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 > 正文

科普教育,小学生科普知识资料大全(动物科普知识资料大全)

摘要: 什么是科普教育 科普教育是指利用各种媒体,以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简单方式,向公众介绍自然科学...

什么是科普教育

科普教育是指利用各种媒体,以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简单方式,向公众介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科普是一种社会教育。科普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教育,它既不同于学校教育,也不同于职业教育,其基本特征是:社会性、群众性和持久性。科普的特点表明,科普工作必须运用社会化、大众化、经常化的科普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社会的各种流通渠道和信息媒介,不失时机地广泛渗透到各种社会活动中,形成大规模、有活力、社会化的科普。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科普工作。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设立了科学技术普及局,负责领导和管理全国科普工作。此后,各个部门和地方都成立了专门的科普管理机构。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一批国家级科普场馆。从中央到地方都有科普专项资金支持科普活动。中国的科普经费主要由政府拨款。社会各界,包括科技界、媒体出版业、城市社区、企业等。都积极参与科普。2002年6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2006年国务院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9年南京颁布《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参考:百度百科-科普。

什么是科普教育

科普教育是什么

科普教育是面向社会的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技成果的普及教育。科普教育贯穿于学术教育的始终,对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非常有帮助,在素质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历史证明,任何科学技术的发现、发明、传播和应用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只有科学技术与高素质的人才相结合,才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种结合的根本途径是教育。

科普教育是什么

科普教育的普及有什么好处?

加强科技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科学素质,已成为不断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工程。(一)有利于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2)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学习科学、热爱科学的氛围,激发公民学习科学的热情。(3)有利于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精神的弘扬。(4)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推动经济发展。(五)有利于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科普时间轴2002年6月29日,我国第一部科普法3354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正式颁布实施,这标志着我国科普事业进入了法制化建设和发展的轨道。2003年6月29日,在《科普法》颁布一周年之际,中国科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科普活动,以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宣传实施《科普法》的热潮。此后,中国科协每年组织全国性学会和地方学会在全国开展科普日活动。自2005年起,为了方便广大群众和学生更好地参与活动,活动日期由原来的六月改为三月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