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 > 正文

德昂族浇花节,苗族花山节插画(德昂族泼水节是几月几号)

摘要: 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的重要节日 1.景颇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长生节、长生节、新米节等。其中最盛大的节日...

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的重要节日

1.景颇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长生节、长生节、新米节等。其中最盛大的节日是长寿节。2.阿昌族周围有很多节日。从阿昌族的节日可以看出,他们受到了汉、傣等民族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影响。撒阿昌人的节日有很多,比如赶水、泼水节、进出洼地、烧白柴、火把节、换黄菜单、过年、浇花等等。3.德昂族的德昂族节日主要有泼水节、闭幕节、开幕节、荡秋千、烧柴等。民族概况:1。景颇族景颇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语系,五个分支语言属于景颇分支和缅甸语分支。汉字是景颇和扎瓦,都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2.阿昌族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七个民族之一,人口不多。其民族语言为阿昌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其分支待定。有梁河话和户撒话两种方言,也说汉语、傣语等民族语言或方言。他们使用没有自己语言的汉字。3.德昂族又称“崩龙”,是中缅边境地区的一个山地民族。其民族语言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系的瓦德昂分支,分为布莱语、如麦语、若金语三种方言。没有母语,很多人因为长期和傣、汉、景颇族生活在一起,所以说傣语。

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的重要节日

在我国除了云南的傣族,还有哪些民族过泼水节?

泼水节又称沐浴佛节,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的传统节日。在中国的云南、泰国、老挝等地,都会大张旗鼓地庆祝泼水节。在泼水节,人们早早起床沐浴更衣,然后庆祝活动会持续几天。泼水节是人们用清水互相泼洒,洗去身上的灰尘,祈求过去一年的灾难和不如意。泼水节相当于傣族的新年,在每年公历的四月中旬。泼水节起源于波斯,后命名为“泼冷水胡戏”,再经印度传入缅甸、泰国和中国西南地区。泼水节的创立一般与宗教有关,也反映了人们对战胜自然的追求和向往。泼水节的代表民族不仅仅是我们所知道的傣族,还有德昂族。德昂族的泼水节在清明节前后举行,德昂族有给父母等长辈洗手洗脚的民族习俗。随着德昂族的临近,当地人会给自己做新衣服和水桶等工具。老信众会聚集在佛寺里,架起水龙,泼水时会往水龙里灌入吉祥水,冲洗佛像的灰尘。除了傣族和德昂族,泼水节在泰国、缅甸、柬埔寨和老挝也很受欢迎。每年4月中旬,泰国的人们都会举行泼水节。在泰国,宋干节也被称为宋干节,这意味着一个新太阳年的开始。那一天,每家每户都要打扫门,烧掉旧衣服,摆脱厄运。人们会建造沙塔,在寺庙里插上彩旗,祈求粮食丰收。晚上会在长辈身上洒上一种浸泡了花瓣的水表示祝福,然后长辈再把水洒回晚辈身上表示祝福。在缅甸、柬埔寨等地区,有一些当地特有的风俗,但大部分还是一样的。

在我国除了云南的傣族,还有哪些民族过泼水节?

德昂族有什么传统节日吗?

德昂节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钟摆制作、烧柴等。泼水节(当地称为“浇花”)是德昂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在每年清明节后的第七天。这个节日有三天。仪式的第一天,德昂族的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背上从井里打来的淡水,带上自己准备的各种食物,手里捧着一束束鲜花,聚集在我们村的佛寺(楼房)庆祝节日。仪式由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并发表了贺词。演讲结束后,这些年轻人敲响并跳起了象脚鼓。女青年们加入了鼓点,跳起了“堆沙舞”。还有的人手中拿着竹制水缸,举过头顶,依次将水倒入雕龙经的水缸中,为象征佛化身的佛像沐浴,寓意缅怀先人的恩情,祝愿来年风调雨顺。其间,人们仍提着空竹筒,争先恐后地接佛像上淌下的水,或饮入腹中,或洗脸洗手,以示能避疾,来年好运。泼水节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把自己的食物放在上菜盘里,供奉给佛像,齐声朗诵颂词,然后让参加泼水节的人品尝。以上仪式结束后,人们以象脚鼓队为领队列队,翻越崇山峻岭,来到井边、泉边、河边打水,庆祝自己的节日。其间,每次取水都会举行取水仪式和供奉仪式。还会有递烟唱歌的仪式。取水的程序是有一定规则的。第一天只能从村子附近的井里取水,第二天可以从山里的泉水里取水,第三天可以从河里取水,先近后远。也就是说,要靠自己的双手开发水源,不要坐等大自然的恩赐。泼水有严格的规定。第一天只能给佛像浇水,然后给佛教徒和僧侣洗手。你不能把水倒在他们身上。人们不能互相泼水。第二天早上,青年男女或小孩,提着竹制的水缸,到长辈家里去洗手洗脸,意思是感谢他们的奉献,祝他们健康长寿。从第三天开始,我们就用花束往对方身上洒水的方式互相浇水,而且浇水的主要对象是新婚夫妇,意思是祝贺他们和睦相处,永远幸福。在浇水时,新婚夫妇切不可随意拒绝或抗拒,否则会被视为不懂规矩的人。关门节,在德昂族称为“入坳”。傣历每年9月15日(农历六月中旬)开始,持续3个月。关门是农业生产最忙的时候,需要青年男女克制自己,集中精力,从事农业生产。也就是爱情和婚姻的大门是关闭的。节日期间,禁止谈情说爱,禁止男女通婚,禁止在村庄过夜。他们应该住在佛寺里,专心念经,提高自己的德行。闭幕节的前三天,人们都去佛寺拜佛,根本停不下来。

地劳动,青年男女们则集中在一起唱“别杆柴”(德昂族民歌),跳舞。3天过后,每7天众人都要用花、香、烛等小供一次佛,第八天要到佛寺去祭佛,听佛爷诵经,祈祷佛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开门节,德昂语称“出洼”,是在每年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农历九月)举行,为关门节最后一天,节期3天。开门节即启开爱情婚姻之门。这时,农忙已经结束。头天,德昂村寨举行宗教仪式,庆祝粮食丰收。次日未婚少女都要到佛寺烧香敬佛,感谢佛爷开禁爱情婚姻之门。最后一日早晨,青年男女们要听佛爷讲经布道,而后当地群众进行赶摆(集市)和赕佛。做摆,也就是做大贡,又称“赶摆”,一般在农历二、三月份农闲时间里择日举行。做摆是以村寨为单位。在做摆前,村寨里要事先准备好粮食、经费和黄牛、肉等用品,以便为远近其他寨子赶来参加者提供食宿。头一天为迎佛,次日拜佛后,众人听佛爷讲经。最后一日,客人离开,寨子里的人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据说做摆可以使本村寨群众清洁平安,免遭灾祸,并能驱鬼邪。烧白柴,德昂语称“孔通”,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十四日晚举行。所谓白柴就是一种无皮、表层为白色的树木。节日之前,德昂村寨派人上山砍白柴,按“井”字形状架在村寨附近。节日当天晚上,吃完晚饭,众人到佛寺将佛像“请”到白柴堆旁,点燃白柴堆,村寨中的人们都围坐在火堆旁烤火,寺院中的僧侣当夜也要参加烧白柴,为大家诵经祈祷,愿佛保佑德昂人吉祥如意;众人待到柴堆烧尽,才将佛像抬回寺院,各自散去。次日,由佛寺里的佛爷将炭灰置于土罐中,供于神坛,以示给佛祖取暖。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