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项目招商,2022年投资项目(江西招商引资)
- 创业
- 2022-05-23 19:12:32
如何培育新兴产业 围绕产业链强化招商
产业链招商是指围绕一个产业的主导产品及其配套的原料、辅料、零部件、包装,寻求共同发展,形成乘数效应,增加附加值产品、企业、产业乃至整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的一种招商方式。但是,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产业链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一是产业链投资的自觉意识不强。二是对行业的规划和引导不够。没有相应的重点行业指导目录,没有明确系统的产业发展长远规划。三是存在进口项目与主导产品匹配率低、产业关联度低、整体效益低等问题。前瞻产业研究院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1、科学决策,明确产业链投资方向。2.加强规划,突出产业链招商重点。3.合理布局,打造产业链招商优质平台。4.创新方式,确保产业链招商的实际效果。5.优化环境,打造产业链投资强磁洼地。
如何创新招商方式,提升招商引资实效
主要目标:明年,确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重大工业项目引进利用指标;争取引进地区总部或研发中心;世界500强企业的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等职能机构。主要措施:一是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增强招商引资实效,根据全市主要产业平台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招商引资重点。一是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向高端化、专业化转型。引进传统产业升级项目、高端新兴产业项目,突出软件研发、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机车装备等新兴领域投资,引进一批重大项目。二是加快从招商引资向科技创新转变。充分发挥我市科教人才集中的优势,吸引科技研发;d中心和与高端项目对接的营销配套机构,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与产业结合的载体建设,吸引创新资源、创新要素、创新人才向我市集聚,做好创新创业中心的招商选资和人才招聘工作。三是加快招商引资向高端服务业转型,突出金融商贸、旅游休闲、文化创意、总部办公、现代都市农业项目等高端服务业引进。同时,要注重主导产业上下游和横向联系的关系,积极开展以集聚上下游产品、降低综合配套成本、拉长产业链、培育优势支柱产业为主要内容的产业链投资,充分发挥“葡萄串效应”。做好九个具体的“走”:(1)走进入驻企业。强化亲商、用商理念,有政策,落实到位;如果没有政策,只要合情合理,创造条件支持,让商家满意安心的留下来快速发展;同时,通过优质高效的服务,最大化利用现有商户的网络资源,不断引入新的企业入驻,营造以商招商的氛围。(2)进上级部门。按行业类别,全面对接市科委、经信委、知识产权局、投促委、侨办(台办)、贸促会等部门。通过常态化的沟通机制,一起拜访目标商户,抓取重大项目信息。(3)进入高校、科研院所。选择参观优质高校和重点科研院所的科技处,探讨引进符合主导产业方向的高科技项目和高层次人才。(4)走进知名企业。瞄准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国内行业50强,结合平台围绕各自龙头企业、主导行业梳理出的重点招商对象,抓住产业链关键环节,收集信息,敲门招商。(5)走进委托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这些机构的客户群体包括了全球各个行业的顶尖企业,对行业的发展前景有着深刻的认识,资源丰富,对我们打造产业链和招商引资非常有帮助。(6)走进世博中心和专业展会。(7)深入科教发达、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通过在科教和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举办小型推介会,收集项目信息,结交一批人脉和资源广泛的企业家,扩大浦口的对外影响力。(8)走进兄弟城市和园区。营造互动氛围,交流项目信息,寻求错位发展。(9)走进外国领事馆
发展新兴产业,要聚焦高端,增强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着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在新兴产业发展中抢占先机。聚焦高端环节,重点加快发展光伏产业太阳能电池及关键设备、物联网产业无线传输、微电子产业芯片设计制造等高端环节,提升新兴产业发展整体水平;攻克高端技术,选择具备突破条件的关键技术作为主攻方向,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高技术产业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以产业链创新为重点,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产业发展水平。黄立新指出,要以项目为重点,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以项目推进年为契机,始终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加快项目进度,推进一批重大产业化和研发项目的建设进度;d平台项目,并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大力开展项目招商,引进一批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的龙头项目;加强园区载体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服务环境,实现集中集约发展。树立全球视野,大力引进和集聚国内外高端智力要素和资本要素,通过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加强人才引进,以高素质的人才群体支撑新兴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加强金融创新,积极引导市内外各类金融资本、风险投资、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新兴产业,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加大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政策,通过政策聚集人才,促进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加强新兴产业发展
组织领导和督查力度,为新兴产业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
下一篇:原盅原味,原滋原味(原味)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