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乌龙茶,台湾mingjian乌龙茶(乌龙茶泡出来的图片)
- 创业
- 2022-04-27 12:47:12
台湾乌龙茶属于什么茶?
台湾省乌龙茶是半发酵茶的总称,乌龙茶本身就是茶的一种,乌龙茶又叫绿茶,而台湾省乌龙茶性质温和,主要有冻顶乌龙茶、金轩茶、茶、阿里山茶、山林溪茶、骊山高冷茶、蜂蜜茶、古早味乌龙茶、东方美茶等品种。冻顶乌龙茶因其在台湾省的良好适应性,在台湾省发展最早,分布最广。金轩茶在台湾省茶叶排名中位列第二,主要生长在中低海拔地区,深受茶客喜爱。玉茶主要种植在松柏茶区,数量较多,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摘,而且以机械采摘为主。扩展乌龙茶是中国茶的代表,是一种半发酵茶,其特点是透明的琥珀色茶汁。其实乌龙茶只是一个统称,还可以细分成很多不同种类的茶。例如:水仙,白牡丹,铁观音,这是适合海鲜,等等。有这么多种类,你可以从中选择。实验证明,每天喝一升乌龙茶可以抑制胆固醇的上升。虽然喝的量要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来定,但是食物太油腻的时候,最好搭配乌龙茶,不仅不会有饱腹感,还能去除油腻。来源:百度百科-台湾省乌龙茶
台湾乌龙茶有哪些品种?
1.冻顶乌龙茶冻顶乌龙茶,台湾省开发最早的茶叶,产于台湾省泸沽乡凤凰村永隆村张雅村。台湾省乌龙茶的香气淡雅、浓郁、持久,非常独特。汤色蜜绿带金黄,味道醇厚鲜爽。是名茶中的珍品。2.清心乌龙清心乌龙,又名籽、茶、柔枝、玉簇等。产于台湾省嘉义县阿里山乡乐韵村,是台湾省特有的名茶。该茶呈半球形,丰满坚挺,色泽深绿油润,香气淡雅,有桂花和茉莉花香,滋味清甜,品质优良。3.金玄茶金玄茶应该是大部分爱茶人士比较熟悉的台湾省茶。这种茶最大的品质特点是具有天然牛奶和桂花特有的浓郁香气,深受大众喜爱。4.阿里山茶阿里山乌龙茶是台湾省不可多得的极品茶叶,产自阿里山梅山乡。这种台湾乌龙茶香气浓郁,味道甘甜,深受饮茶者的喜爱。5.骊山茶骊山茶也是台湾省著名的乌龙茶之一。成品芽叶厚实柔软,香气淡雅。茶汤很好喝,挺甜的,冷矿味特别重,有水果香。它具有色、香、甜的独特特征。
台湾乌龙茶是指什么?
台湾省乌龙茶源于福建,但福建乌龙茶的制茶工艺自传入台湾省后发生了变化。根据发酵程度和工艺流程的不同,可分为:轻度发酵文山种茶和冷冻顶级种茶;重度发酵台湾乌龙茶。这是台湾乌龙茶产业发展的基础。台湾省的种植面积为23,000公顷,年产茶叶23,000公吨。乌龙茶种植面积占45%,即1万公顷。乌龙茶的年产量占65%,即15,000公吨。乌龙茶是台湾省的主要茶。台湾省茶产业的发展只有200多年的历史。茶叶一直是台湾省的重要经济产品,为台湾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台湾省的命运是曲折的。经过不同的移民阶段和不同的政权统治背景,台湾省岛在开发之前就被孤立在海外。除了少数原住民,这里是沿海渔民和流亡者的避难所。15、6世纪,西方帝国主义入侵,荷兰、西班牙占领台湾省南北,英国、日本觊觎。到17世纪中叶(1661年),明朝的继承人郑成功驱逐了荷兰人,收复了台湾省。在郑的23年统治期间,汉人为台湾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8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省,大陆沿海同胞以各种方式移民,直到1895年台湾省被日本人瓜分。清政府212年间,台湾人口大增,台湾省茶生根发芽。1810年(清嘉庆十五年),福建茶商柯超在台北县尝试种植茶籽,获得成功,于是台湾省种茶流传开来。1858年(清咸丰八年),英法联军进攻中国,强行缔结《天津条约》,规定台湾为国际通商口岸。当时,香港的英国商人怡和公司派人到台湾省购买粗制乌龙茶。1868年(清光绪七年),英国商人约翰多德深感台湾省的粗乌龙茶每年都要运到福州加工精制,然后包装运输销售,造成诸多不便。于是,杜德氏聘请福州制茶师,购置制茶设备,来到台北,从事乌龙茶的精制实验,获得成功。第二年,1869年(清同治八年),杜德用两艘帆船装载了127860公斤标有福尔摩沙标志的台湾省乌龙茶,大受欢迎。这是台湾省乌龙茶第一次运往国际销售。1873年(清同治十一年),台湾省乌龙茶兴盛,五家外国公司在台北争购乌龙茶,使台湾茶叶价格日见上涨,每60公斤乌龙茶从15元跃升至30元。当时台北一般茶商的数量是莫布利的三倍,从而刺激各地茶农更加努力提高茶叶产量,从而创造了乌龙茶的黄金时代。据连老师书第《台湾通史农业志》号记载:“福乌龙茶是台北的一种独特风味,远销美国,市场日益广阔。从此,茶产业蓬勃发展,年产值达二十万元。厦门-汕头商人开的茶叶店有二三十家,很多茶工都是安溪人。春回冬来,穷女人以采茶为生,一天挣两三百块钱。”?1881年(清光绪七年),台湾省乌龙茶受世界茶业萧条的影响。此外,台北五家外国公司认为台湾省乌龙茶价格昂贵,无利可图,于是停止采购,导致乌龙茶存在无市场,陷入困境。被称为清代乌龙茶产业的“碰壁时代”。当时台北的一般茶商,鉴于乌龙茶的市场形势日益萧条,无奈之下,只好将台北大道城地区的大部分滞销乌龙茶运到福州,改做“包装茶”,
“花香茶”。而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人吴福源先生,亦渡海来台,独资经营“源隆号”茶庄,开始制造这种具有花香的包种茶,此为台湾乌龙茶改制包种茶之由来,台湾从事包种茶制造之先声。不久,泉州府安溪县的商人王安定、张占魁两人合办“建成号”茶庄,从事经营包种茶之贩卖。包种茶在台湾也就渐渐与乌龙茶并驾齐驱了。清代台湾经营茶业者,设馆收购茶叶,称“茶馆”,茶馆的重要地位仅次于茶农,盖以当时台湾之茶馆,不单为毛茶的收购者,而且也是加工精制者,负责毛茶的收购再行 加工精制,也经营外销箱茶的制造。茶馆又分两种:一为从事乌龙茶的茶馆称“番庄”;一为从事包种茶的茶馆称“铺家”;另外,兼营乌龙茶和包种茶的茶馆,称“乌龙包种茶馆”。1895年(清光绪21年),日本统治台湾以后,台湾乌龙茶的市场已经大大不如从前,代之而起的是具有花香的包种茶。危机也是转机,乌龙茶为求解脱困境,逐渐在制造技术上求突破,彰显出乌龙茶的特色,于是以四分之三发酵的制造方法,具有果香味做为乌龙茶的主要特色,市场的反映很好,乌龙茶再度得到市场的肯定。而高级乌龙茶所特有的熟果香气,带有蜂蜜甘的滋味,外形黄、白、红三色相间,犹如婉约的“东方美人”,若加上一滴白兰地酒,更是芬芳迷人,因此,又称为“香槟乌龙茶”、“东方美人茶”。到了1923年,三井公司更设立新式工厂,专门制做四分之三发酵的乌龙茶,销往美国,颇受欢迎。台湾玺福霖认为台湾茶之初期发展史,唯独乌龙茶发其光辉。其后,虽有后起之包种茶,继而走红之红茶,随后抬头之绿茶,但历经百年,乌龙茶犹仍稳占台湾四种茶叶外销之首位,永不凋谢,实乃台湾茶中之寿星。乌龙茶自1869年输出区区数万公斤之后,到1879年,不过十余年,就一跃输出达五百余万公斤,至1885年竟突破八百余万公斤,到了1893年,达到最高峰,总计983万余公斤。直至1920年,台湾乌龙茶的外销始暂挫于包种茶,虽然如此,但乌龙茶文化对台湾社会的影响是巨大且深远的。自从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至战争结束,台湾光复至今五十年来,台湾茶业以外销为导向的茶叶生产,发生了旋乾转坤的变化,外销市场节节倒退,至1990年以后台湾茶叶生产已不足供应内需市场,每年要靠大量的对外购买茶叶来满足岛内市场。但,在这种情况下,台湾的茶叶对外贸易史仍然没有中断,乌龙茶每年仍维持有一千多吨的出口量。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