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广州端午节赛龙舟,端午节的赛龙舟作文(端午节赛龙舟的由来)
- 创业
- 2022-04-26 18:42:39
端午节赛龙舟的过程
端午节赛龙舟:参赛队伍必须在赛前20分钟到报到地点集合,参赛人员核对身份。参赛者必须出示大会颁发的运动员证。所有选手必须听从检票员的指挥下船,各队必须按照规则指定的龙舟和航道进行比赛。不允许任何队伍选择龙舟或球道。当所有队员下船后,应尽快划离登船码头,驶向出发点。参赛队伍向起点出发时,必须保持球道畅通,远离比赛球道,以不影响其他赛事进度为原则。出发程序:所有参赛队伍的龙舟必须在指定的赛道集合准备比赛。起跑区的参赛队伍必须服从发令员的指挥。起跑线上,每个通道都有一根绳子绑在竹棚上,交给那个通道上的龙舟舵手。另外,船首有一根绳子,由鼓手控制,固定龙舟的位置。当龙舟准备好时,所有划桨者的桨必须离开水面;当所有参赛队的龙舟,也就是各队划手的桨都已离开水面时,发令员就会发令。当发令员认为龙舟就位后,他会摇旗(黑白方格旗)示意比赛即将开始。当发令员开始比赛时,他会喊出“准备好”,然后鸣铃开始比赛。当发令员发现某队偷步或犯规时,立即发出连续的号角声,表示要重新开始。所有龙舟必须尽快划回起点重新安排比赛。如果团队赛艇运动员的桨板在预备命令和号角声之间触水,将被视为偷水。任何拒绝立即返回或在第二次偷球事件中犯规的队伍将被取消资格。端午节的文化内涵:“赛龙舟”是战国时期就有的习俗。在战国时期,人们雕刻龙形的独木舟,玩赛船来娱乐神和人。在这个时候,赛龙舟是一个半宗教半娱乐的仪式节目。在两湖地区,祭祀屈原与赛龙舟密切相关。可能是屈原、曹娥、伍子胥死后,当地人习惯把他们的灵魂装在灵魂船里送去埋葬,所以有这个习俗。然而,除了纪念屈原,赛龙舟在不同的地方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在龙族比赛之前,你应该邀请龙并向神献祭。比如广东龙舟,端午节前要出水。在南海庙里给南海神献上祭品后,装上龙头龙尾,然后就准备比赛了。又买一对纸公鸡放在龙舟上,以为可以保船平安。闽台祭奠妈祖庙。有的直接在河边祭祀水龙头,杀鸡,水龙头滴血,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在赛龙舟之前,会举行各种祭祀和纪念的仪式,通常是为鸡、米、肉、水果和粽子燃烧香烛和纸钱。如今,这些迷信的郎仪式已经不多见了,但以前人们在龙宫祭祀时,气氛非常严肃,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辟邪避灾,万事如意,行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要幸运”表达了人们内心的美好愿望。
广州端午节那天为什么要吃粽子? 赛龙舟?
春秋时期,吴国忠臣伍子胥冤死后,成了道神,天下哀悼,祭祀他,于是有了端午节。端午节,这个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龙”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主要原因是:(1)端午节最重要的两项活动,吃粽子和赛跑,都与龙有关。粽子丢到水里经常被龙偷走,而龙舟是用来赛船的。(2)轮渡比赛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为深厚,此外,吴越人仍有“以龙为龙”的习俗在不断纹身。(3)古代五月初五用“彩丝扎臂”的民俗,应该是“如龙之子”纹身习俗的遗迹。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邪日。据说这一天邪气当道,五毒齐出。据33,360,010-30,000年,端午节起源于周朝的兰花浴。第《礼记》章第336000-30000章规定人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吕氏春秋》注:“此日储药,以除毒气。”《仲夏记》年也有很多关于“五月五日是畜兰浴”的传说,用沐浴来驱邪,认为五岁生日是死亡之日。《夏小正》历史上著名的孟尝君出生于1920年5月5日。他爸求他妈不要生他,以为“五月生孩子的人会比父母好。”《大戴礼》丢失,“俗话说,五月五日生孩子,男害父,女害母”。《史记孟尝君列传》作者王充也写道:“正月、五月为忌;正月五月杀你爸妈,举不起。”东晋大将王镇恶,生于五月初五,祖父赐名真邪。宋徽宗出生于五月初五,从小被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将五月初五视为邪日是普遍现象。可见,自先秦以来,这一天就是倒霉的一天。这样,插菖蒲、艾叶驱鬼,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避疫,就顺理成章了。而且人们也避开“端午”这个禁忌,称之为“龙舟节”。
广州端午节的习俗
广州人也很重视端午节,旧习俗是农历五月初二到初四送节。年轻的“新拥抱”(媳妇)用“满满一箱”的六、四个回到父母家,用饺子、猪肉、生鸡肉、鸡蛋、水果和酒来庆祝节日。在端午节,女孩和孩子会挂香包。香包多以五色丝线编织而成,但也可用绣花丝线缝制或羊毛编织。一般都是新媳妇送的,一方面体现新媳妇的德行,一方面体现新媳妇的手艺,俗称“新抱手艺”。香包内装有檀香粉、胡椒、八角、茄子粉、硫磺等。端午节过后,家家贴“午签”。用一张约一寸宽、近一尺长的黄色纸条,用朱砂写着“本书写于五月五日午时,蛇、虫、鼠、蚁等诸疾。被淘汰了。店里也有现成的符号出售。中午用水果和粽子祭拜家神,燃艾草熏房角,称为“驱虫辟邪”。将朱砂与雄黄酒混合,在孩子的额头、胸口、手掌上点一个红点,可以辟邪.广州的端午节习俗已经从传统的赛龙舟变成了现代的赛龙舟。端午节
节前,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广州珠村迎来兄弟村的60多条龙舟“走亲戚”。这项祖辈相传的传统节庆活动,如今平添了强烈的现代色彩:划龙舟不再只是男人的专利,妇女们也敲锣打鼓划龙舟。 在广州珠村,因为划龙舟只允许男人参与,端午节曾经被称为“男人节”,就算是吃“龙舟饭”,也不允许妇女上桌。如今,这种禁忌被打破了。妇女们大方自然地与男人围桌而坐,有了她们温婉的笑语声,“龙舟饭”也更加趣味盎然。 “让妇女参与龙舟活动是端午习俗适应现代社会的一种进步。”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潘剑明说,随着时代的演变,一些传统节俗逐渐摈弃了与时代不相适应的元素。 潘剑明说,以前龙舟经过桥底时,因为怕有人站在桥上看龙舟“压了龙头”,龙舟上的人会往桥上甩鞭炮驱赶,经常发生伤人、引起争执。现在的做法则文明得多,和谐得多。村民们事先用编织布把桥两侧遮挡住,市民在河两旁观光,双方都高兴。 广州民间龙舟赛通常在村与村之间进行,以往每个村都要争第一,为的是光宗耀祖,扬名四方,但因为乡村民间比赛缺乏严格的规则和裁决,时时会闹纷争。现在,龙舟赛演变成一种友谊赛,志在参与,无论谁胜出,主办者都会为每个参赛村送上一面“第一名”的锦旗,赛龙舟变成了民间狂欢节。 龙舟赛不再论成败,但其竞技的意味却没有消失。每年端午节前后,广州市政府都会组织国际龙舟邀请赛,吸引海内外众多龙舟队参加,广州民间龙舟队也在邀请赛上一展身手。 广州珠村珠吉街文化站站长杨静说,民间龙舟赛看重的是过节的欢乐气氛,而政府主办的龙舟赛是一项正规赛事,二者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使划龙舟这种传统习俗能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传承下去。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