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 > 正文

吴裕泰茶庄,北京吴裕泰茶庄总店地址(福建茶叶品牌连锁店有哪些)

摘要: 北京吴裕泰茶庄有哪些特色? “吴裕泰茶庄”原名吴裕泰茶庄,由吴锡清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创办。吴家当时...

北京吴裕泰茶庄有哪些特色?

“吴裕泰茶庄”原名吴裕泰茶庄,由吴锡清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创办。吴家当时在北京开了多家茶馆,资产颇丰。北新桥的吴裕泰、前门大栅栏的吴德泰、崇文门外大街的吴、宣武门内大街的吴恒瑞、西单的吴新昌、清河的吴德利、通县和天津的甘台居分店、裕盛茶楼等,都是吴家开的茶馆,算是茶界的‘高手’了。吴西庆又被称为‘茶吴’,可见其影响力之大。吴裕泰茶馆位于东四北街。当时经由安徽、福建、浙江等地带入北京的茶叶,都是通过大运河到通县,再到东直门到北新桥。所以吴裕泰茶楼地理位置非常好。‘吴裕泰茶楼’宽敞整洁,占地20多亩,高门大院,花园式建筑。当时规模已经很大了。清朝后期,在北京喝茶成为一种风气,尤其是八旗子弟,讲究中午饭后泡茶,晚饭后喝茶。这些人喝茶不是单纯为了解渴,而是为了排场。因此,他们对茶非常挑剔。他们注重选择最好的茶叶,喝盖茶。吴裕泰的茶叶质量好,价格便宜,自然光顾的人多。五台茶庄追求卓越管理,以配套花茶为主要特色。那时候老百姓买不起名茶,大多买花茶。因此,吴裕泰经营的茶叶既满足了皇帝亲戚、高官厚禄的需求,又让普通百姓买得起,从而扩大了客户群,保持了生意的兴隆。

北京吴裕泰茶庄有哪些特色?

北京吴裕泰和老舍老师《茶馆》中的老裕泰有什么关系或者渊源?

没有关系,没有渊源。老舍《茶馆》中的老鱼台,只是北京茶馆的一个缩影,时代背景的一个缩影,并不是指某个特定的茶馆。吴裕泰创建于1887年,公司由吴裕泰茶楼和吴裕泰茶楼演变发展而来。自1887年(光绪十三年)徽州歙县人吴希清创立国号,至今已有130年。延伸资料:吴裕泰茶馆的历史故事:1。门口的茶店从东直门到鼓楼有一条东西长五里的街,从崇文门到北城雍和宫缺口有一条南北长十里的街。这两条街的交叉口叫北新桥。惠州歙县教师吴老跟着一个举人人进京考试,出门带了些茶叶。到北京后,忙于考试,吴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逐渐熟悉了住处周围的北京人。为了感谢邻居对他们的照顾,他把从家里带来的茶叶送给了邻居。没想到这些人喝了这些茶后赞不绝口,极力劝说吴先生摆摊卖茶。几天后,在北新桥街东边的一个门洞里摆起了茶摊,茶叶没几天就卖完了。细心的吴老师发现,在满人最密集的内城,无论贫富,人们有事都喜欢喝茶。失败后,你要留在北京好好学习,等待下一次考试。他让吴先生回歙县老家给他弄些银子。吴先生回到家乡,努力工作,尽可能多的带回了很多茶叶,正式开始了北京的茶叶生意。2.一个世纪前,徽商与吴氏家族一起开创了茶叶生意。北新桥街东的一个门洞(也就是现在的吴裕泰旧址)是吴裕泰乃至整个吴氏企业的发源地,这是毫无争议的。据说这里曾经是一个破败的富庶政府的大门。就在这个没有门牌号的门洞里,吴家做起了茶叶生意。当时包装纸上只印着“北新桥路东厅”几个字。吴家经过几年的打拼,积攒了一些银子,就买下了这个门洞。门洞修好后,建了店铺门面,用了字号。1887年(光绪十三年),茶栈正式挂牌开放,至今已有126年历史。当时,吴裕泰茶栈主要从事仓储、运输和批发销售。此后,吴氏家族锐意进取,努力拼搏,逐渐在北京站稳了脚跟。为了扩大生意,吴家买下了与这个门洞后面相连的所有废弃的政府房屋(约15亩)。曾祖父吴重修了整个院落,周围建了50多间房屋。在院落的南端(骆驼胡同路以北),建有宽大的门楼,北京人称为吴裕泰院。

北京吴裕泰和老舍先生《茶馆》中的老裕泰有什么关系或者渊源?

吴裕泰茶庄的起源

吴裕泰茶楼创建于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原名“吴裕泰茶楼”。创始人吴西庆,安徽歙县长溪村人,1930年去世。吴的祖上世代从事茶叶生意。吴家有兄弟六人,吴西庆排行第四,掌管吴裕泰茶馆。吴家以吴裕泰为依托,先后在城内外开了8家茶馆,后来发展到11家。分别是:崇文门《乾泰聚》,《福盛》,010-336000。广门《吴鼎裕》,西单北街《吴鼎裕》,东单《协利》,清河《吴新昌》,分号《信大》,通县、天津010-3000。五台茶楼自成立以来一直位于东四北街44号。当时占地20多亩,高门大院可以同时容纳三辆大车。有8个院落,100多间房屋,为园林式建筑,分为客房、仓库、加工装配间、商业店铺等。当时的茶馆主要从安徽、福建、浙江等地进口茶叶,一般是经大运河到通县,再用大车运到东直门、北新桥。当时吴裕泰茶楼的电话是:北方局,1928。现在是64041928。一百年过去了,主要数字没变。王府井的吴裕泰茶文化中心有一个老顾客捐赠的茶筒,可以作为证明。吴家信佛,乐善好施。每年冬天和三月,吴的家人建立粥棚来帮助穷人。吴家是安徽儒商,经商,学文学。不缺知识分子,对仆人也很好。据说他们都不在吴家当仆人。吴泰最早的牌匾是吴西庆用五枚银币请清末老秀才祝春。

年写的,称《吴裕泰茶栈》,书法不俗。这块匾在北京挂了几十年,公司合营时,吴裕泰茶栈改为《吴裕泰茶庄》,(没有牌匾)文革时北新桥地名被改为红日路,吴裕泰也更名为《红日茶店》(为竖牌),直到1985年才恢复老字号,是请中央民革委员冯亦吾老先生题写的,黑地金字的横式牌匾,沿用至今。1994年,茶庄进行翻扩建,营业现场由原来的50平方米增加到80多平方米,店堂宽敞明亮,店内悬挂着天津炎黄画院赠送的大幅国画,《陆羽品茶图》。次年,建成与茶庄一壁之隔的《吴裕泰茶社》,著名书法家刘炳森,欣然命笔题写匾额,1995年金秋时节,茶社开笔会,刘炳森、胡洁青老人、李滨声,苏适、米南阳,留下了墨宝。当时的吴裕泰茶栈,就以拼配花茶为经营特色,开始是自己窨制,后一律在产地窨。安徽的名茶不少,祁门红茶,安徽屯绿,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享誉中外,但那时北京的老百姓喝不起这些名茶,大多喝花茶,吴裕泰拼配的茶基本上是大众化的,所以生意一直很兴隆,在北京茶行中独树一帜。新中国成立后,吴裕泰这个百年老店又获新生,1955年底,公私合营后,更名《吴裕泰茶庄》。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