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 > 正文

it创业故事,简短的创业故事(创新创业小故事案例)

摘要: IT界经济名人的故事 马云的创业故事:从一个调皮的少年成长为商业英雄,棱角分明、瘦削奇特的脸庞,狂野不...

IT界经济名人的故事

马云的创业故事:从一个调皮的少年成长为商业英雄,棱角分明、瘦削奇特的脸庞,狂野不羁、特立独行的做事风格,一副竭尽所能、不计回报的热心肠;以“光明顶”命名公司会议室,与金庸有过亲密接触,聚集了互联网英雄“西湖论剑”.各种言行颇像一个商界的勇士。他就是马云,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的开创者,Alibaba.com的创始人兼CEO.和其他互联网精英相比,马云和他的创业经历特别与众不同。马云的侠气,从小就有。为了朋友和忠诚,马云战斗了无数个小时,被惩罚,身上缝了13针,多次被迫转学。从父母到老师、邻居,对这个调皮孩子的未来都不抱希望。从小到大,马云不仅没上过一流大学,连小学和中学都是三四流。初中考了两次,中考考了三次。第一次高考,数学只考了1分。在他第三次参加高考之前,他的老师说:“如果你考上了,我的名字就要倒着写了。”“我觉得我不能指望别人,但是我也不能指望别人,但是我创业成功了————如果马云能创业成功,我相信80%的年轻人都能创业成功。”马云特意告诉记者,一定要把这些话告诉所有想创业的年轻人。1984年,经过努力,马云终于跌跌撞撞地考上了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他的成绩是专科分数线,差本科线5分,但恰好本科未满,马云有幸上了本科,并以饱满的热情和骑士精神当选学生会主席。毕业后,马云在杭州电子科技学院教英语。1991年,马云初入商界,与朋友成立海博翻译社。结果第一个月收入在700元,房租2000元,被一致嘲讽。当所有人都动摇的时候,马云坚信,只要我们去做,就会有美好的未来。他背着一个大麻袋去义乌和广州,翻译社开始卖礼品和鲜花,靠着最原始的小商品维持着他的奔波。“我的理念一直是,真正想赚钱的人,一定是看不起钱的。如果你的脑子里总是装满了钱,你就赚不到钱。”第一次出海的经历给马云留下了深刻的体会。1994年底,马云第一次听说互联网;1995年初,他偶然去了美国,第一次接触到了互联网。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马云,在朋友的帮助和介绍下开始了解互联网。那时候网上没有关于中国的信息。出于好奇,马云请人在翻译社做了一个自己的网页。没想到,三个小时他收到了四封邮件。敏感的马云意识到,互联网一定会改变世界!随即,坐立不安的他萌生了一个想法:做一个网站,收集国内企业的信息,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此时,刚刚步入三十多岁的马云,已经是杭州市十大优秀青年教师之一。校长还答应给他外事主任的职位。但特立独行的马云一挥手,放弃了在学校的一切身份、地位和待遇,毅然下海。这个时候,互联网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很陌生的;甚至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才刚刚开始发展:在大洋彼岸,尼葛洛庞帝刚刚写出《数字化生存》,杨致远创立雅虎还不到一年;在北京,中国科学院的钱教授,刚刚用一根光纤连接到美国互联网,并收发了第一封电子邮件。在这样的情况下,远在还没有开通拨号上网服务的杭州,马云就已经梦想着利用互联网开公司,下海,盈利。这个想法立刻遭到了亲戚朋友的强烈反对。“我邀请了24个朋友到我家来讨论。我讲了两个小时,他们一头雾水,我也一头雾水。最后发生了什么?Twent

“其实最大的决心并不是我对互联网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觉得做一件事,无论失败还是成功,经历都是一种成功。如果你去争取,你可以回头。但如果不做,就好比晚上想一千条路,早上起来走一条路。”1995年4月,马云夫妇和一个朋友一起集资2万元,专门为企业做主页的公司海博网络开业了。网站被命名为“中国黄页”,成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三个月后,杭州附近的上海正式开通互联网,马云业务量激增。当公司忙着建立自己的主页时,马云的远见卓识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当时做了一个中英文2000字,彩色照片的主页,要价2万人民币。不到三年,马云轻松盈利500万,打开了他在国内的知名度。1997年,应外经贸部邀请,马云带领创业团队北上,创办了外经贸部官网、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交易会、中国投资促进会、网上广交会、中国对外贸易等一系列全国性网站。这段经历对马云来说弥足珍贵。他告诉记者:“在此之前,我只是杭州的一个小商人。在外经贸部的工作经历,让我知道了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也让我学会了宏观思考。我不再是井底之蛙了。”1999年初,拓宽了宏观视野的马云回到杭州开始二次创业。他决定涉足电子商务领域。采用什么模式?当时全球互联网做的电商,基本都是服务于全球前15%的大企业。不过马云是在浙江长大的,那里民营中小企业发达。他来自底层市场,深知中小企业的困境。他毅然做出了——号决定——“弃鲸捕虾,抛弃那些15%的大企业,只做85%的中小企业的生意。”“如果把企业分为富人和穷人,那么互联网就是穷人的天下。因为大企业有自己特殊的信息渠道,巨额的广告费,小企业什么都没有,是最需要互联网的人群。而我只是想带领穷人来一场革命。”马云需要做的就是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汇聚全球中小企业的进出口信息————“中小企业就像沙滩上的石头,但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粘在一起。用水泥粘在一起的石头,力量大到可以和大石头抗衡。互联网经济的特点就是大打小闹。”就这样,1999年9月,马云的阿里巴巴网站诞生了,立志做中小企业敲开财富之门的引路人。

人。当时国内正是互联网热潮涌动的时刻,但无论是投资商还是公众,注意力始终放在门户网站上。马云在这个时候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在国内是一个逆势而为的举动,在整个互联网界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模式,被国际媒体称为继雅虎、亚马逊、易贝之后的第四种互联网模式。阿里巴巴所采用的独特B2B模式,即便今天在美国,也难觅一个成功范例。 1999年底,马云以6分钟的讲述获得有“网络风向标”之称的软银老总孙正义的赏识。两人进行了3分钟的单独谈判后,马云获得了孙正义3500万美元的投资。 软银每年接受700家公司的投资申请,只对其中70家公司投资,而孙正义只对其中一家亲自谈判。 事实证明,无论是高盛还是孙正义,对马云的判断都是准确的。在电子商务领域,马云显示了自己的独特视角和预见性:创业当年,阿里巴巴的会员就达到8.9万个;2000年达到50万;在2001年互联网的严冬季节,依然实现了百万会员的目标,并成为全球首家超过百万会员的商务网站;目前的会员总数已经超过350万之巨。 在互联网最寒冷的冬天里,阿里巴巴成为最早宣布赢利的.com之一,并被哈佛、斯坦福等著名商学院选为案例,连续4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佳电子商务站点第一名。 今年2月,阿里巴巴特意在北京公布了自己总额为8200万美金的新一轮私募成功,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互联网业金额最大的一次募资。这笔战略投资加上此前风险投资的结余和自身1亿多元人民币的利润,目前,阿里巴巴已有10亿元人民币的现金在手,已经可以和国内任何一家门户网站并驾齐驱了。 马云就此放出豪言———“2004年,我们要实现每天利润100万;2005年,我们要每天缴税100万。” 这话如同马云本人一样———看似狂妄,实则精明。马云对外宣称的数字,都是通过财务统计过的:单日赢利100万的目标,其实在2003年7月就已经单月实现了;而他在公众面前夸下每天缴税100万的“海口”,也都是公司内部正在执行的目标。 “伟大的企业要能赚钱,光会赚钱的企业不是伟大的企业。”马云的魅力不仅仅在于让自己的公司赢利,为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他的侠者气质也挥洒得淋漓尽致。著名的“西湖论剑”便是一例。 2000年9月10日,阿里巴巴成立一周年之际,通过马云的积极奔走并请大侠金庸从中穿针引线、广发英雄帖,中国互联网的风云人物———新浪的王志东、网易的丁磊、搜狐的张朝阳以及8848的王峻涛等,在马云的诚意感召下欣然赴约。这些行走互联网商海江湖的英雄,这些平时激烈竞争和搏杀的对手,首次坐到了一起,在美丽的西湖边共同探讨互联网的发展和对策。 马云后来干脆将此活动改为了一年一度的“西湖论剑”,成为中国互联网界的年度盛事。 在马云的办公室里,高高悬挂着金庸先生手书的题词———“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细品马云一直以来的创业足迹,这个题词正是点到要害,这也正是马云步步成功的秘诀。 面对未来,马云又有豪气的预言———“中国互联网从广告市场的争夺到短信息市场的争夺,再到网络游戏市场的争夺,很快就要进入对电子商务市场的争夺。一直以来互联网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互联网正在为客户和原厂商创造新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引发更大规模化的企业活动。” “中国电子商务产业格局将产生巨变,一个新的互联网应用人群正在形成主流,互联网将由‘网民’和‘网友’时代进入‘网商’时代。作为网商的代言人,阿里巴巴有一个使命,那就是要把互联网带入网商时代。”

IT界经济名人的故事

求几个IT创业中坚持的故事~

韩华 我爱打折网 创始人 女 80后 北京。(百科有简介)逛街中发现打着信息需求量大,存在市场机会。于是找了几个朋友一起凑了30万开始做打折网。那时2005年,打折网还很少,也算做在了前面。所有的信息,都是他们设计好路线,一个个去商场抄回来的。网友看到信息真实有效,慢慢都知道这个网站了。不过运行一年后,没有盈利,无法承担服务器50万的费用。网站面临关闭。。。他们向供应商提出分期付款的请求,得以缓解几日。恰巧,这是他们的网站被一个韩国人看中了,要出资30万美元收购。韩华非常高兴,但是冷静思考,看到了他们的机会和趋势是正确的,没有出售。后来,有商家主动来付费广告合作,他们就意识到可以招商了。于是开始招商,效果很不错没想到,没多少时间,商家都不合作了。。。她感到很奇怪,走访客户得知,有竞争对手恶意拉他们的客户,只要不在他们网站做广告,就免费给他们宣传。。。这也是一次危机,不过还是品质救了他们。那些走掉的客户,发现免费 新网站 效果不好,又回来了。。很快,他们的网站营业收入过千万,现在已经超过3000万了还有中劳网创始人 周文华,淘宝网商帮创始人:白林,80后几个创业新贵:李想、茅侃侃等人,可以自己查下 太多了 不好写。

求几个IT创业中坚持的故事~

求有关IT名人和成功企业的传奇故事

南存辉,正泰集团董事长。这位被《福布斯》杂志列入中国首富前五十名的中国民企精英,创业之前只是个子承父业的修鞋匠。现在,南存辉已经是个腰缠亿贯的富翁了,但这可不仅仅是他辛劳创业,不仅仅是他克勤克俭,让他在新一代的温州人中鹤立鸡群,全在他长着一对千里眼。修得用功一点,质量可靠一点 南存辉的少年时代布满了艰辛与磨难。从6、7岁开始,南存辉就挑着米糠,提着鸡蛋上街卖。南存辉的父亲是温州乐清柳市镇人人皆知的老鞋匠,13岁那年,他初中刚毕业,父亲在一次劳动中脚被水泵砸伤,卧床不起。作为长子,南存辉辍学子承父业。他天天挑工具箱早出晚归,一晃就是三年。一个严寒的冬天,补鞋的锥子不小心深深地扎入南存辉的手指中,他咬牙拔出锥子,用片破纸包上伤口,坚持为客人补好鞋。回忆这段非常经历时,南存辉说,修鞋那阵子,我天天赚的钱都比同行多,我就凭自己的速度快,修得用功一点,质量可靠一点。在温州的低档压电器创业潮中,南存辉找了几个朋友,四处借钱,在一个破屋子里建起了一个作坊式的求精开关厂。四个人没日没夜地干了一个月,赚来的第一笔钱只有40元钱。三个合作伙伴都沮丧极了,而南存辉却兴奋异常,因为他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一条通往财富的路子。南存辉说,我们要干,就要讲究质量,不能赚昧良心的钱。后来,一位退出舞台的大业主不无感慨地说:当年产品好坏都有人要,我们只图眼前利益,没想到这是条末路。南存辉看得清,他胜我衰,这是要害。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