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 > 正文

汽车后市场的商机,汽车行业最新创业项目(开一家小汽贸要多少钱)

摘要: 2021年汽车后市场哪些项目有前景?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郑源科技(02488。HK)、道通科技(688208)、南华仪器(300417)、...

2021年汽车后市场哪些项目有前景?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郑源科技(02488。HK)、道通科技(688208)、南华仪器(300417)、德联集团(002666)、东方时尚(603377)等。本文的核心数据:互联网普及率等。互联网汽车维修养护发展概述——互联网汽车维修养护的定义根据《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团体标准》 (T/CAMRA 002—2016)中给出的定义,汽车维修互联网化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对汽车维修业务的服务形态和经营模式进行升级改造。3354互联网汽车维修养护生态圈互联网汽车维修养护行业涉及:养护产品及维修配件提供商、车主、电商平台等参与者,以及各类产业资本投资机构。目前已经形成了4S店、特约维修站和品牌专营店、独立维修企业、电商支撑平台等多种业态并存的产业生态圈。2015年8月8日,交通部公布《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维修方、维修经营者可以使用同质配件维修机动车”。新政策的出台降低了汽车维修行业的监管门槛,为更多的企业创造了市场生存和发展空间,迎来了产业圈更多的市场参与者。比如奔驰、宝马、丰田等。鼓励经销商设立配件直营店,拓展品牌配件销售渠道;阿里巴巴汽车事业部宣布推出阿里汽配城,并推出“同质配件”验证平台,对汽修店和用户免费。互联网技术发展对汽车维修养护行业的影响:技术改变行业发展业态——互联网技术应用对汽车维修养护供应链的影响:汽车配件4.0时代到来之前,2008年之前,汽车维修养护供应链处于1.0时代,中间商众多且分散,行业发展混乱。从2009年开始,汽车维修养护电子商务逐渐发展起来,汽车维修养护供应链进入2.0阶段,互联网技术的渗透。目前我国正处于汽车维修养护供应链3.0阶段,大型电商参与汽车维修养护供应全价值链,构建行业发展新格局。随着未来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供应链平台建设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汽车维修保养供应链4.0时代指日可待。3354汽车维修领域互联网零售渗透率:2020年9%。中国消费者是世界上最大的重度网购者。目前国内互联网零售渗透率较高的一些快速消费品,高价值商品(房产、汽车、珠宝等)的电商零售渗透率。)和服务商品低。随着中国O20商业模式的快速发展,汽车后市场养护线的渗透率逐渐提高。2018年,中国互联网汽车养护渗透率为5%。展望未来,2020年,中国互联网汽车养护的渗透率约为9%。3354布局不同类型的市场参与者互联网汽车维修养护消费需求的变化倒逼商业模式转型。成熟的技术条件使得大量各类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入市场,竞争加剧。不同来源的市场参与者带着不同的目标和不同的商业模式进入市场。中国售后维修市场规模高速发展,集中度低。近年来,大量玩家进入市场,他们试图通过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模式创新来改善消费者当前的痛点,以占领市场。以上数据可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互联网对中国汽车后市场行业的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专项咨询报告》。

2021年汽车后市场哪些项目有前景?

汽车后市场的商机有哪些?

所谓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销售后,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服务。涵盖了消费者买车后需要的所有服务。也就是说,在汽车出售到报废的过程中,它I

根据《汽车2025》最新分析报告,预测汽车未来发展趋势。报告称,未来十年,汽车行业将发生本质性转变:那时的汽车发动机、汽车工厂和车主都将与现在大不相同。技术是这种转变背后的驱动力,它也将由以下四个主题塑造。这些趋势也将成为未来新的商机。环境保护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将使公众和相关法律法规给汽车制造商带来更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压力。全球22%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交通运输业。据估计,从1999年到2035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增加1.75倍。(来源:日本经济产业省高速发展的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拥有汽车的成本增加,而闲置时间高达95%。这为那些能够更有效地配置人车资源的企业提供了一片蓝海。从2010年到2025年,世界城市人口将增加50%。日本市民的交通拥堵平均每年需要30个小时。(资料来源:日本总务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减少安全事故一直是行业的重中之重。随着人口的增长,更安全的公共交通变得更加重要。全世界的交通事故已经造成50万人死亡,700万人受伤。(资料来源:日本总务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负担得起随着基本资本的积累,发展中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将会增加。这些新消费者需要更小更便宜的型号。2025年预计汽车销量:中国3500万辆,印度740万辆,全球1.2亿辆。(来源:高盛全球投资研究所)七大趋势:即将到来的转型将导致七大趋势,可以主导未来十年。

趋势一、混合动力、电力驱动对温室气体和污染状况的担忧正在推动全行业汽车驱动方式的变革。有关燃油经济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法规,使得车厂的制造向引擎更高效转变。到 2025 年,十分之一的销售车辆都将配备电动引擎,目前此项比例不足5%。但届时大部分汽车动力引擎将是混合动力,仍会有 95% 的汽车至少有部分动力源自石油燃料。这便要求车厂制造出满足新的使用标准的,更高效的内燃机。燃料电池(Fuel Cell)等替代驱动源的发展将会提升发动机的整体效率,当然要考虑民众的消费能力及意愿。日本政府将燃料电池汽车目标价格预设为 220万日元(约1万8千美金、13万3千元人民币)。尽管日本市场的燃料电池汽车对全球汽车消费市场来说仍是一小部分,但这一预期价格将是他们新能源汽车营销中的比较优势。趋势二、轻量化为提升效率,车厂正致力于减轻整车重量。然而更严格的安全标准通常又要求使用更重的车身部件。一些公司着手对包括铝,高强度钢以及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等既轻又坚实的材料的研究,这一矛盾得以缓解。然而,这些都是昂贵的材料。尤其是CFRP,目前仅用于专业跑车的制造。随时间推移,提升燃油效率的需求将增加铝材和高强度钢材的需求。趋势三、自动驾驶汽车曾只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的自动驾驶,如今已不再遥不可及。它可以帮助减免交通事故,缓解交通拥堵和为更多的人提供出行便利。在引领此变革中,来自行业内外公司的竞争如火如荼。许多完全自动驾驶的汽车已在积极测试,而首批可商用的半无人车有望一至两年内上路。与此同时,风险也将并存。汽车厂商不能忽视的是,将汽车的控制权完全授予软件,可能会导致新的系统漏洞及其他相关责任。短期内可能的解决方式将是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可介入操控。第一级:安全驾驶辅助。自适应巡航控制(Adaptive Cruise Control),驾驶员依靠一个系统实现全车的控制。第二级:高复杂驾驶辅助。车道保持(Lane Centering)和自动制动(Automatic Braking),两个或以上自动控制系统配合工作。驾驶员只需要观察前方行驶道路并在紧急情况采取措施。第三级:半自动驾驶。热成像摄影机(Thermal Imaging Camera)、紧急使用的方向盘以及多量程的传感器(Multi-Range Sensors),汽车可实现自动驾驶,同样提供驾驶员在紧急情况时的操控第四级:全自动驾驶。车前部和车后部的毫米波雷达(Milliwave Radar)、超声波传感器(Ultrasonic Seneors)、目的地输入设置、可变数座椅、电力驱动系统以及全自动转向装置,不需人工输入,汽车可完成安全性节点操作。车机转型的科技改革同时也将引发车厂的巨大变化。趋势四、供应链变革对燃油节能的需求将必然带来汽车零部件成本的增加——单车成本平均增加2500美元以上。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们要在紧随技术浪潮的同时降低成本。对于零部件制造商来讲,这是挑战,同时也蕴藏商机。对于大型公司来说,降低风险意味着增加研发预算,并进行技术层面的更广泛尝试;另一方面,较小型的企业,可以专注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在短板领域更多联合其他供应商。每车加权平均成本增量(单位:美元)(来源:高盛全球投资研究院)趋势五、新竞争者随着软件等技术逐步引领行业,不少的消费科技公司介入汽车行业也不足为奇。虽说最终汽车还是有别于智能手机,那些关注于设计、易用性、自动化助理和电池寿命的科技公司还是能够给这一领域注入新鲜血液。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