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 > 正文

郑元忠,吕元庆(郑远元集团)

摘要: 温州八大王是什么来头 “八大王”分别指“目录王”(信息专家)叶建华。他当时做的就是给柳市镇的企业编目录...

温州八大王是什么来头

“八大王”分别指“目录王”(信息专家)叶建华。他当时做的就是给柳市镇的企业编目录,给每个企业的产品拍照,在目录上标注产品的名称和基本数据,分别标明产品的“全国价”和“柳市市场价”,提供给卖家。“旧货之王”(买卖、加工旧货的专业户)王麦倩;“五金大王”胡金林;“翻沙大王”吴世璠;“线圈大王”郑;“胶木大王”陈;“螺丝大王”刘大元;“矿灯王”程。1982年,由于计划体制下民营企业野蛮生长,国民经济过热,物资流通秩序混乱,国家以投机倒把的罪名,展开了一场严厉的经济整肃运动。截至年底,经济犯罪案件立案16.4万件,结案8.6万件,判刑3万人。其中温州8名商贩被列为典型,全国通缉,公开审判,就是轰动一时的“八王事件”。八王事件在1982年前后全国知名,一度让温州民企不堪重负。1984年,时任温州市委书记的袁芳烈深感“八王案不解决,振兴温州经济无望”。他组织了一个联合调查组,审查了所有案卷,结论是“除了一些轻微的偷税漏税,八大天王的所作所为都符合中央精神。”“八大天王”翻身做了改革先锋。来源:中国新闻网——重温温州“八大天王”:百度百科,废除投机倒把罪的见证者——八大天王案。

温州八大王是什么来头

温州八大王的个人简介

历史上的人物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大人物,一类是小人物。大人物决定历史的走向,小人物反映历史的真相。当然,温州的“八大天王”应该归为小人物。在被全国通缉的时候,他们没有一个人的资产超过50万。事发后,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回归了老百姓。胡金林,以为自己要被斩首了,在恐惧和害怕中被关进了监狱。成为自由人后不久,他就计划建立一个轧钢厂。“温州没有轧钢厂,乐清更没有。现在基本建设急需钢材。我要办一个轧钢厂!”说这话的时候,他早就忘了,三年前因为和国企争原料,自己被打了。商人从来都是经济动物,看着商机从指缝间溜走而无动于衷,似乎比杀头更难。只有4.5亩地的民营轧钢厂,1988年难以为继。胡金林去上海和深圳做生意,最远的地方是新疆的柴达木盆地。他说,“报纸上说西部大开发是21世纪的曙光,我马上想到我可以有机会。”被拒绝后,胡金林重新开始工作,开始生产和销售“交流接触器”。这时,柳市的低压电器已经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胡金林不再是这里的“国王”。郑,这位“线圈之王”,当年被抓的时候有点黑色幽默。一天,“打击经济犯罪工作组”开车经过柳市,看到一栋三层的白色建筑,颇为醒目。队员们在车上讨论,“这种没有资本主义的房子,这家人能盖得起吗?”第二天,房东郑成了重点调查对象。当工作组在院子里发现大量废弃的电机线圈时,他被指控“生产假线圈牟取暴利”,“线圈之王”的名号就这样被圈定了。郑被拘留了半年后被放了回来,近七八年不敢出门做任何生意。后来他迷上了新流行的电脑,在柳市镇办了一个小型的电脑培训班。唯一没被抓到的“螺丝大王”刘大元,一直在做螺丝生意。多年以后,他在镇上最繁华的时迁街的“大元螺丝店”成了记者拍照的改革样板。他最得意的是,“80年代,我店里的螺丝是最全的。当时上海标准件公司只有两万多种,我有四万多种!”后来国有的上海标准件公司真的被刘大元压垮了。“目录王”叶建华原本是一名个体户摄影师。一天,胡金林找到他,请他拿一份他的汽车产品目录。受此启发,叶专门为柳市镇的企业拿了目录。他有点像推销员。他总是在目录上标注产品的名称和基本数据,还分别标注“全国价格”和“柳市场价”。对电器一窍不通的经销商全国跑,一拿出这个目录就一目了然了。他因为是这一行的“八大天王”之一,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半。出狱后,叶建华不敢再做这一行,于是开了一家照相馆,一家广告公司,一家汽车修理厂。“目录王”终于成为过去。程,最年轻但入狱时间最长,是“矿灯王”。他被公审判刑后,他的家人再也无法在柳市立足,他的父母、弟妹被迫背井离乡。成出狱后,到上海做生意,却不知去向。“契约之王”李的遭遇与程十分相似。他被关了四个月后被放了回来,然后他去了上海,后来住在加拿大。“旧货之王”王迈谦于1995年因肝癌去世,享年50岁。在“八大天王”中,“电器之王”郑未来也将略有建树。他被全国通缉,在逃。最终于1983年9月被公安抓获,次年3月被无罪释放。出狱后,他重操旧业,开始了

毕业后,他突然转行服装行业,创办了“庄吉”服装有限公司,并请港星吕良伟做品牌代言。这家公司后来成为温州服装行业比较有规模的一家。今后,郑在入选“温州改革风云人物”时,将永远被列为“八大天王”的代表人物。“八王事件”在1982年前后全国皆知,臭得温州民企抬不起头。1984年,时任温州市委书记的袁芳烈深感“八王案不解决,振兴温州经济无望”。他组织了一个联合调查组,审查了所有的卷宗,结论是“除了一些轻微的逃税行为,八大天王的所作所为都是符合中央精神的”。

的个人简介.jpg" alt="温州八大王的个人简介" />

温州第一代创业者“八大天王”的具体情况

我们一辈子要做的事就是向温州人学挣钱!!———“八大王”摔倒,崛起了温州“八大王事件”能够非常形象地代表温州,既代表了曾经有过的屈辱和艰难,也能代表荣誉。  温州人都知道“八大王事件”,也知道“八大王”代表的是八个不同行业的富户,但有关“八大王”的名字略有些出入。有的说,“八大王”指的是“螺丝大王”刘大源、“五金大王”胡金林、“目录大王”叶建华、“线圈大王”郑祥青、“矿灯大王”程步青、“供销大王”李方平、“翻砂大王”吴师康、“胶木大王”陈银松。还有一种说法,有六个人名相同,只是将吴师康、陈银松换成了“机电大王”郑元忠、“旧货大王”王迈仟。  为什么会有这种出入?我问过很多人,都难以说清。有人很肯定地说,“八大王”中肯定有郑元忠。还有另一个说法,当时被抓的人远不止8个,18个、28个都不止,只是有8个在柳市极其有名,又被一网收罗,所以冠之以“八大王事件”。至于郑元忠,当时并不在“八大王”之列,只不过这些人中他日后的名气最大,他又善于抓住机会宣传自己,所以“八大王”中便有了他的名字。此说法是否属实,难以确证。  温州的低压电器是从柳市起步的。这种起步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1978年柳市出现了第一家低压电器门市部,仅仅3年之后就已经发展到了300家,销售队伍达1万人,年产值为2200万元。这个数字是相当惊人的。如果说我们对于1万人的营销队伍及300家前店后厂的门市部没什么概念,那么对2200万元应该有一个粗略的估算,在当时这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GDP,而柳市仅仅是经济并不算发达的温州乐清县的一个镇。  辉煌的一年过去了,事情有了极其微妙的变化。1982年中共中央发出一号文件,主旨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清除精神污染。看起来,此事和做生意没什么关系,自由化是一种观念,是精神和文化层面的。但文件中还有一项主题,即打击经济领域的严重犯罪,这便将生意人给划进去了。  在温州这种地方,要想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必须看时间、地点、人物。以当时的政治气候来看,温州的确有许多值得打击的人和事,而这些人还能鲜活地游动于社会各个阶层,说明有人在暗中保护他们。  能够保护这些人的肯定是职权人物。一般来说,温州本土的干部对当地情况最为了解,也受温州耕读传家理论的影响,对某些“违规”行为往往不明确表态却暗中支持。但中国的干部制度并非就地选拔,而是采取“地方一部分、外派一部分”的办法,外派来的干部往往是一把手。一把手调往异地任职,也知道地方势力的强大,如果孤身一人肯定撑不开场子。因此,他们到任前后肯定会带来一大批人,便形成了干部队伍中的外来势力。  温州这个地方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几乎每个外来干部到达温州之时便会提出一系列的改革办法。这些干部在台上讲他们的改革方案时洋洋得意,自以为天下第一,殊不知他们这一套理论方法是温州几年前就已经用过了的,早已不新鲜。有个领导一到温州便将自己在其他地方搞的“几个××”带了过来——这位老兄就是凭着“几个××”得到提拔,一到温州就故伎重施,提出“三个温州”。老百姓看热闹说:“明明只有一个温州,哪有三个温州?”温州的干部听到这些话,暗地里觉得好笑,谁都不当一回事。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