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 > 正文

2017年春节是几月几号,2017年的新年是哪一天(2017年过年是在哪一天)

摘要: 2017年春节是几月几号? 2017年春节是1月28日的第一天,农历新年,俗称“过年”。春节是辞旧迎新的日子,也是...

2017年春节是几月几号?

2017年春节是1月28日的第一天,农历新年,俗称“过年”。春节是辞旧迎新的日子,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2017年春节放假安排关于节假日,假日办尚未公布2017年春节的放假安排。按照以往的惯例,春节放假7天,从1月27日(也就是除夕)到2月2日(正月初六)。【春节的由来】关于春节的起源,有一个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年”的怪物,它的头上长着长长的触角,异常凶猛。“年”在海底生活多年,每到除夕爬上岸,吞食牲畜,危害人民生命。因此,每到除夕,村寨里的人们都会扶老携幼逃到山里躲避年兽的伤害。一年除夕,村外来了一个老乞丐。村民们又急又慌。只有村子东边的一个老婆婆给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建议他上山躲避年兽。老人笑着说:“如果婆婆让我在家里呆一晚上,我一定会把年兽赶走。”老妇人继续劝说,恳求老人笑而不语。午夜时分,年兽闯进了村子。发现村里的气氛和往年不一样:村东头的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屋内蜡烛通明。野兽“年”浑身颤抖,发出一声长啸。快到门口的时候,院子里突然传来砰的一声,年浑身颤抖,不敢再往前走了。原来年最怕红,最怕火,最怕爆炸。这时候婆婆家的大门敞开着,我看到一个穿着红袍的老人在院子里笑。“年”大惊失色,狼狈而逃。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的人们惊奇地发现村子安然无恙。这时,老婆婆恍然大悟,赶紧把乞讨老人的承诺告诉了村民。这件事很快就传遍了周围的村庄,人们都知道赶走年兽的方法。(客家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放鞭炮;家家户户灯火通明,该等过年了。一大早,我想问候朋友和亲戚。这一习俗越传越广,成为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2017年春节是几月几号?

2017年春节是几月几号?立春有什么习俗禁忌

春节是每年农历的第一天。2017年春节是农历2017年正月初一,公历2017年1月28日星期六。2017年的立春是公历:2017年2月3日,农历:鸡年正月初七。立春习俗:春节是立春的重要活动,必须提前准备和排练,俗称春演。春节是在立春的前一天举行的,目的是带回春天和句芒。设立迎春官,由乞丐或妓女担任,宣布立春的到来。过去,每年的皇历中都有芒神和春牛的图画。清朝末年,《点石斋画报》,“龟报春”和“铜鼓驱疫”是当时春节开始的重要活动。在许多地区,立春前都要祭祀祖先。比如广东省《新安县志》,“人与祖庙有关系”。在春天开始的时候,献给祖先的食物也很特别。河南省,《汝阳县志》年:“春宴,春饼,荐与梨。《临颍县志》称春祭之始为“咬春”。在春天吃立春的时候,他们也有自己的食物,主要是春饼、萝卜、卤菜等。在南方,吃春卷很受欢迎,市场上有许多小贩在卖春卷。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过去咬春就是吃萝卜,实际上包括吃春饼;第二,求春就是迎春。为什么要吃萝卜?一种常见的说法是可以缓解春困。其实,咬春不止于此。除了缓解困难,主要还是通气,让人保持年轻。二盘是由五种辛辣食物混合而成的,其中有葱、蒜、胡椒、姜、芥末等。并用作用餐的调味品。立春后,人们喜欢在春暖花开的日子出去春游,俗称踏青,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句芒的句芒神是春天之神,也就是植物和生命之神。句芒的形象是一张人脸和一只鸟的身体,遵守规则,负责春季事务。在周代,就有迎春的东厅,可见祭祀句芒的历史悠久。清代简廉所著《京都风俗 志》一书中说:“立春之仪前一日..................然后,人们把春天的牛的碎片带回家,作为好运。立春前一天,浙江过了一个春节。前一天,立春带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向太岁献祭。迎神时有大课讲道、抬阁、地方戏、秧歌、打牛等多种活动。从农村被抬进城后,人们聚集在街上争粮,这意味着看到了春节。在山东句芒过春节时,根据句芒的服饰,预测当年的天气状况:戴帽子代表暖春,谢顶代表倒春寒,穿鞋代表春雨多,赤脚代表春雨少。在其他地区,新年图片,如“繁荣的春风”张贴。广州,大约在春天开始的时候,敲锣打鼓抗击疫情,祈求和平。春牛鞭春牛又称鞭牛,起源较早,一直保存至今,但在春季有所改变,盛行于唐宋。特别是在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鞭笞牛的习俗流传更广,成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鞭打牛的意义不仅限于送寒促春耕,还具有一定的巫术意义。山东民间要断牛,人争春牛,叫抢春,抢了牛头是吉利的。制作春牛时,往往需要往肚子里塞五谷杂粮。当牛被打碎时,谷物就流出来了。人们笑着把谷物捡起来放回去

后来,人们根据日历计算出当年的立春时间,并在春牛图上显示出来,帮助农民了解立春时间。春天隐藏在传统民俗中。

学上,到了立春这一天就该躲春。因为立春这天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更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所以躲春的习俗 就出现了。在民间,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与忌讳,也就延伸出各式各样的躲春方法与习俗。传统留下来的习俗,每到立春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争、必须要和和 睦睦、心平气和地迎接这一天。更有一些地方习俗里面,躲春这一天不宜搬迁、看望病重患者及参加丧事等,以免招惹晦气,影响一整年的运气。  “躲春”其实就是“躲太岁”,多数是当年犯太岁之人需要躲春。比如2015年立春这一天上午11点59分,正式进入乙未羊年,以神话色彩来讲,就是 2014马年太岁星君章词大将军正式卸任,以及2015羊年太岁星君杨仙大将军正式上任的交替时间。民俗认为,比如羊年生肖属羊、牛、鼠、狗等犯太岁之 人,就是必需“躲春”之列,就是为了躲开与羊年太岁正面的冲突,缓和与太岁星君的关系,于是年运更有利。  燂春  这种立春跨火堆的传统仪式,即是“燂春”。“燂春”是华夏民族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料记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在民间盛行。因立春之日阳气将出地 面,燃放爆竹,焚烧樟树枝可祛退阴气,宣达阳气,助阳气生发,有驱邪迎祥之意,而孩童跨火,则更蕴含着平安成长的美好祝愿。“燂春”仪式结束后,孩子们会 吃“春茶”,“春茶”是用红豆、红枣、桂圆、陈皮、桂花、红糖等6种配料烧煮而成的。按照民间的习俗,过了立春,孩子又长了一岁,而吃了“春茶”,在新的 一年里,不仅祈盼生活红红火火,而且也能护佑孩子们健康成长,平安吉祥。  祭拜太岁  台湾道教总庙·玄义宫指出:原本南北朝有六十位甲子神,因为太岁与甲子之间关系密切,大概在明朝晚期到清代初期,六十甲子神就被六十位太岁所取代,成了现在各地有安奉太岁的庙宇里面的六十太岁。  太岁文化自古以来便与八字论命、风水、生肖相融合。如宋代《渊海子平》记载:太岁乃年中之天子,故不可犯,犯之则凶。明代《三命通会》说:“真太 岁,又名转趾煞,要大运日主与太岁相和相顺,其年则吉;若值刑冲破害,与太岁相战克则凶。”与太岁相顺则吉,相逆则凶。又说“夫太岁者,乃一岁之主宰,诸 神之领袖。太岁当头有灾祸,刑冲破害鬼推磨,流年若还逢忌神,头破血流难躲过。”清末民初的命算大家袁树珊说:“夫太岁,至尊,非煞也”。在江南也有安奉 太岁之俗,主要为改善家中风水。俗话说“太岁头上不动土”多见于风水学等书籍上。由于汉人对太岁降祸的畏惧,当太岁运行到某个生肖的位置,属该生肖及其相 对生肖者,唯恐触怒太岁于己不利,便于当年祭拜太岁神,以祈福消灾,此活动便称为安太岁。  官方在每年立春日会在迎春礼的时候祭祀春神、春牛、芒神和太岁。民间重视立春也会祭拜太岁,如浙江地区在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 岁。太岁为值岁之神,坐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八字风水等术数领域也认为要在立春日拜太岁,每年媒体多有报道。当然,民间也会在正月 初一过年、初八、十五等时候祭拜太岁。"农历2017年正月初一日"查询信息如下:公历:2017年1月28日星期六宝瓶座 农历:鸡年 正月 初一日 四柱:丙申 辛丑 乙卯 节气:五九第3天 生诞:新年 二十八宿:牛 甲子纳音:大溪水 距今:还有33天"公历2017/2/3"查询信息如下:公历:2017年2月3日星期五宝瓶座 农历:鸡年 正月 初七日 四柱:丁酉 癸丑 辛酉 节气:立春 五九第9天 生诞: 二十八宿:奎 甲子纳音:石榴木 距离今日:还有39天

2017年春节是几月几号?立春有什么习俗禁忌

2017年春节是几月几日?

2017年春节是公历:2017年1月28日星期六,农历:鸡年 正月 初一日 。"农历2017年正月初一日"查询信息如下: 公历:2017年1月28日星期六宝瓶座 农历:鸡年 正月 初一日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