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 > 正文

普及高中教育,职高有历史老师吗(高中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什么意思? 普及高中教育不等同于高中教育的义务教育。而是扩大高中招生规模,让绝大...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什么意思?

普及高中教育不等同于高中教育的义务教育。而是扩大高中招生规模,让绝大多数初中毕业生有机会接受高中教育。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什么意思?

“普及高中”是什么意思?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国家“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列为教育现代化的重大工程。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进一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劳动力竞争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拓展“普及高中”的社会背景:近年来,我国高中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6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5%,普及水平迈上新台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西部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短缺,普及程度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明显滞后。这些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普及任务极其艰巨。同时,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也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如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协调等。普通高中56人以上的大班比例接近四分之一,有的班甚至超过80人。到2020年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组织实施。来源:百度百科-高中教育普及计划

“普及高中”是什么意思?

什么时候实行普及高中

2020年实施普及高中。2020年,在全国普及高中教育,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良好高中教育的需求。同时提出五个具体目标:一是全国和各省(区、市)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中西部贫困地区毛入学率明显提高。二是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结构更加合理,招生规模大致相当。三是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求。四是资助机制更加健全,生均拨款制度全面建立;五是教育质量显著提升,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吸引力进一步增强。通过实现上述目标,努力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特色多样的高中阶段教育。资料: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当前的攻关重点是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重点是四类地区、三类人群和三个突出问题。4类地区是指中西部地区的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革命老区。这些地区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教育资源匮乏,普及程度低,是高中教育的底层。攻坚计划明确提出,国家和地方政府将通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支持这些地区扩大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以此托底。第三类是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保护这些群体的受教育权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三大突出问题是普通高中大班额比例高,职业教育入学率持续下降,学校运行困难,严重影响普及水平和健康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