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 > 正文

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图片(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特点图片)

摘要: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 中国有55个主要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节日。其中蒙古族的节日主要是...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

中国有55个主要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节日。其中蒙古族的节日主要是农历新年,还有祖鲁节、麦尔节、敖包节、满打节、那达慕节、马奶节等。傣族的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壮族传统节日主要有三月三歌会、男人节、龙端节、陀螺节、花朝节、辣椒节、麻怀节等。东乡族、回族、塔塔族有开斋节、宰牲节、圣日三大宗教节日。南方节是布朗族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怒族的主要节日是“吉加木”和祭谷神节。满族有6月6日的“虫王节”,8月的天藏节。纳西族有火把节,撒拉族有开斋节和圣日。乌兹别克人主要有开斋节、宰牲节、诺鲁孜节。有藏族的浴佛节、采花节、藏历新年、萨加达瓦节、女儿节、寻果节、雪顿节、追白节等。傈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浴池会、丰收节、春节等。维吾尔族传统节日包括子柔节、库尔班节和诺鲁孜节。瑶族主要有王磐节、达奴节等。佤族有播种节和新米节。苗族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日、端午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吊桥节等。有白族人民的元旦,三月街,三个精神周围,火把节,海上游戏,和天崇拜。锡伯族最具民族特色的是抹黑节和西迁节。德昂族关注门节和开门节,而彝族有舞蹈节、插花节、火把节和二月八日节等。打白象是阿昌族的传统节日。“扎赉特旗”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仫佬族有牛生日、祭祀真武等。水族有“段杰”。羌族的山歌节最为著名,京族的“唱哈节”具有独特的民族形式。一般来说,少数民族的节日很多,每个节日都是他们族群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有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傈僳族的道干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赉特旗、藏族的酥油灯会、景颇族的眼脑宗格、拉祜族的中秋节、苗族的花山节等。1.那达慕蒙古语意为“游戏”或“娱乐”。指的是蒙古族传统的“男子三大赛”——摔跤、赛马、射箭。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今天包括各种文化娱乐内容的盛大庆典活动和物资交流活动。历史上的那达慕不受时间限制,一般在祭祀山川、军事远征、凯旋、皇帝即位、正月、大型庆典等场合举行。如今的那达慕是在每年夏秋之交举行。规模一般看当年畜牧业的生产情况,有小丰收,也有大丰收。除了传统的“男子铁人三项”,还有文艺表演、田径比赛、各种经济文化展览、订单洽谈、物资交流等。那达慕,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开始,持续五天,是蒙古族人民的一次盛会。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拴马、蒙古象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篮球等运动。2006年5月20日,那达慕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傣族泼水节,又称“浴佛节”、“冷和尚节”,是傣族、阿昌、布朗族、佤族、德昂族、泰国和东南亚的传统节日。那一天,中国西双版纳、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以及香港九龙城、台湾省新北市中和区等海外泰国人聚居地的人们,一大早就起床,开始拜佛。之后,他们开始庆祝了几天。期间,大家互相泼洒纯净水,祈祷洗去过去一年的坎坷。泼水节是傣族新年,相当于公历4月中旬,一般持续3到7天。泼水节是展示傣族水文化、乐舞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俗崇拜等传统文化的综合性舞台。它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泼水节上展示的掌哈、白象舞等艺术表演,有助于了解傣族人对自然的感知、对水的崇佛、温柔、冷静等民族特色。同时,泼水节也是加强西双版纳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环节。它对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合作与交流,对促进全州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6年5月20日,这一民俗被国务院批准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藏族酥油花灯节,藏语称为“美是伟大而杰出”的酥油花灯节,将由寺院等举办舞蹈活动。舞者穿着刺绣的长袍和面具,在西藏号角、唢呐、牛皮鼓和锣鼓的伴奏下载歌载舞,庆祝节日。每年藏历正月十五,为庆祝释迦牟尼与其他教派辩论的胜利,藏区各大寺院都要举办油画艺术展,即使用彩色酥油制成的神、人物、花草、树木、鸟兽等图像,并点亮酥油灯祈福。藏族人称之为“甘丹昂曲”,一个传统的宗教节日。4.拉祜族的中秋节是拉祜族的农耕节日,也叫巴哈节。拉祜族发音“巴哈”,意思是月亮,在拉祜族历8月15日举行。最初是为了庆祝丰收而祭月。祭祀仪式在晚上月亮出来的时候举行。家家户户挑选最好的水果作为祭品,摆放在竹桌上,带到祭祀山神的地方(寨子后面)供奉给人们,这样就可以

老人们聚在一起喝酒,烤茶;年轻人聚集在歌唱场跳芦笙舞,比赛唱传统歌谣。能唱出本民族历史渊源的,授予歌手称号。5.苗族花山节又称"跳场"、"跳花"、"玩花"或"踩花",是滇东北、滇南、川南苗族的传统节日,源于青年男女的求偶活动,每年5月初举行。在兴文县,川、滇、黔、川四省毗邻,苗族同胞比较集中。经常有跨省的人来参加,有几万人。规模宏大,喜气洋洋。平苗族自治县举办的花山节规模也很大,文山,马关。

、河口、蒙自等地的苗族同胞都赶去参加。扩展资料雪顿节是藏族传统节日,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每年藏历七月一日举行,为期四五天。雪顿时藏语音译,意思是“酸奶宴”,于是雪顿节便被解释为喝酸奶子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以演藏戏为主,又称“藏戏节”。届时,拉萨市附近的居民身着鲜艳的节日服装,扶老携幼,边饮边谈,载歌载舞,观看藏戏,享受节日的欢乐。下午各家开始串帷幕做客。主人向来宾行敬三口干一杯的“松准聂塔”,唱各种不同曲调的劝酒歌。歌罢,客人将酒三口饮完。敬酒声、祝福声、欢笑声经久不息。当晚霞染红天际,人们才踏着暮色离开罗布林卡。据佛教规定,出家比丘在一段时间内禁止出门。夏季,藏历6月底期满,比丘出寺下山,世俗百姓以酸奶子进行施舍。当时纯属宗教活动。17世纪中叶,清朝正式册封五世达赖和四世班禅后,西藏各地著名的藏戏团体集中到拉萨为雪顿节助兴,雪顿节活动演变成为以藏戏汇演为主,宗教和文娱活动相结合的重要节日,故又称“藏戏节”,因其范围局限在寺庙内外,并以哲蚌寺为中心,故称为“哲蚌雪顿节”。18世纪初,雪顿节活动中心从哲蚌寺转移到罗布林卡,允许市民入园观看藏戏。西藏民主改革后,雪顿节成为人民群众自己的节日。节日期间有哲蚌晒佛、藏戏表演、逛林卡等活动。每年的藏历6月30日,拉萨市西郊的哲蚌寺都举行盛大的“展佛”活动,让更多的信徒有机会膜拜佛祖,地方政府对这样的佛事活动不加干预。节日期间,罗布林卡内,人山人海,林木间到处是帐篷、地席,藏族群众欢聚在这里喝着青稞酒、酥油茶,吃着酸奶子,并观看藏戏和欣赏各种文艺节目。1993年,拉萨市人民政府决定,从1993年起,每年举办一次拉萨雪顿节,同时举办拉萨雪顿节物资交易会。1993年8月16日,首届“雪交会”开幕。如今雪顿节已发展成融文艺汇演、经贸洽谈、招商引资、物资交流、产品展销、体育竞技、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节日盛会。2004年,拉萨市人民政府决定,为了解决传统雪顿节以藏历为准,每年的公历日期不一致,给国内外游客造成不便的问题,从2004年起,除哲蚌寺展佛活动依然按传统的藏历6月30日进行外,由市政府主办的雪顿节固定为每年公历8月18日开幕。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少数民族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少数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蒙古族人的白节、傣族的泼水节、三月三祭龙节和厚南节等。1、蒙古族人的白节,是蒙古族的“春节”。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饺子、烙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拜祭,敬奶茶,敬酒。2、傣族的泼水节,亦称“浴佛节”,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3、三月三祭龙节是水族的传统节日,节庆期间,喜跳铜鼓舞和芦笙舞,做五色饭宴客,男女喜饮白酒、甜酒。水族除与周围汉族同样欢度传统节日外,本民族主要节日有三月三祭龙节(又叫祭天节)、六月六和六月二十四日祭山林节等。4、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举行,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节日里的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以迎接太阳。现在,宋坎节的内容比过去有很多改变,除以往的传统活动外,又增加了文娱节目的表演和体育比赛。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少数民族节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泼水节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月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厚南节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