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 > 正文

汛期是什么意思,凌汛要满足哪两个条件(江西汛期是几月到几月)

摘要: 汛期是什么意思 汛期是指由于季节性降雨、融冰融雪等原因,河流水位在一年中有规律、明显上涨的时期。流...

汛期是什么意思

汛期是指由于季节性降雨、融冰融雪等原因,河流水位在一年中有规律、明显上涨的时期。流域内的降雨或冰雪融化会导致河水大幅上涨。春季气候变暖,季节性积雪融化,河冰融化或流域春雨,导致河水上涨,称为春汛。在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由于河流结冰堵塞而出现的明显涨水现象,称为凌汛。夏季,流域内的暴雨或高山冰川积雪融化使河水急剧上涨,称为夏季洪水。人们习惯把夏季三天前后发生的汛期称为夏季汛期。秋天,因为暴雨,河水暴涨,称为秋汛。由于地理位置和天气系统的差异,中国七大河流的汛期早晚不同。根据降雨量、洪水发生规律和气象成因分析,汛期大致分为:珠江:4-9月,长江:5-10月,淮河:6-9月,黄河:6-10月,海河:6-9月,辽河:6-9月,松花江:6-9月。汛期大致划分如下:珠江:4-9月,长江:5-10月,淮河:6-9月,黄河:6-10月,海河:6-9月,辽河:6-9月,松花江:6-9月。汛期是指由于季节性降水、流域内融冰融雪等原因,河流水位有规律上涨的时期。我国的汛期主要是夏季暴雨,秋季连阴雨。全国范围内,汛期起止时间不同,主要由不同地区的气候和降水决定。南方汛期进入较早,结束较晚;我国北方地区进入汛期较晚,结束较早。每年5月至9月,江淮流域降雨量明显多于其他月份,习惯上称为汛期。汛期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大的时期,容易引发洪水,要做好防汛工作。

汛期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汛期

汛期是水利术语,指一年中河水有规律、明显上涨的时期。“汛期”是丰水的表象,“汛期”是河流丰水的时期。汛期不等于洪水,但洪水一般都在汛期。江河湖泊洪水明显集中在一年,容易形成洪涝灾害多发期。由于每条河流的地理位置和汛期不同,汛期的长短和先后顺序也不同。在一年中,当河水有规律地明显上涨时。流域内的降雨或冰雪融化会导致河水大幅上涨。春季气候变暖,季节性积雪融化,河冰融化或流域春雨,导致河水上涨,称为春汛。因桃花盛开,故又称桃花季(或桃花季)。在我国北方,春季河流冰融化引起的水位上涨现象称为凌汛。黄河宁蒙段、山东河口段、松花江下游有凌汛,自南向北流动。夏季,流域内的暴雨或高山冰川积雪融化使河水急剧上涨,称为夏季洪水。在中国,习惯上把三伏夏令前后发生的洪水称为汛期。由于秋季暴雨,河水暴涨,称为秋汛。中国不同地区的河流,汛期的时间、次数、组合都不一样。根据洪水发生的季节和原因不同,一般有四个汛期:(1)以夏季暴雨为主的汛期称为汛期;(2)汛期称为秋季汛期,主要由秋季暴雨(或强连阴雨)引起;(3)汛期为河流被冰堵解冻的冬春季,称为汛期;(4)汛期称为春汛期,主要是由于北江源头冰山融化或上游冰原冻结造成的,而长江上游的汛期则称为春汛期

1.汛期是什么意思?汛期是水利术语,指一年中河水有规律、显著上涨的时期。“汛期”是丰水的表象,“汛期”是河流丰水的时期。汛期不等于洪水,但洪水一般都在汛期。由于季节性降水或江河流域冰雪融化,水位有规律上涨的时间称为汛期。“汛期”是丰水的表象,“汛期”是河流丰水的时期。汛期不等于洪水,但洪水一般都在汛期。2.洪水进入标准是什么?根据《我国入汛日期确定办法(试行)》的规定,考虑暴雨和洪水两个因素,洪水入汛日期由降雨量和水位两个洪水入汛指标中的一个确定。自每年3月1日起,当连续三天累计降雨量超过50毫米的降雨面积达到15万平方公里,或汛期任一代表站发生超过警戒水位的洪水时,将当天确定为汛期日期。在中国北方河流中,黄河和黑龙江主要受凌汛威胁。黄河凌汛在3月,黑龙江更晚。洪水一般在汛期3。2016年,中国的汛期提前了11天。2016年中国汛期确定为3月21日,比多年平均汛期提前11天。通报称,受冷空气影响,19日以来,江南南部、华南东部和北部出现一次较强降雨过程。广东北江、韩江、梅江,江西贡水、桃江、漳水,湖南中水、顺水,福建汀江等18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超警幅度0.16至2.52米。4.根据洪水发生的季节和原因不同,一般有四个汛期:(1)夏季以暴雨为主的汛期称为汛期;(2)以秋季暴雨(或连阴雨)为主的汛期称为秋季汛期;(3)冬春两季冰堵融水引起的汛期称为汛期;(4)春季和南方春夏之交,主要由北方源头冰山融化或上游冰原冻结引起的汛期。在黄河上,由于桃花盛开的季节,它也被称为春季洪水季节,因为洪水从上游到达下游。由于夏季汛期和秋季汛期相距较近,容易形成大洪水,故俗称夏季汛期,通常简称汛期。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