悬空卧佛旁,雄关险道,有千佛崖、三圣岩,崖壁上有许多名人题刻。   “三圣岩”造像,是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由护国、白塔两寺的住持智慧和尚和众门徒捐资刻造的。正中是阿弥陀佛,左右分坐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胁侍。   从公元1243年到1279年,钓鱼城军民在守将王坚、张珏、王立的率领下,“春则出屯田野,以耕以耘;秋则运粮运薪,以战以守”,凭借钓鱼城仅仅2.5平方公里面积的弹丸之地和独特地形,与蒙古铁骑浴血鏖战,历经大小战斗200多次,创造了“坚持抵抗战争36年”这一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迹,取得了辉煌战绩,赫然竖立不朽丰碑。[1][2]   宋蒙钓鱼城之战编辑本段历史意义  中国古代防御战的最浓重的一笔    宋蒙(元)战争从公元1235年全面爆发,至1279年崖山之战宋室覆亡,延续近半个世纪,它是蒙古侵略军以来所遇到的费时最长、耗力最大、最为棘手的一场战争。发生于1259年的四川合州钓鱼城之战,则是其中影响巨大的一场战事。   1234年宋、蒙联合灭金后,南宋出兵欲收复河南失地,遭蒙军伏击而失败。1235年,蒙古侵略军在西起川陕、东至淮河下游的数千里战线上同时对南宋发动进攻,宋蒙战争全面爆 发。至1241年,蒙军蹂躏南宋大片土地,而四川则是三大战场(另两个为京湖战场—— 今湖北和河南一带、两淮战场——今淮河流域一带)中遭蒙军残破最为严重的一个地区。   这年蒙古窝阔台汗去世,其内部政争不断,对南宋的攻势减弱。南宋充分利用此良机, 对各个战场的防御进行调整、充实。1242年,宋理宗派遣在两淮抗蒙战争中战绩颇著的 余玠入蜀主政,以扭转四川的颓势,巩固上流。余玠在四川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 军事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创建了山城防御体系。   即在四川的主要江河沿岸及交通要道上,选择险峻的山隘筑城结寨,星罗棋布,互 为声援,构成一完整的战略防御体系。 钓鱼城即是这一山城防御体系的核心和最为坚固的堡垒。   钓鱼城坐落在今重庆市合川城东5公里的钓鱼山上,其山突兀耸立,相对高度约 300米。山下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南、北、西三面环水,地势十分险要。这 里有山水之险,也有交通之便,经水路及陆上道,可通达四川各地。彭大雅任四川制置 副使期间(1239—1240年),命甘闰初筑钓鱼城。1243年,余玠采纳播州(今遵义)贤 士冉琎、冉璞兄弟建议,遣冉氏兄弟复筑钓鱼城,移合州治及兴元都统司于其上。钓鱼 城分内、外城,外城筑在悬崖峭壁之上,城墙系条石垒成。城内有大片田地和四季不绝 的丰富水源,周围山麓也有许多可耕田地。这一切使钓鱼城具备了长期坚守的必要地理 条件以及依恃天险、易守难攻的特点。1254年,合州守将王坚进一步完善城筑。四川边 地之民多避兵乱至此,钓鱼城成为兵精食足的坚固堡垒。   1251年,蒙哥登上大汗宝座,稳定了蒙古政局,并积极策划攻宋侵略战争。蒙哥为成吉 思汗幼子拖雷的长子,曾与拔都等率兵侵略过欧、亚许多国家,以骁勇善战著称。1252 年,蒙哥汗命其弟忽必烈率师平定大理,对南宋形成包围夹击之势。   1257年,蒙哥汗决定发动大规模的侵宋战争。蒙哥命忽必烈率军攻鄂州(今武昌), 塔察儿、李璮等攻两淮,分宋兵力; 又命兀良合台自云南出兵,经广西北上;蒙哥则自率蒙军主力攻四川。蒙哥以四川 作为战略主攻方向,意欲发挥蒙古骑兵长于陆地野战而短于水战的特点,以主力夺取四 川,然后顺江东下,与诸路会师,直捣宋都临安(今杭州)。   1258年秋,蒙哥率军4万分三道入蜀,加上在蜀中的蒙军及从各地征调来的部队, 蒙军总数大大超过4万之数。蒙军相继占据剑门苦竹隘、长宁山城、蓬州运山城、阆州 大获城、广安大良城等,迫近合州。蒙哥汗遣宋降人晋国宝至钓鱼城招降,为宋合州守 将王坚所杀。   宋开庆元年(1259年)二月二日,蒙哥率诸军从鸡爪滩渡过渠汇,进至石子山扎 营。三日,蒙哥亲督诸军战于钓鱼城下。七日,蒙军攻一字城墙。一字城墙又叫横城墙, 其作用在于阻碍城外敌军运动,同时城内守军又可通过外城墙运动至一字城墙拒敌,与 外城墙形成夹角交叉攻击点。钓鱼城的城南、城北各筑有一道一字城墙。九日,蒙军猛 攻镇西门,不克。这日,蒙古东道军史天泽率部也到达钓鱼城参战。   三月,蒙军攻东新门、奇胜门及镇西门小堡,均失利。从四月三日起,大雷雨持续 了二十天。雨停后,蒙军于西月二十二日重点进攻护国门。二十四日夜,蒙军登上外城, 与守城宋军展开激战。《元史·宪宗纪》称“杀宋兵甚众”,但蒙军的攻势终被宋军打 退。五月,蒙军屡攻钓鱼城不克。 蒙哥汗率军入蜀以来,所经沿途各山城寨堡,多因南宋守将投降而轻易得手,尚未 碰上一场真正的硬仗。因此,至钓鱼山后,蒙哥欲乘拉槁之势,攻拔其城,虽久屯于坚 城之下,亦不愿弃之而去。尽管蒙军的攻城器具十分精备,奈何钓鱼城地势险峻,致使 其不能发挥作用。钓鱼城守军在主将王坚及副将张珏的协力指挥下,击退了蒙军一次又 一次的进攻。千户董文蔚奉蒙哥汗之命,率所部邓州汉兵攻城,董文蔚激励将士,挟云梯,冒飞石,履崎岖以登,直抵其城与宋军苦战,但因所部伤亡惨重,被迫退军。其侄董士元请代叔父董文蔚攻城,率所部锐卒登城,与宋军力战良久,终因后援不继,亦被迫撤还。   钓鱼城久攻不下,蒙哥汗命诸将“议进取之计”。术速忽里认为,顿兵坚城之下是 不利的,不如留少量军队困扰之,而以主力沿长江水陆东下,与忽必烈等军会师,一举攻占南宋。   然而骄横自负的众将领却主张强攻坚城,反以术速忽里之言为迂。蒙哥汗未采纳术 速忽里的建议,决意继续攻城。然而,面对钓鱼坚城,素以机动灵活,凶猛剽悍著称的 蒙古骑兵却不能施其能。   六月,蒙古骁将汪德臣(原为金臣属)率兵乘夜攻上外城马军寨,王坚率兵拒战。 天将亮时,下起雨来,蒙军攻城云梯又被折断,被迫撤退。蒙军攻城5个月而不能下, 汪德臣遂单骑至钓鱼城下,欲招降城中守军,几乎为城中射出的飞石击中,汪德臣因而 患疾,不久死于缙云山寺庙中。蒙哥闻知死讯,扼腕叹息,如失左右手。汪德臣之死, 给蒙哥精神上以很大打击,钓鱼城久攻不下,使蒙哥不胜其忿。   蒙军大举攻蜀后,南宋对四川采取了大规模的救援行动,但增援钓鱼城的宋军为蒙 军所阻,始终未能进抵钓鱼城下。尽管如此,被围攻达数月之久的钓鱼城依然物资充裕, 守军斗志昂扬。一日,南宋守军将重15公斤的鲜鱼两尾及蒸面饼百余张抛给城外蒙军, 并投书蒙军,称即使再守10年,蒙军也无法攻下钓鱼城。相形之下,城外蒙军的境况就 很糟了。蒙军久屯于坚城之下,又值酷暑季节,蒙古人本来畏暑恶湿,加以水土不服, 导致军中暑热、疟疠、霍乱等疾病流行,情况相当严重。据《元史》记载,蒙哥于六 月也患上了病,而拉施特《史集》更明确说是得了痢疫。另《马可波罗游记》和明万历 《合州志》等书则称蒙哥汗是负了伤。无论如何,蒙哥汗不能再坚持攻城了。七月,蒙 军自钓鱼城撤退,行至金剑山温汤峡(今重庆北温泉),蒙哥汗逝世。据《元史》本传 及元人文集中的碑传、行状等所载,不少随蒙哥出征的将领战死于钓鱼城下,由此可 以想见钓鱼城之战之酷烈及蒙军损失之严重。   蒙哥在钓鱼城下的败亡,其影响是十分巨大的。首先,它导致蒙古这场侵略战争 的全面瓦解,使宋祚得以延续20年之久。进攻四川的蒙古侵略军被迫撤军,护送蒙哥灵柩北 还。率东路军突破长江天险,包围了鄂州的忽必烈,为与其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也不 得不撤军北返。从云南经广西北上的兀良合台一军,一路克捷,已经进至潭州(今长沙) 城下。由于蒙哥之死,该军在忽必烈派来的一支部队的接应下,也渡过长江北返。蒙古的南北两支军队基本上是按预定计划进军的,只因西边主攻战场的失败而功亏一篑。   其次,它使蒙军的第三次西征行动停滞下来,缓解了蒙古侵略军对欧、亚、非等国的 威胁。1252年,蒙哥汗遣其弟旭烈兀发动了第三次西征,先后攻占今伊朗、伊拉克及叙 利亚等阿拉伯半岛大片土地。正当旭烈兀准备向埃及进军时,获悉蒙哥死讯,旭烈兀遂 留下少量军队继续征战,而自率大军东还。结果蒙古侵略军因寡不敌众而被埃及军队打败,蒙 军始终未能打进非洲。蒙古的大规模扩张行动从此走向低潮。因此,钓鱼城之战的影响 已远远超越了中国范围,它在世界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页。   其三,它为忽必烈执掌蒙古政权提供了契机,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蒙哥是一位蒙古保守主义者,他所施行的仍然是传统的政策。这种带有浓厚的蒙古部族 和西域色彩的政策,已极不适应统治广大中原汉地的需要。而忽必烈则是蒙古统治集团 中少有的一位倾慕汉文化的开明之士。蒙哥即汗位后,忽必烈受任掌理漠南汉地,他大力延揽汉族儒士,极力推行汉化政策,取得很大成效。但却引起蒙哥及其保守臣僚的 疑忌,忽必烈因而被罢了官,其推行的汉化政策也被迫取消。忽必烈登上大汗宝座后, 继续推行其汉化政策,逐步改变蒙军滥杀的政策,把人按人种分为4个等级,使南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免遭更大的破坏。   蒙哥汗曾留下遗言,日后攻下钓鱼城,当尽屠城中之民。后来1279年钓鱼城以不可杀城中一人为条件,放下武器自愿终止抵抗。由守将王立开城,钓鱼城才落入蒙古之手。要知道蒙古人在侵略世界的过程中杀人过亿,凡是抵抗的城市都被屠城。而且是被屠的干干净净。惟有由钓鱼城抵抗了36年而全身而退。用实力让魔鬼们放下屠刀。   钓鱼城作为山城防御体系的典型代表,在冷兵器时代,充分显示了其防御作用,它 成为蒙古军队难以攻克的堡垒。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古代战 争馆特意制作了钓鱼城古战场的沙盘模型,以展示其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古镇简介  涞滩古镇(3张) 涞滩古镇其实应该叫涞滩古寨,位于合川区东北28公里,建镇于宋代,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中 涞滩古镇国十大古镇之一、首批“中国最美的村镇”。古寨三面悬崖峭壁,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险要之势,清同治元年增修的瓮城为重庆唯一,城内保留有四个藏兵洞,具有关门打狗,瓮中捉鳖的御敌功效。清代建筑文昌宫保存完好,古戏楼外栏木刻浮雕令人叹为观止。编辑本段历史  涞滩古镇其实应该叫涞滩古寨,距今已200多年[1],建于咸丰年间,占地0.25平方公里,四座城门呈涞滩古镇 风景图(20张)十字对称,寨墙全部是半米多长的条石砌成,墙高7米,宽2.5米。为了防范太平军入川和李、蓝起义,同治年间又进行了一次浩大的加固维修,建成了环绕着整个古寨的石头砌成的防御设施,直至今天依然坚固。古镇内400余间明清时期的小青瓦房高低错落,200余米的青石小巷古朴典雅,基本保持了明清时代的原始风貌,给人以返朴归真步入宁静山乡小镇之感。小寨门内街上保存有一作消防之用的太平池,题记为“同治元年”。三步梯一段狭窄街道,由整体石坝形成,历代足迹踏出一条路槽,是古老的见证。镇内还有回龙庙、张爷庙等遗址和九观十八庙的美丽传说。 回望清咸丰年间,由于傍着渠江,仗着舟楫之利,涞滩曾是个著名的水码头,商贾云集,街市兴旺,十分繁华。眼光穿过时光的隧道,回到清咸丰年间,由于傍着渠江,仗着舟揖之利,床滩还是个著名的水码头,有水便能引来商,当时的涞滩寨商贾云集,街市兴旺,十分繁华,依山而筑的二佛寺也香火不断,是盛极一时的风水宝地。编辑本段建筑  涞滩古镇内的古庙建筑群体,始建于唐,兴盛于宋,重建于清,古镇附近曾有9宫(庵)18庙的传说,是佛教信徒集中的聚点,兴盛之时僧人上千,回龙庙、张爷庙已成遗址,现在庙内两棵参天古榕和庙门犹存。清代建筑的文昌盛宫,解放后改作完小校地,其主体建筑尚存,其中保存有古戏楼,戏楼平台外栏木刻浮雕,艺术价值极高,令人叹为观止。 主庙二佛古寺始建于唐,兴盛于宋,分上下两殿。其上殿坐落鹫峰山顶,占地5181平方米,分三个殿层,气势宏伟,宗教氛围浓厚。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玉皇殿、大雄宝殿(即佛爷正殿)和观音殿。左右分设社仓、禅房等建筑,呈四合院布局,尤其是大雄宝殿,殿堂正中原来的三尊泥塑金身的主佛高五米,栩栩如生,佛光闪烁。两侧泥塑颜身的十八罗汉五光十色,神态各异,活灵活现,让人望而生畏。可惜文革时期寺内文物惨遭破坏。唯有其大雄宝殿内四根石柱高约十三米,由整条巨石制成,挺拔壮观,堪称历代建筑一绝。山门牌坊石刻镂空雕精美绝伦,是难寻的历史文化精品。   下殿位于鹫峰山间,依山建造的两楼一底殿堂檐拱建筑。其依山摩岩石刻群雕是涞滩古镇人文景观的集中表现,具有深刻的二佛禅宗文化的艺术内涵,集中反映了唐宋时期古代劳动人民的文化艺术结晶。二佛寺下殿最大尊释迦牟尼佛像通高12.5米,依岩镌凿,被称为“蜀中第二佛”。寺内石刻的16罗汉是18罗汉——500罗汉塑像演变的始祖。禅宗六祖造像在全国石刻中是唯一的一组全家合影塑像。 二佛寺的南宋石刻为我国第三石刻艺术高潮的代表作,总计有42龛窟,1700余尊造像,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罕见的佛教禅宗造像聚点,也是全国最大的禅宗道场之一。著名学者丁明夷先生,将涞滩摩崖石刻喻为“一颗埋在地下的明珠”;美国艺术史家教授何恩之博士称其为“石刻艺术的宝库”;敦煌研究院院长、著名石刻专家段文杰先生题词“涞滩摩崖造像,宋代石刻艺术的精华”,“涞滩罗汉造像,石刻艺术的瑰宝”。编辑本段特色  涞滩古镇历史悠久,宋时就已初成场镇规模,古镇滨临渠江,自然风光优美,明清民居高低错落,老街小巷古朴典雅,清代修筑的瓮城现保存完好,重庆仅有。   涞滩古镇分上场与下场,其间相隔咫尺,形似兄妹,一高一低,一上一下,一刚一柔,互为照应。上场坐落在雄视渠江的鹫峰山上,其势威峨,颇具阳刚之壮美,寨墙高筑,如龙盘虎踞于山势之间。涞滩寨占地0.25平方公里,四座城门呈十字对称,寨墙全部是半米多长的条石砌成,墙高7米,宽2.5米,与现代建筑构造形成鲜明对比,别具古味特色。古寨内还保存着旧时城堡面貌,有狭窄弯曲但尺度适宜的石街小巷,400余间清代民居。错落有致而是木质结构的小青瓦建筑群,基本上保持了明清时代的原始风貌,古朴典雅,给人以返朴归真步入宁静山乡小镇之感。   罗氏老豆干、渠江鱼、土鸡是当地有名的特色菜肴,还可以试试当地的米酒。编辑本段景观  明代石牌坊、清代舍利塔林、明清墓群和一些石刻题记等。另外还有绘炙人口的“涞滩八景”,分别是:鹫峰云深、佛岩仙迹、龙洞清泉、修筑戏石、双塔迎舟、独树东门、经盘霁日、画梁搓波。编辑本段交通  从合川城出发往东北方向约42公里就是养在深闺中的涞滩古镇了,驱车也就半个多小时,从合川通往涞滩的高等级公路已建成。   涞滩镇交通便利,从合川到涞滩镇一路都是柏油马路,乘坐中巴车10元就到。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