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铭章简介,滕县保卫战完整版(王元章个人简历)
- 创业
- 2022-05-19 09:13:24
民国王铭章将军简介是什么?
王(1893-1938),字仲子,汉族,四川新都泰兴场人,早年参加护路运动和反袁世凯战争。他曾因正直、勇敢和战斗技巧而在军队中闻名。著名的抗日将领。在抗日战争徐州战役中,中国王,为保卫滕县(今山东滕州)誓死牺牲,为台儿庄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被国民政府追授为陆军上将,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中国军队高级将领之一。生平:生于1893年7月4日。四川新都人,字之铃。毕业于四川陆军学院第三步兵师。1914年军校毕业后,任川军第2师(刘存厚师长)第4旅(旅长刘成勋)第7团(团长王克全)少尉排长。1917年7月晋升为第2师直属混成旅(旅长王克全)第2团(团长陈)中尉连长。1918年1月,该部改名为第23混成旅(旅长王克全)第2团(团长陈),并升任上尉、连长。五二团扩编为四师(师长)第七旅(陈),晋升为十三团一营营长(团长段荣宗)。1920年8月,其部改称川军第3军(军长)独立旅(旅长陈)第1团(团长段荣宗),并升任第1营少校营长。9月,其部扩编为第7师(师长陈)第13旅(旅长段荣宗)第25团,晋升上校军衔。1924年4月,十三旅扩编为十三师第二十五旅(师长段荣宗)(下辖两个团),晋升为上校旅长。同月16日,少将的军衔被增加了。1925年4月,任第十三师师长。9月,任第13师(下辖两个旅)少将师长。1927年4月,第13师降为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田)第1路(军长孙振)第3混成旅(下辖两个团),降为少将旅长。主要成就:陆军二级上将:名。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血战。
王铭章的介绍
王(1893—1938),字仲,汉族,四川新都泰兴场人,国民革命军第41军122师师长。早年参加护路运动和反袁世凯战争,以刚正不阿、骁勇善战闻名军中。著名的抗日将领。在台儿庄战役中,王为保卫藤县(今山东滕州)献出了生命,为台儿庄大捷奠定了基础。后来被国民政府追授为陆军上将,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中国军队高级将领之一。2014年9月,王将军被列入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单。
王铭章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的王铭章介绍
1938年3月初,22军任命45军代军长、127师师长陈力为一线指挥官,防守藤县以北地区,摧毁敌人攻势;王被任命为第二道防线和藤县城防御的总指挥。蒋介石于13日要求川军防守藤县,日军第10师烈佐克伊泽塔尼从正面开始向川军进攻,遭到顽强抵抗。3月14日拂晓开始,日军涩谷烈介第10师团兵力和骑兵7000余人,装备大炮20余门,坦克20余辆。在3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向藤县45军前线发起了全面进攻。岩谷师团是日军最精锐的部队。一直被称为铁血军团,战斗力很强。川全靠勇气一步步拖住敌人,伤亡惨重。22军总司令孙振得知藤县局势危急后,迅速致电李宗仁。命令李宗仁战区后备力量唐军团向藤县急进。当夜,孙振乘装甲车来到藤县,并向王、陈立等人传达了蒋介石的命令。川军为了保证增援徐州军队的行动,不得不防守藤县3天,拖延日军。此时藤县只有两个师,师司令部和364旅司令部的保安部队,加上藤县地方保安队400多人,兵力不足3000人。王向孙振报告了目前的困难:3360城内没有守城部队:前线弹药快用完了,急需补充。孙振说,李宗仁答应马上送来一车皮手榴弹;至于城内驻军的问题,城内外可以互相配合。41军以外的部队可以伺机转移到城里,在那里呆上三天,援军就到了。王听了的话,没有再多说什么。藤县完全被日军包围了。3月15日9时,正面主力分割的日军发起猛攻,派出3000余人包抄藤县。到下午,日军越来越多,川军各部苦战失利,陆续撤退。黄昏后,大部分外围部队与同城总部失去联系,各自为战,被日军一一击溃。除45军127师主力凭借地形优势稳住外,藤县外围已被彻底击溃。16日拂晓,日军集结万余人,向藤县发动全面进攻。王深知以川军的兵力和火力,根本不可能守住藤县,只好冒险决定出城机动作战。但孙振断然拒绝了这一建议,并命令他将41军全部兵力调进城内等待救援,务必完成蒋介石的命令。于是,王把城外的部队全部调进城里,告诉全体官兵,要坚守住藤县,人在这里生,人在这里死!没有本师的授权令,任何士兵不得出城,违者将被当场处罚!这一天,藤县以北的45军阵地相继失守,122师、124师及少量地方武装3000余人被围困在藤县城内。日军组织了六次进攻,黄昏时分冲进东莞。当晚,守军组织敢死队收复东莞。这时,唐部军的援军陆续抵达临城,一批先头部队刚下火车,孙振就命令他们前去增援。该团在藤县遭日军围攻南沙河,疲惫溃败。其他部委只在南沙河处于戒备状态。军队增援部队到达后,得知藤县正被强敌围困,遂以运动战为借口,将部队迂回至藤县东北凤山以东地区。于是南沙河之敌向前推进,而滕夏
率领两个营死守东关,与日军殊死搏斗,屡次击退日军进攻。日军无奈改变攻击方向。下午2时,日军用12门榴弹重炮猛轰南城墙,同时敌机二三十架集中轰炸南关,几乎将南关夷为平地,残垣断壁和砖石上沾满了川军战士的血肉。下午3时半,日军占领了南城墙,守军大半阵亡,督战的370旅旅长吕康、副旅长汪朝廉负重伤。不久,日军对东关再次发起更猛烈的炮击,日军由城塌处突上城墙,迅速向东、西城墙扩大战果。此时天色已暮,王铭章向孙震发出最后的电报,表示“决以死战”。把电台砸毁后,他命令城内各部与日军展开巷战,自己登上西北城墙,指挥警卫连一个排进攻西门城楼。因日军火力猛烈,城墙上毫无掩蔽,该排全部阵亡。这时,王铭章决定到西关车站组织残部抵抗,行至半途,遭到日军密集火力射击。王铭章腹部中弹,趔趄倒地,随从们忙扶他起来。这时又一阵密集的枪弹扫来,王铭章壮烈殉国,年仅45岁。他的参谋长赵渭宾等及随从10余人,也都同时牺牲。为台儿庄大捷奠定了基础 王铭章牺牲后,守城官兵继续与日军搏斗。夜9时,守军200余人突出重围,是城中守军唯一的一群幸存者。城内,零星小部队仍在顽强地战斗,彻夜枪声未停,直至18日午前,滕县才彻底沦入敌手。滕县战役结束后,22集团军总部派人找到王铭章的遗体,偷偷运出、装殓,运回四川安葬。 滕县保卫战自3月14日早晨开始,至18日中午结束,共阻击敌军4天半。41军自122师师长王铭章以下伤亡5000余人,45军自第127师师长陈离以下伤亡近5000人。22集团军以巨大的牺牲,阻滞了日军精锐之师数万人南下,为随后的台儿庄会战赢得宝贵时间。而在台儿庄战役中,正面抗战主力部队孙连仲部所凭借的主要坚固工事,正是先前王铭章指挥122师官兵修筑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慨然讲到:如无滕县之固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川军以寡敌众,写成川军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1938年4月,国民政府发出褒扬令,追赠王铭章为陆军上将。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