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 > 正文

曾彦修,陈芳允(曾志)

摘要: 曾彦修是何许人也? 你好,他是一个熟悉的老前辈。作为一名报人,他是《南方日报》的首任社长。广州解放...

曾彦修是何许人也?

你好,他是一个熟悉的老前辈。作为一名报人,他是《南方日报》的首任社长。广州解放后,他担任了几年中共中央华南支部宣传部副部长。1919年生于四川宜宾,19岁去延安。先后就读于陕北公学和马列学院。毕业后在中共中央政研室、中共宣传部工作,后南下。他是一个“三八”老革命。作为出版人,在“反右”前和“文革”后,他担任人民出版社的社长和总编辑,是出版界广受尊敬的前辈。80年代以来主编《中国新文艺大系杂文卷》、《当代杂文选粹》等系列;作家,笔名“严修”,杂文《牵牛花蔓》,获1995-1996年全国优秀杂文荣誉奖。1986年春天,我刚从一个政府机关转业,在《武汉晚报》编副刊和评论专栏。领导派我去徐州的中国矿业学院参加全国征文编辑与作者培训班,他和《求是》杂志的穆辉老师讲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曾老很认真,讲义他都打印好了;此外,他引用毛主席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评语,幽默地说,写杂文是为了“窥伺时机,寻求作秀”。平时他要多思考多积累意见,等有合适的政治机会再表达出来。前年,我在北京的朋友带我去曾的家乡看望他。那时,他已经九十三岁了。除了听力不好,他还很健谈,记忆力明显很好。写了一本关于前苏联的散文集(《天堂往事》)《人民社会》印了出来,但暂时不能公开发行。老人并不气馁,打算写一些回忆文章。今年6月上市的这款《平生六记》(北京生活书店版)应该就是它的成果。但是这个95岁的老人自己写了一幅画!记得1995年我从湖北调到广东之前,曾老从四川回北京探亲访友,途经武汉。他去拜访了武汉散文界的资深老师陈泽群,我出席了晚宴。他说自己从小离家就没回过四川,七十多岁屈指可数。这是一次去他家乡的旅行。听完不禁有点酸。我知道曾老去革命没有吃苦;革命胜利后,1957年成为“右派”,1979年平反。虽然他不是“极右分子”,也没有被捕,但他作为“黑五”的生活自然会很辛苦。更重要的是,他患有严重的关节炎,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不得不拄着拐杖走路。让他惊讶的是,他的身体是如此的光鲜,身体也格外的好!问他有没有什么养生秘诀,回答没有,那他为什么有这样的福气?我不禁想起《论语》上的那句名言“知者乐,仁者长寿”。《礼记 中庸》还引用孔子的话说:“所以,大德必有其寿。”这些话是有道理的。一个人,心地善良,无心嫉妒,不搞阴谋诡计,不使人灰心丧气,“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半夜敲门”,心平气和,问心无愧,才是最好的养生之道。我早就听说过论文界和出版界前辈的传说,曾彦修的右派自动报名了。这次在《平生六记》年得到了证实。老曾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说,“我从来没有对任何人说过,我在1957年是打成右派的。这件事,除了人民出版社(反右)五(领导)小组知道,社会上其余的人真的没有人知道任何事。所以,我什么都没说,因为没人相信我。”这真的很不寻常。需要注意的是,曾彦修不仅是延安时代的老革命,也是人民出版社“反右五领导小组”的领导人。他负责单位所有的动员报告,“右派”名单也要他报。那时候,如果你不为了自保去咬别人,作为一个试图保护下属的领导,你就是一个好人。原因

为什么曾彦修成为“黑状元”党内第一个被查出来的右派?1957年7月13日《光辉曲折的编辑生涯》头版报道题目《人民日报》,引用《曾彦修蜕化变质了》。这句引语暴露了“高层”指定他为“右派”的政治目的,可以用来攻击党内的知识分子。曾淑贤分析说,

曾彦修是何许人也?

曾彦修的人物生平

曾彦修的人物生平

曾彦修的人物评价

曾彦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有影响力的记者和出版人之一。青年时期加入延安,地位从中共宣传部高官、报社和出版社社长降为右派,后在七十岁时成为研究苏联解体历史的学者。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曾彦修是中共不可多得的好人,他指定右派来完成单位指标。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