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 > 正文

广州药洲遗址,西湖药洲九曜石(广州近代史博物馆内部介绍)

摘要: 广州有个“超1100年”皇家园林遗址?以“药”字命名,几乎没游客 这是杉杉三个热爱生活、摄影、旅行、美食...

广州有个“超1100年”皇家园林遗址?以“药”字命名,几乎没游客

这是杉杉三个热爱生活、摄影、旅行、美食的女孩的一站。去过广州的人对这座城市有什么印象?很多人会觉得广州是一个国际大都市,繁华、高楼林立、时尚、魅力等等。去广州旅游,不仅可以看到摩天大楼的城市风光,游览山水,还可以感受到广州这座两千多年的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虽然“广州”这个名称只出现在三国时期,但在此之前,广州的名称有番禺、广州府、兴王府等名称的变化。广州作为南方的中心城市,千百年来商业繁荣。古代广州虽然远离中原,但也有着辉煌的历史。在广州众多的历史景点中,如果有人告诉你广州有一个皇家园林遗址,有1100多年的历史,你听说过吗?你知道它在广州的什么地方吗?这座有着“1100多年”历史的广州皇家园林遗址的名字:耀州遗址。50朝的南汉国,917年称国,都城广州。公元919年,南汉开国皇帝柳岩挥霍无度,将他的皇家园林建在今天广州的西湖路和教育路附近。西湖路曾是天然水道流经的区域,柳岩下令将水道扩建加宽,并在湖的四个角上,雕刻成500英尺的湖区。然后湖心有人工湖,四周奇花异石,亭台楼阁、离宫在绿树中若隐若现。柳岩聚集炼金术士在大陆上练习丹药,所以这个小沙洲也被命名为耀州。北宋南汉灭亡后,此园幸存,耀州成为士大夫泛舟吟咏的避暑胜地。从宋代到清代,耀州一直是岭南著名的园林,许多著名的诗人和诗人留下了他们的诗歌。明代,“耀州肖春”被列为羊城八景之一。今天,西湖的大部分地方都变成了市场,但耀州的废墟仍然存在。今年春天一个闲散的日子,姗姗三在逛完北京路后,决定去看看这座有着“1100年”历史的皇家园林的耀州遗址。耀州遗址位于广州市教育路,与西湖路交界处。其中,西湖路是以西湖的名字命名的,过去是皇家园林。耀州站点直行一段就到了广州最繁华的北京路商业步行街。事实上,耀州遗址也是北京路文化旅游区的重点景点。杉杉的三姑娘从北京路转到教育路的“耀州遗址”时,看到遗址外围全是高楼大厦。整个耀州遗址面积不大,门面不大。如果她不是特意来这里,她可能已经错过了。整个参观过程中,几乎没有其他游客。当我进入耀州遗址时,我发现从外面看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外面车水马龙,而耀州遗址有许多古树和一个小湖和绿水,让我感到非常安静。不过眼前的场地面积不大,全景一目了然。它不再有皇家园林的宏大气势,仿佛是一个花园或小花园。1100年后,这座皇家园林只剩下这一小块废墟。漫步耀州遗址,很容易被小湖中的“石头”所吸引。这些石头是柳岩建造花园时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它们被称为“九块黑曜石”。“九”的意思是很多(有人认为不一定是九块,九只是一个虚数,形容太多),而“黑曜石”本来就是星的称谓,日月星辰都是称呼。“九大行星”是“九曜”的别称。据记载,这些石头原本有几尺高,仿佛是天上的星星。这些石头是“薄的”、“透明的”和“有皱纹的”,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历经仅1100年沧桑,现场有八块石头,已风化严重,残缺不全。仔细想想,应该和原来的样子相去甚远。

据说,在过去的一千年里,耀州遗址上的九块黑曜石吸引了许多学者和名人,如宋代哲学家周敦颐,诗人苏东坡等。曾在此留下石刻或碑文,成为历史、书法等艺术价值丰富的景点。在耀州遗址右手边的长碑廊里,所有的碑文都保存完好。在其所在的石刻碑刻中,以宋代大书法家米芾题写的“耀州”二字最为著名,被历代金石界视为珍品,尊称“米氏”。此“米石”今在耀州,其形恰似朝臣叩首皇帝之水,故称水石。不幸的是,石头上的字迹已经无法辨认了。好在碑廊的石碑上也刻着原作。此外,悬挂在该遗址门楣上的匾额,上面有“耀州”字样和“米张富源提”字样,都是临摹的原作。在参观了耀州遗址后,姗姗的第三个女孩醒悟过来,看到了她刚刚错过的耀州门楼。这座门楼是五代建筑风格,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这时,花园里一个人也没有。坐在碑廊前休息或追忆往事,我感到很舒服。那么,你去过广州吗?你知道广州北京路闹市周边有一个“超1100年历史”的皇家园林遗址:耀州遗址吗?花园里只有石头和石雕。你会来看他们吗?你喜欢这个游客很少的小众吗?如果你有机会去广州,你想去参观耀州遗址吗?欢迎留下评论!本文是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未经杉杉书面授权,严禁携带、转载、洗稿。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山三汕头,谢谢。本文来自汽车之家车家豪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

广州有个“超1100年”皇家园林遗址?以“药”字命名,几乎没游客

药洲遗址的人文历史

药洲遗址的人文历史

关于广州市教育路的药洲遗址的相关资料

耀州遗址位于广州教育路。这是一个南汉时期的园林遗址。南汉王柳岩建都广州,水市州主的布局至今还在。成为北宋士大夫的避暑胜地。南宋时,湖上种白莲,建胡艾莲亭。到了明朝,”

药洲春晓”列为羊城八景之一。  “药洲遗址”简介:  途经教育路南方戏院,有株苍劲的巨榕树,伞盖着一所庭园,古色古香的园门上有幅引人注目的横匾,上书“药洲”下款米黻元章题,米黻即米芾,宋代大书法家。  药洲遗址是五代南汉的千年园林遗迹,在今教育路南方剧场北侧。当年置有名石9座,名“九曜石”,后假以为园名。今园内尚有一泓湖水,面积440平方米,九曜石散处水中和岸边,水石洲渚的园林意境,依稀可见。  南汉主刘龚割掘岭南时,建都广州,称兴王府,遍筑离宫别院,在城西开凿西湖 (又称仙湖)长500余丈,地连南宫。据《南诲百咏》载:此处为刘龚“聚方士习丹鼎之地”。故称药洲。或说因栽植红药(有说即芍药),故名药洲。《南海百咏》引《图经》载:九曜石为太湖旧产,刘龚时有富民负罪者,以石赎罪。但明代正统年间学使张明先怀疑此石不必远取自太湖、三江,而可能运是从韶州运来。宋初统一了岭南,药洲成为士大夫泛舟觞咏、游览避暑胜地。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经略使陈岘加以整治,在湖上种白莲,号称白莲池。药洲上建亭“爱莲亭”,取周濂溪《爱莲说》之意,后圮。明代以“药洲春晓”为羊城八景之一。后来湖渐淤塞缩小,市街展拓。现在的仙湖街、九曜坊等,昔日都是湖区。  《广东新语》载九曜石“高八九尺或丈余,嵌岩突兀,翠润玲珑,望之若崩云,既堕复屹。上多宋人铭刻。”现将8座遗石分述如下:  米题药洲石,在北岸,高1.5米,状如持笏,上有宋代人书法家米芾题刻“药洲”,署“米黻元章题”。米黻即米芾,时为熙宁六年(1073年)。该石曾被移到广东布政使署东院及两广总督署。50年代迁回。  海上洲石,在北岸靠西,高2米,圆石为顶,若牛头,四旁有十余窦相穿。宋熙宁年间许彦先在石上刻诗:“花药氤氲海上舟,水中云影带沙流。直应路与银潢接,槎客时来犯斗牛。”  池东石,在湖东端,上下两块石相叠,上石较小,状如黑猪,石上通身有荷小孔如泡沫。下石形如巨龟,重约16吨。  仙掌石,在池东石南侧。米芾在石上题刻一诗:“碧海出蜃阁,青空起夏云。瑰齐九怪石,错落动乾文。”明人关鹏在石上题“仙掌”2字。  九曜第一石,在石堤东侧,高3.4米,重约25吨。石形似鳌鱼。1988年维修时,把石升起约2米,发现石下有木柱桩。近底部有明嘉靖题刻“此即九耀第一石也”。清人翁方纲篆书 “拜石”。还有隶书“龙窟”等题刻。  翁题药洲石,在湖中偏西处,形如笋峰。高2.4米,上有翁方纲题刻“药洲”2字。屈大均所说 “门色中空”石,在翁题药洲石西侧,上有两处清人题刻。  珠泉石,在湖中西南侧,西面刻“珠泉”,东面刻“钓矶”。此外,还有较大的6块石散落于湖西南角及西岸、北岸石间。1988年挖出大小3石,置于西部新拓湖上。它们可能是从九曜石崩裂出来的。  有关药洲九曜石及濂溪书院的几十方碑刻今仍嵌于湖北墙壁中。1963年3月公布九曜石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开始维修整个药洲遗址,将景石提升,使更多露出水而,并向西拓展恢复部分湖面。  图片在这里有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D2%A9%D6%DE%D2%C5%D6%B7&z;=0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